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一套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形态学实验考试系统。方法:应用php+mysql工具开发考试平台,与图像考试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考试系统运行稳定,所得成绩更接近正态分布,区分度增高。结论:形态学考试平台能够科学全面的考核学生实验能力,并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药理剂量的全反式维甲酸对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增殖及细胞骨架微丝的调节作用。方法 rhGM-CSF1000U/mL、IL-4500U/mL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加入0.1μmol/L全反式维甲酸,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及集落形成,活细胞计数和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成熟树突状细胞经全反式维甲酸处理24h后,用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检测细胞骨架微丝的形态和分布。结果细胞因子诱导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具有典型的树枝状结构。在树突状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全反式维甲酸作用组的树突状细胞的产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已经分化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经维甲酸处理后细胞骨架微丝出现重排和分布不均。结论药理剂量的全反式维甲酸抑制树突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可能通过细胞骨架调节树突状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寻找一种简易、芯点损失率低的方法制作包含特殊组织(如软骨、厚角质层)皮肤标本的组织芯片.方法 采用自制打孔器取34个直径为3mm的大鼠足垫组织块,制成6×6组织芯片;采用手工切割法取27个长条形大鼠耳、背皮肤组织块,制成一块9×3组织芯片;分别进行切片、常规HE染色、拍照,对比其芯点损失率.结果 传统打孔器法所得组织芯片损失率为11.8%;手工切割法背部皮肤无芯点损失,鼠耳芯点损失率18.5%.结论 手工切割法操作简单,得到的芯片质量完整性好,对于软骨等特殊组织及阳性面积较大的组织而言,比传统打孔器法更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背景:Wnt5a是唯一在真皮高表达,与毛囊真皮成分发生密切相关的信号分子。目的:通过观察E12.5-E15.5胎龄的大鼠胚胎皮肤和大鼠触须毛囊上段裸鼠移植诱导毛乳头再生过程Wnt5a的表达,初步研究毛乳头胚胎发生和体外再生的启动机制。方法:将孕SD大鼠在E12.5、E13.5、E14.5、E15.5麻醉后处死,取出完整胚胎制作石蜡切片;另取单个SD大鼠触须毛囊切除毛乳头,毛囊上段拔除毛干后移植至Nu/Nu裸鼠背部皮肤;分别取以上胎龄的大鼠胚胎皮肤及裸鼠背部移植部位的毛囊标本,用酶标免疫组化法观察Wnt5a在大鼠胚胎皮肤及大鼠触须毛囊上段裸鼠移植诱导毛乳头再生过程的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触须毛囊上段移植后毛囊下段的再生情况。动物实验均已获得汕头大学医学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E12.5 Wnt5a在表皮细胞表达;E13.5 Wnt5a在表皮细胞表达增强;E14.5 Wnt5a表达由表皮转移至真皮,在真皮细胞浆明显表达;E15.5 Wnt5a表达在真皮结缔组织明显增强,在表皮的表达消失;②大鼠触须毛囊上段移植后第3天开始至第9天,毛囊上段向下形成新的毛球部,恢复完整毛囊结构,再生过程相关组织Wnt5a均呈强阳性表达;③Wnt5a在胚胎毛囊发生前后和毛囊下段再生模型毛乳头形成的部位呈现高表达,说明Wnt信号通路与毛乳头再生有密切的关系,其中Wnt5a可能扮演了非常主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培养SD大鼠触须毛乳头,体外进行扩增、培养。方法将大鼠触须毛球部剪下,胶原酶Ⅰ(2 mg/m l)37℃消化3 h后,加入DMEM稀释消化液,反复吹打使毛乳头全部游离出来,在显微镜下用微量移液器逐个收集表面无杂质黏附的毛乳头。结果分离得到的毛乳头贴壁率高,体外培养出现典型的多层聚集性生长。结论应用上述方法可以得到纯净的大鼠触须毛乳头。  相似文献   
6.
三氯苯达唑治疗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感染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三氯苯达唑治疗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感染的疗效。方法 :从华溪蟹中分离卫氏并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小白鼠 ,2周后用三氯苯达唑治疗 ,观察其减虫率 ,并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虫体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 :用药 [4mg/d·鼠× 3d时 ,减虫率 16 6 8%(P >0 0 5 ) ;8mg/d·鼠× 2d时 ,减虫率 38 31%(P <0 0 0 1) ]后所获得的虫体体壁表面及内部结构都已受到严重破坏。结论 :三氯苯达唑对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透皮短肽TD-1在无毛区域透皮及携带胰岛素进入大鼠体内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制备高纯度的TD-1,TD-1-FITC(以荧光FITC标记的TD-1)。将TD-1和胰岛素混合后,分别涂抹于大鼠背部、足垫皮肤,定时鼠尾取血检测、比较血糖的变化。结果 TD-1能够携带胰岛素通过背部及足垫皮肤,诱发大鼠血糖下降,但足垫起效时间比背部皮肤明显延迟。结论 TD-1能够通过无毛囊区域的皮肤,并导入胰岛素引起大鼠血糖下降。  相似文献   
8.
三氯苯达唑治疗吸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氯苯达唑是一种新的抗蠕虫药物。本文就其理化性质、毒理学及作用机理作扼要的介绍,并收集自1983年以来有关三氯苯达唑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的文献,对其所用剂量与疗程、治疗效果、抗蠕虫谱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