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m 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 Glu Rs)是与 G蛋白耦联的受体 ,目前已克隆出 8种不同编码的基因 [1 - 5 ] 。根据它们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信号转导的机制以及对激动剂的选择性 ,可将其分为 G- 、 G- 和 G- 三组。 G - 组包括 m Glu R1 和 m Glu R5 ;G - 组包括m Glu R2 和 m Glu R3;G- 组包括 m Glu R4、m Glu R6 、m Glu R7和 m Glu R8。目前研究表明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与神经突触传递的调控、突触发育的可塑性、长时程增强效应 (L TP)、长时程抑制效应 (L TD)、学习记忆、神经元退化和保护等…  相似文献   
2.
人及大鼠基底神经节的三维重构及形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计算机三维重构技术建立了人及大鼠基底神经节的三维数字化模型 ,并对两者的形态及核团构成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在微型计算机上 ,提取人脑及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中含有基底神经节的连续层面 ,利用通用的三维建模及动画软件 3 DStudio MAX,以三维放样的方法 ,在我国首次建立人及大鼠基底神经节的核团及纤维传导通路的三维数字模型 ,对人及大鼠的基底神经节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并利用重构的三维模型建立虚拟现实文件 ,在神经解剖学研究中引入浏览器虚拟现实技术 ,实现了任意拆分、组装及旋转上述核团的功能。本研究显示 ,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毗邻关系上 ,人与大鼠的基底神经节的差异不大 ;由于人的直立而导致脑干吻尾轴旋转了一定角度 ,其内部核团的相互毗邻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从而异于大鼠基底神经节内部核团的毗邻关系 ;基底神经节各个核团间的投射纤维以尽可能短的路径到达靶核团的相应区域 ,构成了拓扑投射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DNA重组方法去除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受体 (GFRα 1)基因 3’ 端的与细胞膜糖基化磷脂酰肌醇 (GPI)相连的信号序列 ,使表达的GFRα 1以可溶性形式介导GDNF的作用。 方法 设计一对引物 ,其中下游引物含有 6个组氨酸密码子序列 ,以人GFRα 1全长cDNA为模板 ,PCR扩增编码可溶性GFRα 1序列并亚克隆于pBK RSV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COS 7细胞 ,收获培养上清 ,进行SDS PAGE及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 ;使用钴离子金属螯合层析柱进行纯化 ;检测RET酪氨酸磷酸化以鉴定其生物学活性。 结果 Western免疫印迹证实培养上清液中有分子量为 6 0kD的特异阳性条带 ,与糖基化的GFRα 1分子量相符 ;金属螯合层析得到纯度达90 %以上的重组GFRα 1蛋白 ,每mlCOS 7培养上清中含有 0 5 μg。 结论 带 6个组氨酸尾的重组可溶性GFRα 1能够介导GDNF的作用 ,可引发酪氨酸激酶RET的磷酸化  相似文献   
4.
影响大鼠胚胎多巴胺能神经元原代培养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立南  徐群渊  吕捷  张进禄 《解剖学报》2000,31(4):307-312,I006
目的 试图通过方法改进获得高纯度原代多巴胺能神经元 ,并研究 Matrigel及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 l- lysine,PL L )等不同基质对于大鼠胚胎 13d中脑黑质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不同作用。 方法 无菌技术取得孕 13d SD大鼠胚胎 ,采用改进的取材方法 ,得到胎鼠腹侧中脑细胞 ,以较高密度 (1× 10 5 / cm2 )分别种入由 Matrigel及 PL L作为基质的塑料培养皿中。体外培养 5 d后 ,对培养物进行 T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测量 TH免疫反应突起的长度并计算 TH免疫反应神经元占细胞总数的比例。 结果和结论  1.采用改进的方法 ,能够得到高纯度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多巴胺神经元占培养细胞总数的比例为 15 % ) ;2 .与 PL L相比 ,Matrigel能有效地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起的生长 ,但不能特异地促进中脑培养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5.
电穿孔法高效转染COS-7成纤维细胞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高秀来  陈立南 《解剖学研究》2000,22(2):91-94,T005
目的 以电穿孔法转染COS 7细胞系以得到较高的转染率。方法 以CMV/LacZ质粒转化COS 7细胞系 ,48小时后用X gal染色。观察不同的穿孔电压 (6 0 0V ,5 5 0V ,5 0 0V ,45 0V ,40 0V)、时间常数 (40us、10 0us)、操作温度 (室温 ,4℃ )、质粒浓度 (5us/ml,2 5us/ml)和细胞悬液体积 (2 0 0ul、40 0ul)对转染率的影响。结果 利用Eppendorf公司的Multiporator及低渗透压缓冲液转化COS 7细胞的最优条件是 :转化体积 40 0 μl,细胞密度 2× 10 6cells/ml,场强 2 0 0 0V/cm ,时间常数 10 0us,室温质粒浓度2 5 μg/ml。条件优化后COS 7转染率可达 85 %。 结论 优化的电穿孔法可得到较高的COS 7转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提高体外转基因 (exvivo)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疗效 ,本实验拟比较两种基因表达载体介导的外源基因在两种不同运载细胞的瞬时表达效率。 方法 分别将酪氨酸羟化酶 (TH)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和重组逆转录病毒导入原代培养的大鼠成纤维细胞和脑胶质细胞 ,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H的表达效率 ;Westernblot法检测样品中TH特异性条带并转换成A值 ,以比较其在不同细胞中表达的相对含量。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 ,表达质粒的转染率为 5 %~ 7% ,逆转率病毒的感染率为 18%~ 2 0 % ;根据GDNF标准品蛋白条带含量与Westernblot结果的相应A值的标准曲线 ,推断出质粒转染和逆转率病毒感染的成纤维细胞中单个阳性细胞表达的TH相对平均含量分别为 4 76× 10 - 2 A和 4 35× 10 - 2 A ,质粒转染和逆转率病毒感染的脑胶质细胞分别是 5 4 5×10 - 2 A和 5 0 5× 10 - 2 A。 结论 不论是质粒载体还是逆转录病毒载体所携带的外源基因在两种细胞的单个阳性细胞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但由于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感染率高于质粒载体 ,对于原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和脑胶质细胞 ,逆转率病毒载体是一种更好的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