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及6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Hcy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研究组血清Hcy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男性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同组女性(P〈0.05,P〈0.01),不同性别血清Hcy水平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组血清Hcy水平及HHcy发生率均高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P〈0.05)。结论血清Hcy升高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实验室辅助诊断指标之一,血清Hcy水平存在性别间差异,临床应用时应分别设立不同参考区间。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能通过调节Hcy代谢并降低血清Hcy水平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抗利尿激素及心钠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中心钠素(ANP)及抗利尿激素(ADH)水平在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低钠血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对29例重型及17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ANP及ADH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ANP水平(35.8±14.09)明显低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79.7±30.75)及正常对照(162.3±38.41)(P<0.01),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ANP水平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ADH水平(21.7±9.38)明显高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14.9±6.15)及正常对照(8.07±4.03)(P<0.01),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ADH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此种变化在发生低钠血症的颅脑损伤患者中表现更为明显。结论ANP及ADH水平变化在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血清ANP及ADH对监测患者病情发展、指导临床药物使用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240例AMI患者血清hs‐cTnT及常规cTnI水平进行检测,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曲线建立临床适用的hs‐cTnT 诊断界值并比较hs‐cTnT 及常规cTnI对AMI诊断的准确性。【结果】AMI入组患者血清hs‐cTnT水平均高于0.014 ng/mL(健康人群99百分位值),其中ST 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组水平要高于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组(Chi‐square=68.573,P <0.05);hs‐cTn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4,显著高于传统cTnI的0.793(Z=2.896,P <0.05);以0.014 ng/mL作为cut‐off值时,其对AMI诊断敏感度可达100%,但特异度仅为45.5%,以Youden指数最高(0.654)对应的0.035 ng/mL作为cut‐off值时,hs‐cTnT对AMI的诊断综合能力最强,敏感度为91.8%,特异度为70.9%。【结论】 hs‐cTnT对AMI诊断价值要优于传统cTnI检测,但其在提高诊断灵敏度的同时,也会使很多非AMI疾病hs‐cTnT水平超过诊断界值,应注意鉴别诊断;以ROC曲线Youden指数最高对应的hs‐cTnT数值作为AMI的诊断界值在临床实践中更为适用;hs‐cTnT检测与临床应用方面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体液免疫异常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体液免疫异常在精神分裂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测定了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及血清补体 (C)第 3成份、C4含量 ,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对象和方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 54例 ,均为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1 999~ 2 0 0 0年的住院患者 ,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并均排除免疫性疾病及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治疗。为观察抗精神病药对患者Ig及C含量影响 ,我们将 54例患者分为 2组 :( 1 )未治疗组 :2 5例 ,为首次来我院就诊患者 ,经询问病史未经过任何抗精神病药治疗 ;其…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用终点法测定血清物质含量时,大都以试剂为空白.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31例原发性肝癌(PHC)、32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的活性测定,对31例PHC患者治疗前后GPDA的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与甲胎蛋白(AFP)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GPDA对PHC的诊断敏感性为74.2%,优于AFP诊断敏感性67.7%,特别是在AFP阴性的PHC患者中,GPDA的阳性率高达60%,弥补了AFP对PHC诊断阳性率低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期间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分别于8个时点测定20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血浆ET-1、TXB2和6-Keto-PGF1α水平.结果:血浆ET-1水平从开放主动脉后即刻(T3)开始明显升高,至CPB停机后6h(T6)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手术前(T1)水平(P<0.01);TXB2水平在阻断主动脉即刻(T2)时逐渐升高,在T3时点达到最高峰,之后水平逐渐下降,至CPB停机后12h(T7)降至正常水平;血浆6-Keto-PGF1α水平从T2时点起急剧升高,T3时点时达最高峰,之后水平逐渐下降,至CPB停机后24h(T8)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在CPB期间及CPB后动态监测病人血浆ET-1、TXB2及6-Keto-PGF1α可帮助综合判断病人情况,并可根据不同的激素代谢水平变化进行相应处理,如加入内皮素、血栓素A2拮抗剂或前列环素合成剂等,削弱缩血管效应,利于病人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检测CEA mRNA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VQ-PCR)方法,探讨外周血CEA mRNA表达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YBR Green J作为荧光染料,以GAPDH作为内对照,建立检测CEA mRNA的FQ-PCR方法,并对56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5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33例外周血CEA mRNA表达为阳性,表达水平为1.07±2.99,阳性表达率为66.1%(37/56),30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中有2例外周血CEA mRNA表达为阳性,表达水平为0.13±0.07,阳性表达率为6.7%(2/30),3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CEA mRNA表达均为阴性;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在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中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在Dukes C+D期表达水平(1.73±2.15)及表达阳性率82.8%(24/29)均显著高于Dukes A+B期表达水平(0.39±0.87)及表达阳性率48.1%(13/27)(P〈0.01)。结论该VQ-PCR方法简便、特异、可靠;检测外周血CEA mRNA表达水平,对诊断结直肠肿瘤病变比血清CEA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提高早期结直肠癌诊断符合率;在发生转移的Dukes C+D期其表达水平及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的Dukes A+B期,可作为鉴别结直肠癌患者发生微转移的有力证据之一,动态观察其水平变化对判断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检测CEA mRNA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并探讨结直肠癌及淋巴结组织中CEA mRNA表达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YBR Green Ⅰ作为荧光染料,以GAPDH作为内对照,建立检测CEA mRNA的FQ-PCR方法,并对56例结直肠癌组织、淋巴结组织CEA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CEA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表达,但表达水平在不同病理分化程度(P=0.8661)及不同Duke分期(P=0.2986)中无明显变化;在检测的231个淋巴结中,共有137个淋巴结CEA mRNA表达为阳性,表达水平为18.31±36.85,其阳性表达率为59.3%(137/231),明显高于常规病理检测[29.4%(68/231)],χ2=41.7497,P=0.0001;CEA mRNA在Duke C D期淋巴结中表达水平(32.85±53.49)显著高于Duke A B期(6.54±14.57),P=0.0001。结论:FQ-PCR方法简便、特异和可靠;比常规病理检查更加敏感,可有效补充常规病理检查的不足,在预测肿瘤微转移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GPDA)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法对21例胃癌术前患者,19例术后切除患者,20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进行了血清GPDA的活性测定并对胃癌术前与术后患者GPDA的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GPDA对胃癌的诊断敏感性为71.4%,特异性达95.0%.肿瘤病灶去除后,GPDA活性有升高趋势.结论GPDA活性测定在胃癌的诊断、普查筛选及术后随访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