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自体真皮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胫骨前区骨外露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8年9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3例胫骨前区骨外露需手术修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例,试验组7例。2组患者入院均行创面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创面予0.1%苯扎氯铵溶液湿敷。对照组予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后采用邻近旋转皮瓣修复创面,供瓣区移植自体刃厚皮片,4-0丝线间断缝合固定,无菌敷料覆盖包扎,术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防治术区感染。试验组予彻底去除创面坏死组织,凿除外露骨皮质至渗血活跃,使用电动取皮刀于创面所在肢体的同侧大腿取超薄皮片,面积与胫骨前区创面相同,保持皮片蒂部不离断,向上翻转并保护皮片,使用电动取皮刀切取厚度为0.3 mm的真皮组织,离断取得的真皮组织后对供皮区止血,原位回植未离断的超薄皮片,4-0丝线间断缝合,无菌敷料加压包扎。VSD装置覆盖移植区,贴膜封闭,连接管路,将负压设定为75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根据入院创面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防治术区感染。2组均于术后5 d首次更换术区敷料,后每3天消毒创面并更换无菌敷料1次,直至创面愈合。术后5 d,观察并计算2组患者皮片及皮瓣存活优良率;统计2组患者术后第1天至出院之日的床位日;术后6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定2组患者术区瘢痕生长情况并统计患者满意度。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 结果试验组皮片及皮瓣存活优良率为100.0%(7/7),高于对照组[83.3%(5/6)],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4, P>0.05);试验组术后床位日(12.9±1.3) d,短于对照组[(14.5±1.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2, 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术区温哥华瘢痕评分(7.1±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4, 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满意率为85.7%(6/7),显著高于对照组[16.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8, P<0.05)。 结论自体真皮移植联合VSD应用于胫骨前区骨外露创面的治疗有其可行性,临床效果总体不亚于传统皮瓣移植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与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真皮替代物与SD大鼠自体刃厚皮片进行复合移植,修复SD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比较两者优劣性,为临床提供更理想的真皮替代物。方法:以36只SD大鼠为动物模型,随机区组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只,在其背部造成2.5 cm×2.5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实验组应用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对照组应用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移植后2周对移植皮片成活率分析研究,移植后4周、8周、12周取材进行一般观察、组织学观察和收缩率的计算。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植皮存活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后4周、8周、12周动态观察,实验组植皮区收缩率较对照组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两组植入材料与移植皮片融合度均很好,植入材料内及其周围均有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长入,并有炎症细胞浸润;术后8周,两组植入材料内及其周围均有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长入,炎症细胞较术后4周时少,两组植入材料的原有胶原纤维结构尚清晰,出现疏松;术后12周,两组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