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眼部给药非常困难且药物生物利用度较低,需要长期连续给药,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将其包封在选择性透过膜中形成微囊,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释放囊内的生物活性物质或活体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分子和小分子代谢产物。目的:制备具有特殊结构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囊。方法:将聚醚砜中空纤维膜的一端用医用胶紫外光固化封口,再将睫状神经因子从另一端注入聚醚砜微囊中,并用医用胶紫外光固化封口,制得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囊。将缓释微囊浸提液与小鼠成纤维细胞 L929共培养,考察微囊的细胞毒性;将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与缓释微囊共培养,考察细胞在缓释微囊表面的黏附性;将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囊浸泡在生理盐水中考察其降解性;同时考察在聚醚砜中空纤维囊中免疫球蛋白IgG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与结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囊的内径约为398μm,壁厚约为145μm,囊壁的外层由疏松大孔构成,内层呈现许多微小的囊孔,孔径约10 nm,在生理盐水中4个月基本无降解,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聚醚砜中空纤维囊对蛋白的释放具有选择透过性,能选择性释放睫状神经因子,有效阻隔球状抗体IgG。同时,缓释微囊改善了以往给药体系的突释行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只在中间阶段呈现较小程度的突释,然后呈现平稳释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与CT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点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31例确诊为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患者X线、CT表现特点和临床价值。结果:31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病灶直径为1.2~3.8cm,平均为1.47cm;X线与CT早期征象以肺内孤立结节状病灶为主,呈“颗粒征”或“火花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象等,密度中等偏低,瘤体内可见空泡征、空洞征等。结论:X线与CT能明显发现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具有重要的,l盏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过表达SOX2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OSCC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培养OSCC细胞株Tca83、S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大叶性肺炎为主要X线表现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67例以大叶性肺炎为主要X线表现的小儿MPP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主要临床表现是高热、咳嗽,肺部X线,中期表现为与肺叶轮廓一致的均匀密度影。结论以大叶性肺炎为主要X线表现的小儿MPP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X线摄片结合CT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的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确切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X线摄片、CT扫描诊断的影像学特点,分析临床诊断价值。结果:X线表现为脊柱生理曲度变直、侧弯或反弓,腰椎椎间隙前窄后宽或前后等宽,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出现Schmorl’s结节等。CT扫描可见椎体边缘唇样骨赘,椎间盘突出软组织影,椎管狭窄,硬膜外脂肪和硬膜囊受压移位等表现。结论:X线摄片是腰椎间盘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结合CT扫描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及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E2F3基因及其下游相关基因C-myc和Bcl-2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E2F3、C-myc和Bcl-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揭示BT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不同病理分期及组织分级的BTCC标本和正常膀胱黏膜中E2F3、C-myc与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E2F3 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TCC组织中E2F3、C-myc与Bcl-2蛋白的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三者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2F3表达阳性率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与正常膀胱黏膜中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与肿瘤分级和分期密切相关(P<0.01)。肿瘤组织中E2F3 mRNA阳性表达而正常黏膜中E2F3 mRNA呈阴性表达。C-myc及Bcl-2在移行细胞癌组及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移行细胞癌组C-myc表达与病理分级、组织分期有关(P<0.01),Bcl-2的表达率只与病理分级相关(P<0.01)。结论:E2F3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其不仅是膀胱癌的诊断与预后指标,而且为膀胱癌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E2F3与靶基因C-myc和Bcl-2的表达密切相关,E2F3可能通过与C-myc及Bcl-2协同作用共同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核转录因子B (NF-κB)对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血管生成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正常唾液腺组织、32例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和34例SACC中NF-κB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CD34标记微血管计数(MVD),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正常唾液腺组织、PA和SACC中NF-κB、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逐步升高,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VD计数随着NF-κB表达的增强而升高(P<0.05);NF-κB和VEGF、VEGF和CD34的表达成正相关(P均<0.05).NF-κB的表达与SACC的神经侵犯和远处转移有关联,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实体型SACC中NF-κB的表达高于筛孔型和腺管型,NF-κB的表达与SACC的部位、大小、淋巴结转移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F-κB的表达与SACC的血管生成呈正相关,在SACC噬神经性、远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方面起重要作用,故推测NF-κB可以作为抗血管治疗SACC的潜在的靶向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Lrrc15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中的表达及其在血管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胚胎原位杂交技术检测Lrrc15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谱,显微注射吗啉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morpholino oligos,MO)至内皮细胞被特异标记的转基因斑马鱼中下调Lrrc15的表达,利用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观察和分析胚胎血管发育的变化。结果:在受精后19、24、36和48 h均检测到Lrrc15基因在斑马鱼尾静脉丛的表达,受精后24 h表达最高。下调Lrrc15的表达导致斑马鱼尾静脉丛发育缺陷。结论:Lrrc15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中主要参与调控尾静脉丛形成,该基因的缺陷可导致尾静脉丛发育异常,提示Lrrc15基因在血管发育尤其是血管新生中的重要性,可为今后肿瘤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于膀胱癌导致血尿的病因排查主要靠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敏感性较低,膀胱镜为有创检查.荧光原位杂交(FISH)诊断膀胱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本研究旨在对比FISH检测、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及膀胱镜在诊断血尿病因中的优缺点,为临床早期、无创诊断膀胱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