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特种医学   17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DWI影像表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动物模型,探讨HIE早期弥散加权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影像动态演变规律。方法:3天龄新生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组。缺氧缺血组动物结扎双侧颈总动脉,3% O2混合气体吸入30分钟。采用1.5T磁共振仪,进行DWI和T2WI检查;应用FuncTool软件生成ADC图,测量各组病灶中心区和周边区的ADC值。结果:缺氧缺血组动物缺氧时出现四肢抽搐、竖尾、角弓反张等体征,HE染色神经元有变性、坏死。缺氧缺血后3小时DWI上出现高信号,ADC图低信号灶,随缺氧缺血后时间的延长病灶范围扩大。病变各中心区ADC值呈明显下降趋势,各组P<0.01;周边区ADC值3~6小时P>0.05,6小时与24小时ADC值比较P<0.01;各组中心区和周边区ADC值比较P<0.01。结论:①DWI结合ADC图可以敏感地显示HIE病灶。②ADC值的动态变化结合组织病理学改变提示早期HIE病灶内尚存可逆的脑组织区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部磁共振弥散成像与颈动脉彩超联合研究的方法与临床意义。方法 81例TIA患者在发病两周内行头颅MRI检查及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查,其中11例患者在随访时间段内发生继发脑梗塞而再次就诊,为进展型TIA组;其余病例为初发型TIA组。搜集同期健康体检者23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果实验组(包括进展型和初发型TIA组)和对照组的DWI阳性率及颈动脉软斑数混合斑数血栓数、IMT依次递减,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病例的脑部MRDWI脑梗塞病灶数目和颈动脉总斑块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0.787。结论 MRDWI可发现TIA新发病灶,颈动脉彩超可发现并鉴别颈动脉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及其继发的颈动脉血栓、中内膜增厚、狭窄,对TIA患者的病因诊断及其继发脑梗塞的风险评估均具有重大临床价值,脑部MRDWI脑梗塞病灶数目和颈动脉总斑块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数字化成像对早期浅表型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浅表型胃癌患者根据X线检查机型分为数字化X线机组(DR组,35例)和普通X线机组(对照组,27例),所有患者均作气钡双重造影及多体位电子点片及选择性激光输出.结果 DR组35例中术前发现早期胃癌32例,漏诊3例;对照组27例中术前发现早期胃癌22例,漏诊5例.丽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数字化X线机的应用能显著提高早期浅表型胃癌的检出率,但胃镜及细胞检查仍是其确诊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X线造影表现,提高X线检查对其梗阻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证实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X线资料,所有病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P),其中6例尚做逆行造影(RGU)。结果: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1例,输尿管高位开口6例,迷走血管10例,纤维索带3例,肾脏旋转不良5例。术前诊断正确40例,误诊5例。结论:综合分析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形态表现,对大多数梗阻病因可作出正确诊断,合理掌握造影浓度、电视下无腹压延迟静脉肾盂造影观察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形态表现是常用和最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狄氏括约肌闭锁不全症的影像诊断、鉴别诊断问题。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0年至2003年累积5例奥狄氏括约肌闭锁不全症(成人4例,婴儿1例)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资料(x线表现、B超表现与十二指肠内镜检查结果)。结果:5例经丝造影检查,奥狄氏括约肌闭锁不全返流均发生于胆道系统,x线表现为胆系管道扩张或不规则狭窄、管壁边缘毛糙、模糊、负性结石。成人4例经B超检查为胆道系统感染合并结石,十二指肠内镜检查为十二指肠乳头炎,其中1例乳头增大。临床以上腹部疼痛伴高热畏寒为主要症状。婴儿1例为先天性十二指肠盲端式闭锁行结肠后空肠十二指肠吻合术后胆道返流。结论:结石、炎症、黏连牵拉、十二指肠明显逆蠕动、手术创伤、先天性发育异常均可引起奥狄氏括约肌功能失渊而产生闭锁不全。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7天,反复呕吐4天,伴有全身多处皮肤疱症.患者出生后第3天开始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含胆汁,查体:上腹部饱胀,见有胃型及其蠕动波,但触不到包块,四肢及腹部皮肤多处散在性红色丘疹及疱疹,部分已破溃,底部红肿,脐部溃疡.X线检查:卧位平片见上腹部胃内积气,余腹部未见肠气存在;经胃管注入38%泛影葡胺30 ml后左前斜卧位见造影剂在幽门区完全受阻,受阻盲端圆钝,胃逆蠕动显著,呈葫芦样改变(图1),X线提示为幽门闭锁.化验检查:HSV-DNA阴性.皮肤水疱液病理检查: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白细胞,未见吞噬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外科手术:全腹探察,腹腔内少许渗出液,胃明显扩张,胃幽门交界处呈实性条状增厚,长2~3 cm,全小肠细小,行空肠与胃侧侧吻合.最后诊断:①先天性幽门闭锁(盲端型);②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③脐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技术(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对急性脑梗死半暗带诊断、病情严重度判断、疗效观察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急性脑梗死43例,分为三组:超急性期(13例)、急性期(14例)、亚急性期(16例),行头颅MRI、DTI、DKI、T2-FLAIR扫描,测量MK、MD图的病灶面积及MK、MD值,以病灶对侧正常镜像区作为对照,经对比及分析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三组MK图异常信号区表现为不均匀、边缘清晰的高信号,MD图异常信号区则相反。(2)三组病灶区MK值升高、MD值下降与镜像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三组MK图病灶面积明显小于MD图。二者重叠部分为匹配区,非重叠部分为不匹配区。不匹配区出现率:超急性期组86.4%,急性期组92.8%,亚急性期组75%。(4)三组病灶区?MK明显大于?MD。(5)三组病灶侧匹配区的MK、MD值和?MK、?MD变化明显大于不匹配区。(6)三组MK、MD面积和MK、MD值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和正相关。(7)14例复查T2-FLAIR病灶:(1)同首次MK图比较:10例基本一致,提示疗效佳,4例明显变大,提示疗效差;(2)与首次MD图比较:10例变小,提示疗效佳,2例基本一致,提示稳定,2例明显变大,提示效果差。结论 DKI可显示急性脑梗死坏死区和缺血区,对半暗带有诊断价值;能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动态监测可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饶海冰  翟玉霞  郭岳霖 《河北医学》2010,16(9):1029-1032
目的:系统研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诊断技术,包括检查前准备、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以提高其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研究组前瞻性研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25例,术前超声检查过程严格执行拟定检查方法(包括检查前准备、检查过程的体位及检查手法),其中诊断正确24例,漏诊1例;对照组搜集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28例,术前超声检查方法未作严格规定,其中诊断正确21例,漏诊7例。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图像质量更好,病变检出率更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应用超声技术能准确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检查前的充分准备、检查过程的合理的体位及检查手法的综合运用均是提高病变检出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磁共振灌注成像(MRPWI)技术应用于儿童小脑幕下区血流灌注分析的可行性及其方法。方法研究MRPWI检查患者86例,其中实验A组采用单通道MRI扫描仪检查患儿22例、成人患者16例,取听眦线扫描;实验B组采用8通道MRI扫描仪检查患儿28例、成人患者13例,取听眦线扫描;实验C组采用8通道MRI扫描仪检查患儿7例,取听上眶线扫描。MRPWI图像资料处理得到负性增强积分(NEI)伪彩图,以NEI伪彩图为参考图像,选取经第四脑室层面图像,在乙状窦内侧旁与第四脑室外侧旁脑实质之间取一最长连线,在该线段上由乙状窦内侧旁脑实质至第四脑室外侧旁脑实质等距取3个ROI(依次定义为1~3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3个区域的MRPWI信号-时间曲线分析,以评估幕下区MRPWI有效性及伪影严重性。结果儿童小脑幕下区MRPWI图像伪影分级评估分析结果表明8通道线圈实验组优于单通道线圈实验组、成人组优于儿童组、听上眶线组优于听眦线组,其是否有效取决于ROI-2区。结论儿童小脑幕下区MRPWI血流灌注分析前必须先做小脑幕下区MRPWI图像伪影分级评估以确定其有效性,采用更高级别的MRI扫描仪并取听上眶线扫描均有利于提高儿童小脑幕下区MRPWI有效灌注率。  相似文献   
10.
自动移床主髂动脉及下肢动脉CE MRA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自动移床主髂动脉和下肢动脉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CE MRA)的对比剂最佳注射速度。材料与方法:15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3组。采用1.5T MRI扫描仪进行主髂动脉和下肢动脉三站CE MRA成像。马根维显0.25mmol/kg经肘静脉注射,一半对比剂以2.0ml/s的速度注射,另一半分别以1.0ml/s、0.8ml/s和0.5ml/s注入。应用自动移床和对比剂自动跟踪软件进行图像的自动采集,根据主要动脉分枝的显示情况、有无静脉增强重叠影以及主要动脉的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对每组图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所有受试者均获得了主髂动脉到小腿远端动脉树的图像。3组主要动脉分枝的SNR和CNR进行组间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但第三组SNR和CNR的均值最高。第一组大腿段和小腿段静脉增强较严重,第二组有部分增强,第三组小腿远端有轻度的浅静脉强化。与第一组和第二组比较,第三组静脉强化最少,三组间静脉增强评分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2.0ml/s和0.5ml/s对比剂双相注射速度,可以获得动脉显示好、静脉增强最少的主髂动脉和下肢动脉CE MRA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