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在我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科室护理安全。方法根据持续质量改进体系和六西格玛5步法(即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对我科进行管理,界定项目问题为护理人力不足;病房环境、工作流程无法保证护理的高质量;测量并分析该问题存在的原因,包括影响护士人力因素及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制订质量改进方案,改进排班,降低各班次流程步骤的复杂性,采取减少各类操作失误的措施;将改进措施形成常规工作制度并进行控制。结果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及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护理差错减少(P<0.01)。结论运用六西格玛管理理论指导科室管理,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难愈性创面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溃疡创面,经常规治疗1个月以上创面未愈合者,又称为溃疡。具有病因复杂、种类多及病程长等特点,是临床创面修复一大难题。雾化云南白药液联合局部氧疗治疗难愈性创面具有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修复损伤组织的作用。2006年6月—2008年1月我科采用雾化云南白药液联合局部氧疗治疗难愈性创面38个,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苏温度多为37℃,有研究已证实在精原细胞中可实行较高温度复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用较高温度复苏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较高复苏温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苏率和复苏后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5代后将其冻存.然后分别置于37℃、50℃水浴中复苏,通过锥虫蓝染色法比较两组复苏率.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维甲酸诱导50℃水浴中复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与结论:37℃组复苏率(82.40+0.86)%、50℃组复苏率(87.10+1.08)%,两组复苏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50℃复苏组细胞加入诱导剂后出现典型神经元样改变,Nestin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果提示50℃复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37℃获得较高的复苏率,且不影响其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手术室的科学管理是避免院内感染、保证医院有效运行、落实居民就医保障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总结我院在上海市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封控管理期间的手术室管理经验。疫情封控管理期间共施行手术260台,其中在负压手术室施行手术182台,均未发生院内感染。此结果是在全院上下通力配合下达到的,也与采取了气泡式管理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传统的胚胎来源和脑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由于取材困难,并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目的:拟利用无血清神经培养基体外培养大鼠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 方法:抽取大鼠股骨和胫骨的骨髓,采用全骨髓培养及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免疫表型,油红O染色及茜素红染色鉴定其成骨、成脂能力。取传至4~6代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27的DMEM/F12无血清神经培养基进行诱导,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予以鉴定。 结果与结论:P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91.5±3.1)%处于G1期,高表达CD90及CD29,不表达CD45及CD34,成脂诱导后在胞质中可见桔红色脂滴,成骨诱导后可见黑色矿化结节。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阳性率为(97.2±1.1)%,NSE,β-Tubulin,GFAP及MAP-2抗原免疫荧光染色均呈阳性表达。表明在无血清神经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为神经干细胞;在体外适当条件下,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和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护士长不仅要更新理论知识,还要改进管理方法,与时俱进,形成适宜的环境,为护士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苏温度多为37 ℃,有研究已证实在精原细胞中可实行较高温度复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用较高温度复苏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较高复苏温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苏率和复苏后分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5代后将其冻存。然后分别置于37 ℃、50 ℃水浴中复苏,通过锥虫蓝染色法比较两组复苏率。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维甲酸诱导50 ℃水浴中复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鉴定。 结果与结论:37 ℃组复苏率(82.40±0.86)%、50℃组复苏率(87.10±1.08)%,两组复苏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50 ℃复苏组细胞加入诱导剂后出现典型神经元样改变,Nestin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果提示50 ℃复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 37 ℃获得较高的复苏率,且不影响其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Wnt3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4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传至第五代细胞接种于培养皿,进行细胞计数,描绘生长曲线,并于第1,3,5天取细胞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Wnt3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第五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第1,3,5天表达增加(P<0.05)。结论Wnt3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过程中表达增加,提示在此过程中,经典Wnt信号通路被激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代谢综合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管的差异。方法2010‐07—2013‐12在我院住院治疗患者1500例,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072例,其中正常健康人群2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817例。另将所有研究对象中有颅内血管狭窄者作为颅内病变组。通过头部CTA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或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明确有无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比较分析颅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患者中代谢综合征发病率46.7%,其中59%存在颅内动脉狭窄,OR值为4.11。颅内动脉病变组代谢综合征发病率为50.8%。代谢综合征与脑梗死及颅内动脉病变呈正相关。糖耐量减低(IG T )及糖尿病(DM )与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有相关性,其危险度为无糖尿病患者的2.44及2.6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颅内动脉病变与高血压及TG呈正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代谢综合征是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的五个组分中高血压与颅内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