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侧枝循环开放程度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脑血管DSA表现将侧枝循环开放程度进行评估分级,再根据分级结果将患者分为侧枝循环代偿良好组(27例,34级)与侧枝循环代偿不良组(38例,04级)与侧枝循环代偿不良组(38例,02级)。比较两组患者头部CT片上脑梗死体积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侧枝循环代偿良好组脑梗死体积(4.89±3.41 cm3)明显小于代偿不良组(25.75±11.45 cm3)(P<0.05),入院时NIHSS评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也均低于代偿不良组(均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在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侧枝循环开放程度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良好的侧枝代偿可改善临床结局;高LDL可能促进侧枝循环开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对我科118例急诊患者进行转运前的评估、准备、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结果经过周密详细的准备措施,积极有效地应对处置,护理安全得到保障,转运过程平安无事故。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隐静脉周围淋巴管的解剖学特征,为治疗下肢继发性阻塞性淋巴水肿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择成年新鲜尸体3具,截取3对下肢。在内踝后皮内,注入少量双氧水,于真皮下找到淋巴管,将显影剂经30G注射针注入淋巴管。在下肢内侧沿显影之淋巴管进行追踪解剖、照像及X线记录。  结果 从内踝后区至腹股沟可见不同数量、大小的淋巴管,呈向心性、蜿蜒起伏地与大隐静脉伴行于下肢内侧的皮下组织内。管径在0.2 ~1.8 mm之间。在行程中淋巴管分叉或合流、或与附近淋巴管交叉通过。汇入腹股沟淋巴结前分成许多小分支。解剖过程中,发现了淋巴管壁的营养血管。  结论 详细描叙了从内踝后区到腹股沟淋巴结的淋巴通路。为治疗继发性淋巴水肿和其他与下肢淋巴系有关的疾病时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7例双侧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56例)和颈动脉支架术(支架组,21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的差异及入院主要临床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30 d内心肌梗死),治疗后随访3个月内临床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新发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入院主要临床疾病、治疗后随访3个月内临床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改善方面,支架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相对单纯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33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37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4处,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3处,大脑中动脉狭窄3处,椎动脉颅外段狭窄13处,椎动脉颅内段2处,锁骨下动脉2处.结果 本组33例患者行37处支架置入术,其中成功置入35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4.59%;1例手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1例手术中并发造影剂过敏,1例手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症状性后循环血管狭窄患者药物治疗及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短期预后.方法 选取90例症状性后循环血管狭窄患者,分别进行药物治疗(Ⅰ组)及血管内支架治疗(Ⅱ组),并对其进行12个月随访评价.结果 在12个月的随访期内,总终点事件率Ⅰ组40.0%(18/45),Ⅱ组11.1%(5/45,P=0.01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事件率Ⅰ组8例(17.8%),Ⅱ组2例(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脑梗死事件率Ⅰ组10例(22.2%),Ⅱ组2例(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后循环动脉狭窄安全,短期临床效果较药物治疗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可靠的胸部创伤模型,反映胸部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A、B、C、D 4组,分别按照0.4 J/100 g体重、0.6 J/100 g体重、0.8 J/100 g体重和1.0 J/100 g体重采用自行研制的自由落体动物撞击装置对大鼠胸部进行撞击。24 h后对存活大鼠尸检并判断伤情,取损伤肺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创伤后大鼠呼吸明显加快,A~D组大鼠24 h死亡率分别为0、0、66.7%和100%。损伤评分与创伤能量相关,病理结果显示肺损伤随着创伤能量的增加而加重。结论:自行研制的自由落体式小型生物创伤机适合大鼠胸部创伤模型的建立,适合的创伤能量为0.6 J/100 g体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3%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颅内压监护下对13例患者使用3%的高渗盐水脱水治疗,与同期15例使用甘露醇脱水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6小时内,连续监测患者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脑灌注量(CPP)。记录起效时间以及治疗后至ICP恢复用药前水平所间隔的时间。结果 3%高渗盐水的脱水效果与甘露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及死亡率相当。结论 3%的高渗盐水脱水效果确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作为临床一线脱水药物。  相似文献   
9.
10.
患者 女,26岁。农民。因外伤后左中指肿痛渗液1年而入院。患者于1年前左中指被刀割伤,致中指肿痛、流血、活动障碍。曾到当地医院作清创包扎换药等治疗(具体不详),原外伤处创口愈合。但左中指一直肿痛,近来近节指骨处出现环形溃疡、流脓,伤口经久不愈。后又到多家医院诊治,效果不明显,而转来本院门诊。局部检查:左中指肿胀明显,近、中节手指明显肿胀,指根部皮肤有小窦道,伴有渗液,局部有压痛,中指各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手部X线片显示:左中指近节指骨骨质增粗,骨膜增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