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基于多模态磁共振的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信息构建的列线图在中晚期鼻咽癌临床放化疗疗效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初诊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112)与验证组(n=48)。在训练组提取T2加权脂肪抑制序列、T1加权增强序列和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经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数据降维,筛选出最有效的特征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纳入相关的临床信息,利用Logistic逻辑回归,筛选最有价值的临床信息并构建临床信息模型;联合临床信息模型与组学特征模型构建联合模型,并构建列线图。通过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来评估各模型的诊断效能,通过决策曲线分析和校正曲线评估列线图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联合2项临床信息和9项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95%CI:0.765~0.940)、0.736(95%CI:0.574~0.898),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在预测中晚期鼻咽期临床放化疗疗效中具有可行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CT小肠造影(CTE)对结肠型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结肠型克罗恩病患者36例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6例行CTE检查,分别观察两组影像特征,结合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对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克罗恩病患者中,CTE影像示肠壁不均匀增厚21例、肠道狭窄22例、瘘管形成7例及累及升结肠21例,均高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粘液便18例及血便22例高于克罗恩病患者(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平均发病年龄较结肠型克罗恩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大(P<0.05)。克罗恩病患者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含量均值分别为28.17 mg/L vs 17.67 mg/L、32.25 mm/h vs 22.95 mm/h;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含量的平均值对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CTE影像特征更直观地对结肠型克罗...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大脑顶内沟基于联合间径(AC-PC)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将30名健康成年人颅脑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导入Photoshop CS软件包,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中点为原点的三维立体坐标系,获得大脑冠状面图像上顶内沟的三维立体坐标值,以顶内沟最内侧点为起点,其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顶枕沟在基于连合间径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内表面平面回归方程。方法:30名正常成人颅脑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导入Photoshop CS软件包,经过图像的严格配准,以顶枕沟的最内侧点为起始点,向外取X绝对值为3 mm倍数点为取样点,测量、记录该点坐标的X、Y值,X、Y值从Photoshop信息面板栏上显示、读取,Z值等于所在层面与双连合层面间相间隔的层面数和层间距的乘积,所有取样点坐标值组成顶枕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取样点坐标数据集导入SPSS 16.0软件,求解其空间拟合平面方程。结果:构建了顶枕沟内表面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在矢状面上Z对Y的直线回归方程为:Z=-0.774Y-26.975(右侧),Z=-0.760Y-28.599(左侧)。结论:在三维空间内构建的顶枕沟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内表面直线回归方程,能为基于立体定向技术的神经外科、介入放射治疗等提供三维立体定位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现代脑科学及基于脑立体定向技术的神经外科的发展与进步,要求对大脑皮质有精确定位[1-4]. 顶枕沟是大脑皮层较为恒定的脑沟之一,起自于半球内侧面后部的距状沟前份,并与其呈斜行相交,自下而上一直延伸到半球的背外侧面,是顶叶和枕叶的分界标志.  相似文献   
6.
陈刘成  张俊祥  王震寰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92-1793,F0003
目的为基于立体定向技术的神经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大脑顶枕区病变及解剖学教学等提供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6例正常成人颅脑横断连续薄层MRI数据,导入3D-Doctor软件包中,人工分割顶枕沟、侧脑室、大脑半球,分别以不同颜色标识;用面绘制方法重建顶枕沟、侧脑室及大脑半球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成功重建大脑顶枕沟在整脑中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再现了顶枕沟的在活体脑中的形态及位置。结论应用计算机软件重建顶枕沟的三维立体形态,再现其在活体状态下的形态特征,为基于立体定向技术的神经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大脑顶枕区病变及解剖学教学等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平板探测器的数字化体层融合技术(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在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急诊收治的60例骨创伤患者,首诊进行常规的DR检查,但无法明确诊断是否有骨折,随后对其运用数字化体层融合X线摄影技术(DTS)进行检查;另外对5例骨折后行内外固定术的患者同时进行常规DR和数字化体层融合摄影检查,所得图像传入影像工作站,再由放射科2位高年资医师阅片观察,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法所得到的图像资料。 结果 65例患者的DR摄影优片率达44.61%(29/65),DTS技术摄影优片率达64.62%(42/65);60例DR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中,13例通过DTS技术摄影可明确发现微小隐匿性骨折,37例未发现明确的骨折,另外10例患者仍无法明确是否骨折,需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此外,5例骨折内外固定术后患者DTS摄片中外固定石膏托和内固定金属植入物伪影明显减少。 结论 DTS在骨创伤的检查中,相比常规的DR检查,不仅提高了影像质量,而且提高隐匿性骨折诊断率,对于骨创伤患者术后,可以减少金属植入物或其他外固定物的伪影。因此,DTS在骨创伤患者的术前检查和术后复查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脑顶枕沟在MR横断层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方法:30名正常成人志愿者头颅连续MRI扫描数据,在eFilm2.1工作站中,采用连续追踪法和3D-Cursor技术对连续MRI横断层图像上顶枕沟进行识别,观测、统计其形态学特征。结果:顶枕沟可出现在Z=-6~36mm区段的MRI横断层图像上,"一"字形占总层数的87.3%;"U"和"Y"形,占12.7%,随着层面的下移而沟前移。结论:本文结果可帮助顶枕沟的快速识别和楔叶、楔前叶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在创伤性骨关节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创伤性骨关节病人行普通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摄影检查后,发现DR平片疑似骨折或骨折线显示欠清,以及骨折经内外固定术后图像显示欠佳者,均征得病人同意后再进行DTS成像检查,获得扫描范围内连续断层图像。对比分析DTS与常规DR图像质量,评价DTS临床应用价值。结果DTS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骨关节结构,去除骨内外固定伪影,新鲜性骨折均能清晰显示骨折线;陈旧性骨折显示骨痂形成、断端愈合情况清楚,显示隐匿性骨折5例,排除骨折7例。结论DTS在创伤性骨关节病变检查中操作简便、易行,诊断准确率高、辐射剂量较低,在复杂结构部位的骨折以及经内外固定术后骨折的诊断与复查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72例行64排螺旋CTA扫描, 减影后原始扫描数据传入ADW4.4后处理工作站, 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分析。结果: 结果发现动脉瘤26例, 动脉狭窄17例, 动脉瘤合并动脉狭窄7例, 血管异常起源8例, 烟雾病5例, 动静脉畸形4例, 正常5例。结论: 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各主支血管及其分支, 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预后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临床诊疗起重要指导作用, 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