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分析56例肘管综合征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肘管综合征的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56例确诊为肘管综合征的患者,测定尺、正中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第一骨间肌、小指展肌、尺侧腕屈肌、拇短展肌肌电图。记录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波形的离散度、远端潜伏期、支配肌有无失神经表现。正常值参照本实验室不同年龄组正常值2个标准差。结果56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所测正中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拇短展肌均未见神经原性损害。尺神经运动神经肘上-肘下传导速度减慢54例(96.4%),与自身健侧对比传导速度减慢2例(3.6%),尺神经肘上-肘下-腕传导速度均减慢10例(17.9%),尺神经感觉神经诱发电位波幅下降42例(87.5%),诱发电位消失14例。伴随肌电图异常38例(67.9%),其中第一骨间肌、小指展肌异常38例,尺侧腕屈肌异常9例(16.1%)。肘上-肘下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诱发电位波幅、波形离散度、肌电图的变化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肘管综合征定位、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粗大的浅静脉,其皮下行经清晰可见,压迫其近心端静脉充盈,暴露良好,婴幼儿采血多采用颈静脉穿刺,但由于解剖位置所定,颈静脉与下颔骨之间呈一定的角度(肥胖小儿与瘦小儿角度不等),直针穿刺有时容易刺穿血管或偶有造成小儿窒息,影响穿刺的成功率,重复穿刺给患儿增加痛苦。为了提高小儿颈静脉穿刺成功率,我们采用弯针头穿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与糖尿病合并深感觉障碍的关系,揭示SEP对糖尿病合并深感觉障碍的定位价值,并将诱发电位结果与神经传导(NCV)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中的关系。方法对52例糖尿病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双侧胫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测定,对两组SEP各波潜伏期及波幅的均值进行t检验。同时对52例患者均进行双下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与SE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SEP的P4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9波幅及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P与NCV不相关(P>0.05)。结论 SEP为糖尿病并发深感觉障碍中枢段病变提供了早期诊断的客观依据,SEP与NCV检测不相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检测正常受试者面神经分支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统计其波幅分布范围,以获得健康人群的正常面神经分支的CMAP波幅参考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开封市中心医院体检的427例健康受试者,在面神经各分支支配肌用表面电极分别记录各面肌的CMAP,分别对面神经各分支的CMAP波幅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各年龄段的CMAP波幅。并根据年龄分组进行二元线性模型趋势拟合,绘出数据详尽的散点图。结果 不同年龄组健康受试者的额肌、眼轮匝肌、鼻肌、口轮匝肌及颏肌的CMAP波幅范围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波动性,呈正态分布特征。不同年龄梯度各面肌CMAP分布与全年龄段固定波幅相差较大。同时观察到健康受试者各面肌CMAP波幅随着年龄增长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额肌、眼轮匝肌及颏肌的CMAP波幅随着年龄增长下降趋势明显,而鼻肌及口轮匝肌的CMAP波幅随着年龄增长下降趋势相对略缓。结论 通过本研究可获得健康人群各年龄组面神经分支的CMAP波幅结果,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TCD、EEG及BAEP检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临床发作时间短暂,症状多为一过性,就诊时往往没有阳性体征,头部影像学也没有太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28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5d以内,应用德国DWL公司双通道双深度TCD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30min/次,声强5dB,选取至少跨越血管狭窄段适当的深度,取样容积≤双深度距离。回放时人工识别栓子信号并计数。结果 13例检出微栓子信号,阳性率5.7%,明显低于以往报道。结论微血栓监测在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有意义的,但作为常规检测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神经-肌电图检测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神经-肌电图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损伤程度、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于病程第5~7天行神经-肌电图检查,记录患侧面神经各支诱发电位的传导速度、波幅以及所支配肌肉的肌电图情况,并与自身健侧作对照。结果: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健、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损伤程度、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对不同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微栓子监测.了解缺血性卒中患者微栓子的发生率及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德国DWL公司双通道双深度DopX2—0352型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仪,对30例患者进行双大脑中动脉(MCA)微栓子监测,记录不同病例组微栓子阳性病例数。结果大血管闭塞病例10例中发现微栓子者3例(30%),6例有潜在心源性疾病2例(33.3%)监测到微栓子,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未检测到微栓子,8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例(12.5%)监测到微栓子。结论提示微栓子阳性与动脉源及心源性血栓形成并脱落有关,微栓子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形成,但不排除小动脉本身硬化病变闭塞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0例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企为临床提供客观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确诊为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检测神经包括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下肢腓总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检测肌肉为第一骨间肌、拇短展肌、三角肌、胫前肌、股直肌、肋间内外肌。观察电生理参数: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及感觉神经诱发电位波幅,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肌肉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及大力募集情况。结果: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8例,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3例,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波幅降低6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慢4例,感觉神经诱发电位波幅降低2例,针肌电图可见神经原性损害4例,神经原性与肌原性混合损害2例。结论: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表现具有多样性,重症患者早期及多次电生理检测对于疾病诊断、动态评估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穴位贴敷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泼尼松片,1次5 mg,1d3次;甲钴胺注射液500 g,肌肉注射,1d1次;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7.2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d1次.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川乌、草乌、威灵仙、半夏、陈皮、白及)患侧穴位(阳白、太阳、四白、颊车、地仓、下关、翳风)贴敷,间隔12 h后行患侧穴位(阳白、丝竹空、四白、地仓、迎香、颧髎、颊车、风池、合谷)针灸.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面神经肌电图颞支、颊支、颧支诱发电位波幅及远端潜伏期恢复较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牵正散穴位贴敷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