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气流阻塞特征的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如得不到有效治疗,会演变为肺心病、呼吸衰竭~([1])。COPD的发生与有害气体、有害颗粒的异常反应有关,职业性接触粉尘对COPD发病影响较大,在长期接触粉尘的劳动行业中,如:炼钢、采矿、木材加工、采石、焦化、烧结,电焊等行业中高发。患者常伴有其他内科疾病、营养状态欠佳等,导致机体免疫水平较低,再加上患者长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浙江省温州市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风险,为吸毒人群行为干预模式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问卷对温州市2010-2014年艾滋病哨点监测的4102名毒品滥用者进行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HC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4102名毒品滥用者中,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分别占49.42%和47.46%,其余为混合毒品滥用者;2010-2014年新型毒品滥用者所占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新型毒品滥用者注射吸毒率与共用针具率分别为11.69%和22.78%,前者低于传统组(P0.0001),后者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1年内新型毒品滥用者商业性行为发生率为31.77%,高于传统组(P0.0001);两者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均为14.00%左右。新型毒品滥用者HIV抗体阳性检测率为0.20%,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8.61%和8.58%,前者低于传统组(P0.05),而后者高于传统组(P0.0001)。结论 新型毒品滥用者正面临着艾滋病等疾病血液传播与性传播的双重风险,亟需进一步探讨出适合当前吸毒人群行为特征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总结不同病理类型结肠腺瘤的共聚焦图像特征,探讨用共聚焦内镜对结肠腺瘤进行病理组织分型的可行性。方法对66例经病理活检证实为结肠腺瘤的病例进行共聚焦内镜扫描,并对不同类型的腺瘤进行共聚焦图像对比,找出不同病理类型腺瘤的共聚焦图像特征。结果结肠腺瘤的共聚焦图像特征为:腺体异型、粗大,着色差;腺体排列密集,形态、大小不一,排列紊乱;细胞极性差,细胞形态、大小不一,杯状细胞减少甚至消失。管状腺瘤:腺体增大,开口扩张,腺体呈管状;绒毛状腺瘤:腺体呈试管刷样,长短不一,有较多绒毛样结构;混合型:管状、绒毛状腺体均存在,间于二者之间。结论共聚焦内镜可对结肠腺瘤进行病理诊断,并对结肠腺瘤进行病理组织分型,在内镜检查的同时对病灶进行实时扫描,获得病理组织诊断。  相似文献   
5.
糖脂代谢是机体能量与物质来源的重要生命过程, 其代谢稳态的调控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DNA损伤及其修复在糖脂代谢调控中的作用受到重视, 正确的DNA修复能帮助恢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减少代谢紊乱的发生;异常的DNA损伤修复将导致DNA损伤累积, 通过诱发炎症、诱导细胞衰老凋亡、加重氧化应激等机制对细胞代谢产生不利影响。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异常可加重脂肪组织炎症和胰岛素抵抗, 诱发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该文就DNA损伤修复与糖脂代谢的关系进行综述, 为进一步研究解释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病机制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新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代谢组学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复杂生物样品中所有小分子代谢物的组学方法,主要考察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后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评判细胞功能状态及决定细胞命运的代谢途径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再生医学,为各种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重点综述了代谢组学在分析各种干细胞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inv(16)(p13q22),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采用MYH11探针,包括双重标记序列,对6例形态学诊断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CBFβ-MYH11融合基因的检测,并与经典细胞遗传学比较。结果表明:G显带核型分析发现4例inv(16)(2例M4Eo和2例M4),其中1例M4同时伴有22三体( 22),1例为M4CR8个月后复发同时伴亚2倍体核型。FISH检测6例均显示inv(16)异常荧光信号,其中例2除inv(16)外还同时发现16p13缺失的红色荧光信号。结论:FISH检测inv(16)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细胞遗传学检查的重要补充,对M4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美罗培南联合舒巴坦对美罗培南敏感和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作用及其联合用药的最佳比例.方法 用联合药敏棋盘法对美罗培南敏感和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各40株进行美罗培南与舒巴坦体外联合药物敏感性测定,通过计算FIC值确定美罗培南与舒巴坦联合效应;并进一步测定不同配比的美罗培南舒巴坦联合制剂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协同作用.结果 用联合药敏棋盘法检测美罗培南敏感菌株的协同作用为25% (10/40),部分协同为67.5% (28/40),相加作用为7.5%(3/40),无关与拮抗作用均为0;而美罗培南耐药菌株的协同作用为27.5%(11/40),部分协同为40% (16/40),相加作用为25% (10/40),无关为7.5%(3/40),无菌株存在拮抗作用;将美罗培南与舒巴坦以4∶1、2∶1、1∶1、1∶2配比后,测量联合作用具协同效应的11株美罗培南耐药菌株MIC值,其MIC90分别为64∶16、64∶32、32∶32、32∶64 μg/ml.结论 美罗培南联合舒巴坦对于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表现为协同和部分协同作用;美罗培南和舒巴坦临床使用比例可能以1∶1最合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射诱导的6株细胞系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特点.方法:正常肝细胞系HL-7702,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肺小细胞癌HCI-H460,肺腺癌A549和宫颈癌细胞系Hela常规培养48 h后接受4 Gy X射线照射;收获受照前(0h)和受照后6、12、24、36和48h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细胞系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在4 Gy X线照射前,SMMC-7721和HCI-H460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4株细胞系,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8,P<0.005);在照射后12 h,与照射前相比6株细胞系细胞凋亡率均有显著增加(t=5.27,P<0.05),SMMC-7721、HCI-H460和A549同时伴有S期和G2~M期细胞比率的降低;在照射后36h HCI-H460出现第2个细胞凋亡峰,伴有极低比例的S期和G2~M期细胞;HepG2在照射后12h、HL-7702和Hela在照射后24h均有明显的G2/M期阻滞.结论:4 Gy X线诱导的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射线照射后12~36h,6株细胞系可能均发生了"有丝分裂前凋亡";每株细胞还呈现了不同的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特点,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上学紧张、生活节律变快等原因,儿童溃疡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儿童误服异物也存在一定比例。鉴于成人无痛胃镜的大量开展及儿童消化道疾病的不断增多和人们对胃镜检查意义的进一步了解,儿童行胃镜检查也不断增多。但由于患儿的依从性较差,恐惧心理较重,家属也担心患儿的耐受性,造成很多家属最后放弃胃镜检查而延误病情。我院2004-2007年在成人无痛胃镜的基础上,推广使用异丙酚用于儿童无痛胃镜检查治疗77例,在胃镜检查及取异物等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