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在较大样本量的前提下,比较国内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2010-0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2010-04)、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2010-04)及所有关于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假体关节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现并发症、髋关节残余疼痛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纳入7个临床对照研究,共624例高龄患者(>60岁)。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实验组32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对照组295例。Meta分析发现:①全髋关节置换组在疗效上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OR=2.88和95%可信区间为(1.84, 4.49),P < 0.05]。②实验组手术时间上长于对照组[WMD=43.35和95%可信区间为(23.96,62.74),P < 0.05]。③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WMD=336.36和95%可信区间为(196.34,476.37),P < 0.05]。④两组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0.54和95%可信区间为(0.29,1.02),P > 0.05]。⑤实验组髋关节残余痛少于对照组[OR=0.30和95%可信区间为(0.18, 0.50),P < 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较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更好的远期临床效果,尤其适用于原发髋关节疾病和较强活动能力者。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持续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应该谨慎。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少且质量不高,论证强度较弱,尚需开展和设计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背景:非融合技术可以避免椎间盘髓核摘除和脊柱融合固定治疗椎退行性病变导致的椎间盘丧失原有的生物力学功能或加剧蜕变。 目的:总结各种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特点、疗效及置入后生物力学的变化。 方法:作者检索1990/2012 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与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的相关研究。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条文献。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能撑开病变节段棘突间隙,防止过度后伸,从而增加相应水平椎管横截面积和椎间孔高度,降低椎间盘负荷和小关节负荷,控制异常活动,保持运动功能来预防邻近节段退变,使失稳的腰椎达到正常状态的活动特性,实现动态重建腰椎序列。腰椎棘突间植入物可根据其特性及作用特点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分别以X-STOP和Coflex为代表。由于不同的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适应症状有所不同,应通过鉴别患者的不同发病原因,选择最合适的棘突间非融合器械进行个体化治疗,使其植入后更加符合生理情况应力分布。关键词: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腰椎退行性病变;生物力学;医学植入物;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7.036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在较大样本量的前提下,比较国内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10-0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10-04)、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10-04)及所有关于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假体关节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现并发症、髋关节残余疼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纳入7个临床对照研究,共624例高龄患者(>60岁).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实验组32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对照组295例.Meta分析发现:①全髋关节置换组在疗效上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OR=2.88和95%可信区间为(1.84,4.49),P<0.05].②实验组手术时间上长于对照组[WMD=43.35和95%可信区间为(23.96,62.74),P<0.05].③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WMD=336.36和95%可信区间为(196.34,476.37),P<0.05].④两组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0.54和95%可信区间为(0.29,1.02),P>0.05].⑤实验组髋关节残余痛少于对照组[OR=0.30和95%可信区间为(0.18,0.50),P< 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较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更好的远期临床效果,尤其适用于原发髋关节疾病和较强活动能力者.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持续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应该谨慎.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少且质量不高,论证强度较弱,尚需开展和设计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立体定向仪的指导下,定出穿刺靶点,将backlund血肿排空针送至靶点,并固定,负压抽出血凝块。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存活57例,死亡3例.结论:CT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定位精确,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过程中血管化构建一直是骨科领域的一个难题,随着对骨折修复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对骨折愈合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发现血管化是制约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速度与程度的重要因素[1].构建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方法很多,如血管束植入、血管蒂筋膜瓣包裹术或肌肉瓣预制术等均不十分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中指伸肌变异临床少见,作者在进行前臂及手部尸体解剖时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1 解剖资料解剖一具中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左侧前臂存在一块变异的中指伸肌,变异肌肉为单侧性,在示指伸肌起点的下方起自尺骨背面外侧缘的下部及其邻近的骨间膜,肌纤维附着点由近向远间距为7.8 cm,肌束逐渐向下方延伸集中,在伸肌支持带上方约0.7 cm处移行为肌腱,并在示指伸肌尺侧穿过伸肌支持带所形成的骨纤维性管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opliss分型下前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闭合矢状面Pilon骨折的指导意义,并比较二者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2010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闭合矢状面Pilon骨折患者57例,其中采用前外侧入路(A组)29例;采用后内侧入路(B组)2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伤后手术时间窗均在10~19d之间.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软组织分度、致伤因素、合并腓骨骨折情况、手术时间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皮肤及软组织的感染及坏死率、住院时间、内固定置入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中X线复位程度.结果 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20个月.全部患者中仅A组1例失访,总随访率为98%.两组间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软组织分度、致伤因素、合并腓骨骨折情况、手术时间窗选择、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内固定术后A组皮肤软组织感染及坏死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其中A组中2例术后出现趾伸肌腱粘连,内固定取出术中予以松解.15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切口感染,其中A组3例,B组12例,均通过换药等处理后治愈.15例患者术中Ⅰ期同种异体骨充填,11例自体髂骨植骨,均无骨不愈合发生.结论 Topliss分型对闭合矢状面Pilon骨折的手术方案选择及手术操作具有明确的临床指导意义.虽然前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入路治疗闭合矢状面Pilon骨折最终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前外侧入路治疗高能量损伤所致闭合矢状面Pilon骨折皮肤软组织感染及坏死率低、住院时间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人路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应用带肌腱编制孔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36 ~ 58岁,平均年龄(40±12)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损伤,其中左侧49例,右侧41例,均利用带肌腱编制孔内固定系统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采用Lysholm评分和Tegner膝关节运动水平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90 例患者中62 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2±2)个月(24 ~ 36 个月)。术前患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27.6±2.0)分,健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6.5±1.7)分,两侧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6.2±1.8)分,健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6.8±1.6)分,两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egner活动评分为(1.6±1.1)分,术后末次随访为(7.0±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 评分优46 例,良14 例,可1 例,差1 例,优良率96.8%。结论 带肌腱编制孔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疗效明确,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ISI Web of knowledg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不同手术时机干预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2月。结果:纳入4个RCT,共156例急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当中早期手术可以改善患者ASIA运动功能评分[MD=3.29,95%CI(-7.90,14.49),P=0.56],Frankel评分总体改善率[OR=7.65,95%CI(2.69,21.74),P=0.000 1];在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当中早期手术与晚期手术对患者Frankel评分总体改善率影响不明显[OR=4.88,95%CI(0.74,32.09),P=0.10];早期手术与晚期手术对住院时间[MD=-3.4,95%CI(-8.12,1.32),P=0.16],死亡率[OR=1.07,95%CI(0.21,5.56),P=0.93],褥疮发生率[OR=1.07,95%CI(0.17,6.69),P=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手术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患者脊髓功能恢复,也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并发症,未来仍需要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0.
背景:非融合技术可以避免椎间盘髓核摘除和脊柱融合固定治疗椎退行性病变导致的椎间盘丧失原有的生物力学功能或加剧蜕变。目的:总结各种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特点、疗效及置入后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作者检索1990/2012 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与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的相关研究。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条文献。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能撑开病变节段棘突间隙,防止过度后伸,从而增加相应水平椎管横截面积和椎间孔高度,降低椎间盘负荷和小关节负荷,控制异常活动,保持运动功能来预防邻近节段退变,使失稳的腰椎达到正常状态的活动特性,实现动态重建腰椎序列。腰椎棘突间植入物可根据其特性及作用特点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分别以X-STOP和Coflex为代表。由于不同的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适应症状有所不同,应通过鉴别患者的不同发病原因,选择最合适的棘突间非融合器械进行个体化治疗,使其植入后更加符合生理情况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