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系统评价双支架术与即兴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同时查阅心血管相关网站。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8年1月,收集已公布随访数据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3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项研究,共包含2731例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双支架术组1369例,即兴支架术组1362例)。相比于即兴支架术组,双支架术组显著降低了靶病变血运重建(RR=0.57,95%CI0.42~0.78,P=0.0003;I2=11%,P=0.34)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RR=0.71,95%CI0.58~0.86,P=0.0007;I2=43%,P=0.07)的风险。而两组患者发生死亡(RR=0.95,95%CI0.51~1.79,P=0.88;I2=43%,P=0.07)、心肌梗死(RR=0.94,95%CI0.70~1.28,P=0.32;I2=14%,P=0.70)及支架内血栓形成(RR=0.81,95%CI0.42~1.56,P=0.53;I2=0%,P=0.62)的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即兴支架术,双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显著降低了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但仍需更长随访时间及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王新宇  陈青远  骆秉铨 《吉林医学》2011,(36):7697-7697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作用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β-受体阻滞剂,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结论:在使用常规心功能不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死亡率。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苯那普利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3月~2008年3月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117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联合用药组66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降压药苯那普利10mg,每天1次,早晨口服,如2周后血压未降至140/90mmHg以下,则加用双氢克尿噻每日12.5mg;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口服。疗程为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血压降低的同时LVMI及血清PCIII浓度也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对血清PCIII浓度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而对血压和LVMI的降低两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E/A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用药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LVEF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苯那普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以改善高血压左室重构和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治疗84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1999年9月至2010年7月采用Sigwart法为84例有症状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行PTSMA治疗.在心脏超声的应用、消融操作、压力监测、疗效评价以及术后处理等方面做了一些改进.结果:每例患者共用无水乙醇0.6~9ml,分别消融1~5支前间隔支血管,在心肌声学造影(MCE)指导下大部分病例行室间隔基底部全层心肌的多间隔支消融.术后即刻导管测左室流出道压差84例均较术前下降>50%.随访8周到11年,79例患者超声指标和临床症状消失或较术前改善;3例患者随访期间症状复发;2例随访期间开始半年和4年症状和超声指标进行性改善,1例术后1年半后死于扩张型心肌病,1例术后4年死于脑中风.术中2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1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短暂室性心动过速,5例出现前间隔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其中1例伴有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本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MCE指导下经皮腔内室间隔多间隔支心肌消融术治疗HOCM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脉轻度狭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冠脉血流储备(CFR)的变化。方法:常规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50%患者56例,根据冠脉内注射乙酰胆碱(Ach)反应结果分为Ach阳性组与阴性组;运用数字跟踪技术软件测算两组患者CFR,并采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Ach阳性组CFR低于阴性组(P<0.05),hs-CRP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早期冠心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异常且伴有CFR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在基础治疗外加用倍他乐克,初始剂量从小剂量开始,每7~10天增加一次剂量,达患者最大耐受量,并维持用药。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心功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除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死亡外,其余29例均耐受治疗,83.3%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缩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结论基础治疗加倍他乐克长期治疗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运用数字跟踪技术软件测定心脏X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探讨其变化意义。方法98例拟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其中心脏X综合征患者62例,对照组36例。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运用数字跟踪技术软件测算CFR,抽血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利用统计软件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X综合征组患者CF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X综合征患者存在CFR降低及血清hsCRP浓度升高,提示CFR降低及炎症反应可能是其临床症状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Jailed球囊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开口及闭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进行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病情等方面相似,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的主支进行单支架置入术,对照组患者的分支进行球囊对吻术或简单支架术,而观察组患者行Jailed球囊术.治疗前均已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未应用者给予术前给予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及300~600 mg氯吡格雷或180 mg替格瑞洛顿服.介入治疗后均采用每天口服氯吡格雷75 mg qd(替格瑞洛90 mg bid),最少坚持服用1年,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qn长期口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和术后不良事件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参数(PCI操作时间(min)、曝光时间(min)、造影剂用量(mL)、植入DES数量(枚)、手术费用(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术后半年病变血管狭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参数、术后半年内不良心血事件的发生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操作时间(57.34±2.5)min、曝光时间(9.58±1.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PCI操作时间(78.21±3.5)min、曝光时间(21.51±2.5)min,观察组造影剂容量(88.11±4.3)mL、置入DES数量(1.6±0.7)枚显著少于对照组造影剂容量(142.5±3.7)mL、置入DES数量(2.0±0.6)枚(P<0.05).结论 Jailed球囊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操作更加简单,且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青远 《当代医学》2009,15(36):50-50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CHF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采用限水并补充高渗盐水治疗,对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稀释性低钠血症显效32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98.0%。缺钠性低钠血症显效39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为96.6%。结论CHF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适量补充高渗盐水以维持正常血钠水平,改善慢性心功能衰竭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