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本院收治的来自华南地区男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为男性乳腺癌的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来我院诊治的乳腺癌的男性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平均年龄55.87±2.22岁,超重、肥胖人数占比为41.9%,77.4%病理类型为浸润导管癌,90.3%激素受体表达阳性,治疗上均行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术,并与内分泌治疗、放化疗综合应用,5年生存率为80.6%。结论 就当前31例来自华南的男性乳腺患者而言,年纪较轻(中位年龄56岁)及肥胖可能是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
金小岩  施旖旎  李莉 《临床医学》2010,30(12):117-118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误诊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2003年至2009年我院收治的AA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中首诊误诊25例:其中误诊急性冠脉综合征14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肺梗死2例,下肢动脉栓塞2例,脊髓炎1例,胆囊炎2例,胰腺炎1例,肠梗阻1例;死亡9例;检测D-二聚体11例均有明显的升高。结论误诊原因为临床表现不典型,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D-二聚体有助于AAD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急诊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或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live atypical pneumonia,IAP)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特征。方法 统计SARS患者的年龄分布和总体发病趋势;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对照,分析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64例SARS患者中21~40岁年龄段占43.75%。在出现SARS疫情后31~50d病例数达高峰,全过程约4个月。SARS患者临床表现的前3位为发热、咳嗽和咯稀白痰,约2/3患者无肺部体征。X线胸片病变进展较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以及具有传染性为SARS的临床特点。结论 SARS患者在年龄分布、发病趋势、临床表现、X线胸片、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以及传染性等方面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有所不同,掌握这些特点有利于在急诊科对本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混合核苷片与甲巯咪唑合用治疗甲亢的疗效及混合核苷对甲巯咪唑相关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在使用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加用混合核苷片(治疗组)或复合维生素B(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1年过程中甲状腺功能变化及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肝功能损害及皮疹等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第一、二次减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后治疗组没有达到维持剂量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O.05):治疗前3个月治疗组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均高于对照组,其白细胞减少病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功能损害及皮疹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混合核苷片和甲巯咪唑合用治疗甲亢,能帮助甲状腺功能较快恢复,并可减少甲巯咪唑治疗过程中自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2例青年人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院自 1 980~ 1 999年间 ,共收治青年人胃癌 62例 ,占同期确诊胃癌 (1 2 0 8例 )的 5.1 3% ,我们分析这些病例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探讨改善青年人胃癌疗效的途径。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62例 ,均经胃镜、病理活检后确诊。其中男 2 5例 ,女 37例 ,男女比为 1∶ 1 .48。年龄 1 9~ 35岁 ,平均 31岁。病程 <6个月 33例 (53% ) ,6个月至 1年 1 8例 (2 9% ) ,>1年 1 1例 (1 8% )。1 .2 临床表现 上腹痛 59例 (95% ) ,呕血 1 8例 (2 9% ) ,黑便32例 (52 % ) ,贫血 35例 (56% ) ,消瘦 43例 (69% ) ,腹胀 2 8例(45% ) ,呕吐 2 9例 (47…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1例嗜酸性粒细胞肝浸润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3年6月病理提示嗜酸性粒细胞肝浸润的21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结果 所有行肝肿物/肝叶切除术后的嗜酸性粒细胞肝浸润患者外周嗜酸性粒细胞负荷下降,症状缓解。结论 在嗜酸性粒细胞肝浸润患者中,适当前移手术窗口,帮助临床医生尽快明确病因,又可显著降低嗜酸性粒细胞细胞负荷,对缓解患者急性期疼痛,抑制过高的细胞负荷所致器官损害,可能存在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价动态检测降钙素原对食管癌微创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胸外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食管癌微创手术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患者30例为健康组;分别检测实验组术后第1、2、3、5天的静脉血PCT值,其中10例发生感染,归为感染组,余58例为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未感染组及健康组三组的PCT值。结果〓术后第1天感染组、未感染组PCT较健康组升高(P<0.05),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2天感染组较未感染组PCT升高(P<0.05),术后第3天及第5天感染组较未感染组PCT有显著升高(P<0.01),术后前两天未感染组较健康组升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第3及第5天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动态检测降钙素原对食管癌微创术后合并感染有早期诊断价值,术后第2天PCT≥2.06 μg/mL时警示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可尽早开始针对性地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8.
D-二聚体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类型、病期和预后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血中D-二聚体浓度,探讨D-二聚体对AD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主动脉夹层形成后D-二聚体均升高,均值为866.1±430ug/L。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期显著高于慢性期(P<0.01),DⅠ型明显高于DⅢ型(P<0.01)。死亡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结论: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不同病期、不同类型AD的诊断,对鉴别诊断、判断病变范围及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科医生接触传染病患者过程中的担忧,以及培训期间公共卫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需求。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采用问卷星软件制作问卷,二维码形式发放问卷,共回收63份,问卷回收率96.92%。问卷星导出结果后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Excel中绘制条形图。结果:此次调查中正处培训阶段全科医生共36人,已结业全科医生27人。调查显示,全科医生担心漏诊、误诊及职业暴露。62人(98.41%)认为全科医生应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53人(84.13%)认为应提升分层分流救治能力。结论:强化全科医生培训期间的理论及技能学习,可以增强能力自信,对缓解漏诊、误诊和职业暴露的担忧有重要作用;另外,还需要注重公共卫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全科医生的临床胜任力。  相似文献   
10.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未经治疗的死亡率可高达20%-30%。在美国,死亡率居全部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仅次子冠心病和肿瘤。早期诊断明确并经过积极治疗后死亡率可降至2%。8%。因此.PE的早期诊断,对及时开展治疗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制定了各种PE早期诊断临床评分方法.把临床评价的内容量化,将患者根据评分危险度进行分组,再根据危险度的低、中、高开展后继的诊断治疗方案。临床评分已经成为急性PE诊断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各种不同的评分方法各具不同的内容和适用条件,本论文比较了4种有关PE的评分系统。综合各评分中的临床资料,以放射性核素通气/灌注肺扫描、螺旋CT和(或)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手段作为参考标准并进行比较,前瞻性地探讨国内已制定评分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并以之与国外三种评分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