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穴方对PCPA大鼠治疗后下丘脑中Glu、GABA含量的影响以及Glu/GABA比值的影响,以期应用中医疗法治疗失眠,为今后治疗失眠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对SD雄性大鼠进行造模、筛选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穴方)组、安定组,共3组,每组10只。另设空白组(10只)。针刺组予壮医针刺脐环内穴合失眠穴方针刺治疗,安定(地西泮)组予灌胃治疗,空白组、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仅予相同时间的捉抓刺激。干预6天后,分离下丘脑,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中GABA的含量,用葡萄糖测定法检测各组中Glu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PCPA模型大鼠下丘脑GABA的含量明显减低,Glu的含量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下丘脑GABA含量明显增加,Glu的含量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安定组能升高GABA水平及降低Glu水平,使之接近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安定组相比,针刺组优于安定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安定组Glu/GABA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方可通过升高PCPA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的含量,并降低Glu含量来发挥其抗失眠作用,提示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方是通过提升抑制性神经递质含量来调节兴奋与抑制的动态平衡而起到抗失眠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罗本华教授临床运用穴位埋线治疗面瘫后遗症的方案、经验,总结了19例临床观察结果,并简析了穴位埋线治疗面瘫后遗症针灸取效机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支法对脾虚痰盛、痰火扰心型不寐的临床疗效及对睡眠指数的影响,确立时间治疗学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9例脾虚痰盛、痰火扰心型不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常规辨证取穴组)、B组(纳支法按时开穴组)、C组(非开穴时辰纳支取穴组),每组33例,并进行相关的针刺干预。在治疗前、治疗后、半月后随访时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结果:共有94例完成试验,其中A组31例,B组32例,C组31例。临床疗效上,B组优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SQI量表评分比较,在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上,B组优于A组(P0.05);在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上,B组优于C组(P0.05);在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上,A组优于C组(P0.05);三组在改善入睡时间、睡眠障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纳支按时开穴针刺治疗脾虚痰盛、痰火扰心型不寐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和非纳支时辰开穴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法对多发梗死性痴呆(MI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线灸组、药物组和非穴组6组,每组10只;药线灸组予"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治疗,药物组予多奈哌齐灌胃,非穴组予药线点灸非穴治疗,余各组均无特殊治疗,治疗21次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模型组隐蔽平台、反射平台和探索试验中均显示存在记忆障碍,而水迷宫训练对其有多方面的改善学习记忆作用;隐蔽平台显示药线灸组平均潜伏期时间显著性降低;反向平台中,药线灸组和药物组均平均潜伏期时间显著性降低(P0.05),但药线灸组更稳定;探索试验中,药线灸组穿越原象限平台的次数显著性提高,而药物组没有效果;可视平台试验诸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和药线灸方法均有改善MI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作用,药线灸作用更全面和更好,相对药物治疗是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临床药师对1例基于闭环式服务环路开展肿瘤化疗后伴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临床药师从化疗前患者的医嘱重整、化疗过程的用药教育、化疗后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抗感染方案优化、出院后的药学随访和服务延伸这4个环节入手,协助临床医师用药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根据多回波Dixon技术定量测得的R2*值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的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探讨定量测量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所有病人均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检查。根据病情进展状态将病人分为3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1例,乙肝肝硬化(LC)组44例,LC合并肝细胞癌(HCC)组32例。另外纳入正常对照(NC)组2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了MRI多回波Dixon序列扫描,测量其肝实质R2*值和PDFF;测量HCC病人病灶处的R2*值和PDFF,获取所有LC病人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R2*值和PDFF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HCC组病灶与邻近正常肝组织的R2*和PDFF。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所有受试者R2*值与PDFF,及LC病人Child-Pugh评分与其R2*值、PDF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LC组、HCC组R2*均高于NC组(均P<0.05),HCC组R2*高于CHB组(P<0.05);HCC组PDFF高于NC组(P<0.05)。其余2组间R2*和PDF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HCC病人病灶处的R2*低于邻近正常肝组织(P<0.05),而两者PDF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受试者R2*与PDFF呈正相关(r=0.558,P<0.05),LC病人肝脏R2*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0.336,P<0.05),PDFF与Child-Pugh评分无相关性(r=0.102,P>0.05)。结论 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可出现肝脏铁沉积和脂肪变性;随着病情的进展,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癌变病灶表现为肝脏富铁背景下的乏铁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联合血清微小RNA(micro RNA,miR)-204水平对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术后疗效及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行RFA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RFA术前一周内对研究对象行MRI检查,记录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定量实时聚合酶联反应法测...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找近五年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深入分析,简要介绍了失眠的腹针疗法及其配合治疗方法,总结腹针治疗失眠现状,并对腹针疗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讨论。研究表明,腹针疗法及其配合治疗方法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睡眠,且不良反应小,是治疗失眠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CT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查,实验组采用CT检查。同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肝脏病理活检,以此结果为准,对CT与超声检查的准确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2%(46/50)略高于超声检查准确率82%(41/50),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与传统超声检查相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价格相对较高,且可能对患者存在放射性危害。因此,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检查方法诊断脂肪肝。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延时扫描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增强CT检查中动脉期时相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确诊为肝硬化且疑有门脉高压征象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A组延时5 s、B组延时12 s、C组延时14 s、D组延时16 s、E组延时18 s,每组40例。均使用自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选取膈顶上2 cm水平的降主动脉为监测点,门静脉期均于动脉期结束后48 s进行扫描,比较五组动脉期图像和门脉期图像评分、动脉期(肝固有动脉、肝实质、门静脉主干)和门静脉期(肝实质)强化CT值。结果 B、C、D、E组动脉期图像和门脉期图像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E组动脉期图像和门脉期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E组动脉期中肝固有动脉、肝实质、门静脉主干CT值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动脉期中肝固有动脉、肝实质、门静脉主干及门静脉期中肝实质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腹部增强CT扫描中,利用自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触发阈值达到120 HU后,延时12~18 s进行扫描,可获得满意且更利于诊断的动脉期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