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东莞市不同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各亚型毒株的流行情况和传播规律。方法采集东莞市经蛋白印迹法确认的24名HIV感染者的外周抗凝血,分离单核细胞、提取核酸后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膜蛋白(env)基因C2-V3区的核酸片段,进行序列测定,鉴定病毒亚型。用威斯康星GCG软件进行共享序列、基因离散率的计算和毒株的聚类分析。结果在24份阳性标本中,有13份标本PCR扩增阳性,亚型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存在HIV-1B和CRF01-AE两种亚型。结论HIV-1B和CRF01-AE可能是东莞市艾滋病病毒流行的主要亚型。  相似文献   
2.
开放前后23年东莞市疟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初期东莞市曾发生过较大面积的疟疾暴发流行。1987年东莞市被列为国家经济开放区 ,随着经济发展 ,流动人口迁移 ,疟疾的流行特点发生变化 ,为了解开放前后疟疾发病的流行情况 ,进一步做好疟防工作 ,现将开放前后 2 3年疟疾流行病学分析如下。材料来源与方法1 发病数以当地疫情资料为依据。2 人口及相关资料以市统计局数据为准。3  1992~ 1998年建立镇 (区 )疟疾镜检站 ,对发热病人进行血检 ,所有疟疾病人均做个案调查。结果与分析1 一般情况东莞市地处广深之间 ,北回归线以南。总面积为 2 46 5km2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一般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3.
4.
东莞市200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掌握东莞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管理,控制和降低该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现将该市2003年的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东莞市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探讨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莞市1995~2004年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5~2004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9804例,年均发病率223.62/10万;其中血源与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为79.96/10万,居首位;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67.79/10万、60.26/10万。而新生儿破伤风及其它传染病和自然与虫媒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9.03/10万、6.45/10万。结论血源与性传播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仍是东莞市今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东莞市1994~2003年痢疾的发病特点,掌握流行规律,提出防制对策。方法对东莞市1994—2003年痢疾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4~2003年东莞市痢疾年均发病率为29.25/10万,死亡率为0.49/10万。其中细菌性痢疾占总发病例数97.27%,阿米巴痢疾占总发病例数2.73%。流动人口痢疾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本地人口(X2=605.30,P<0.05),水乡片区的发病率又显著高于其他地区(X2=-35.56,P<0.05)。夏秋季节为痢疾发病的高峰季节,8-9月份共发病3 527例,占全年病例数的29.42%。发病年龄以0-岁组和20-岁组发病,分别占发病总数22.64%和40.11%。不同职业中,以工人和散居儿童最多,分别为7 230例和2 219例, 占总病例数的60.30%和18.51%。结论东莞市痢疾夏秋季发病数较多,青壮年民工和散居儿童为发病的高危人群,应以防止病从口人为主的综合措施,重点抓好工厂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东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6年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2005—2006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起,传染病暴发疫情9起,占64.29%,食物中毒5起,占35.71%;发生在工厂的有8起(占57.14%)、中小学有5起(占35.71%)、幼儿园1起(占7.14%);4月份(5起)、12月份(4起)发生突发事件数分别占35.71%、28.57%;学生和民工是高发人群,年龄以4.5~14岁为主。结论东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工厂、中小学、托幼机构,严重危害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剂对非对称回波三点法水脂分离-定量测定(IDEAL-IQ)肝脏脂肪和铁定量的影响。方法:22例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A组)和33例注射钆塞酸二纳(Gd-EOB-DTPA,B组)患者于注射前、后不同时间点(注射后5min、10min、15min、20min)行IDEAL-IQ扫描,在FatFrac图和R2*图分别测定质子脂肪含量(PDFF)及R2*值,并行组内配对t检验。结果:A1-A2配对分析,PDFF(t=0.996,P=0.330)及R2*(t=0.656,P=0.519)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1-B2、B1-B5配对分析,PDFF(t=-3.159、-2.459,P=0.003、0.024)及R2*(t=-3.619、-3.191,P=0.001、0.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1-B3配对分析,PDF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9,P=0.181),而R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4,P=0.024)。结论:注射Gd-DTPA后5min行IDEAL-IQ扫描,对肝脏脂肪及铁定量无显著影响;而注射Gd-EOB-DTPA后5min及20min行IDEAL-IQ扫描,对肝脏脂肪及铁定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东莞市1991年发现首例输入性艾滋病病人,1998年发现本地HIV感染者,至2001年底已发现103例HIV阳性者.为进一步了解东莞市HIV感染现况,针对性较强地开展防治工作,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01年度对部分人群开展HIV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东莞市一种无明胶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于接种后30 min、6h、24 h、48 h、72 h、4~10 d对受种者进行随访,通过电话或自动报告监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所有受种者接种后情况均登记在《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安全观察登记表》,使用Excel2003和SPSS13.0进行分析. 结果 2011年7月26日-2012年9月30日,东莞市无明胶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6/万,病例在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多数(76.19%)为异常反应,多为(86.36%)24 h内出现症状,以皮疹为主要表现. 结论 东莞市无明胶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以轻症为主,接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