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变化与所处年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对浙江农林大学健康管理专业大一至大三104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学年前后测评。结果①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变异的人格因子一年级有:C(t=2.079,P<0.05)、E(t=-3.606,P<0.01)、G(t=-2.456,P<0.05)、L(t=-4.86,P<0.01)、Q3(t=2.447,P<0.05)、Q4(t=-2.893,P<0.01);二年级有:E(t=-3.438,P<0.01)、I(t=3.369,P<0.01)、X3(t=-3.747,P<0.01)、Y2(t=-2.5277,P<0.05);三年级有:E((t=-2.832,P<0.01)、M(t=-3.092,P<0.01)、Q1(t=-2.361,P<0.05)、X4(t=-4.629,P<0.01)、Y2(t=-2.603,P<0.05);②不同年级相比,变异程度大的人格因子主要有C(t=-2.103,P<0.05)、I(t=2.321,P<0.05)、X1(t=2.25,P<0.05)、X3(t=-2.052,P<0.05);Q4(t=2.081,P<0.05)、X4(t=-2.322~-2.143,P<0.05)。结论大学生人格变异具有年级特点,一年级人格因子值提高的有C、Q3;降低的有E、G、L、Q4;二年级提高的有I,降低的有E、X3、Y2;三年级人格因子值降低的有E、M、Q1、X4、Y2。并且,情绪性因子变异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观察小鼠免疫性冠状动脉炎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动态变化,以模拟川崎病(KD)冠状动脉炎相应的内皮细胞及线粒体改变。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连续5 d予腹腔注射白色念珠菌水溶物或磷酸盐缓冲液(PBS)。末次注射后24 h、3 d、7 d、14 d及28 d,每组取6只小鼠处死,取血检测部分血常规及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心脏及冠状动脉标本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结构。结果实验组小鼠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值,血浆IL-6、TNF-α水平,在注射后3 d、7 d时升高(P均0.05)。冠状动脉组织病理学在初期(3 d)表现为内皮细胞肿胀,中期(14 d)后出现弹力纤维断裂、血管瘤形成。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在初中期(24 h、3 d、7 d、14 d)表现为肿胀、空泡样变,数量减少,嵴模糊,电子密度降低。结论构建的小鼠模型能够模拟出与人KD相似的免疫性冠状动脉炎特征,提示内皮细胞线粒体参与免疫性冠状动脉炎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