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在肌肉等效体模及Beagle犬颈段食管中测定ZRL—Ⅱ型食管腔内加热辐射器的温度分布,探讨其热场分布能否满足食管癌加热治疗的临床需要。方法 ①在肌肉等效体模中测定ZRL—Ⅱ型食管腔内射频加热辐射器的温度分布,②Beagle犬用氯胺酮麻醉、固定。将腔内加热辐射器插入食管腔内,加热45min后分层解剖犬的颈部,同时测量食管外壁、气管、食管周围软组织中的温度。结果 ①在肌肉等效体模中距离导管囊表面1cm的环形体内的温度在43.2℃~43.6℃之间;在距离导管囊表面2cm的环形体内的温度在42.6℃~43.3℃之间,在距离导管囊表面3cm的环形体内的温度在42.6℃~42.8℃之间。②测得Beagle犬颈段食管腔内和外壁的温度为43.5℃,气管内为38.0℃,主动脉旁38.0℃,距食管外壁1cm处的软组织温度为40-3℃,距食管外壁2cm处的软组织温度为39.0℃,而颈部皮下的温度是37.5℃。结论 ①ZRL-Ⅱ型射频食管腔内加热辐射器的热场分布满足临床食管腔内加热的需要,②体模测定与活体动物测定,热场分布存在一定差异,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原发于纵隔大B细胞恶性淋巴瘤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于纵隔大B细胞恶性淋巴瘤的特性和治疗方法,材料与方法,1980年至1992年,收治36例原发纵隔大B细胞恶性肿瘤瘤。所有病理材料复核和免疫组化检测,接受局部野照射15例,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21例,照射剂量〉45Gy23例,≤45Gy13例,29例合并化疗。结果 随访63-213月,5年生存率61.1%,5年无瘤生存率58.3%;10年生存率,58.4%,10年无瘤生存率55.5%,获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颅神经损伤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颅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512例鼻咽癌中Ⅰ、Ⅱ、Ⅲ、Ⅳ期分别为31、212、198、71例.60Coγ线或6MVX线为放射源,面颈野或耳前野为主野加鼻前野放射,部分病例根据鼻咽肿瘤情况辅以颅底野、耳后野及鼻咽腔内后装放射.鼻咽部放射中位剂量为7130cGy,颈部根治性放射的中位剂量为6410cGy,预防放射的中位剂量为5480cGy.合并化疗101例.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7年.512例中81例发生颅神经损伤,中位潜伏期4.6年.5、10年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0.3%、25.4%.以第Ⅻ颅神经损伤最为多见.多因素分析显示前组颅神经放射性损伤主要与放射治疗前颅神经侵犯、化疗、鼻咽外放射总剂量及年龄有关,而后组颅神经损伤与N分期、放射野分组有关.颅神经侵犯、合并化疗、鼻咽总剂量>7000cGy者前组颅神经放射性损伤增加.而颈淋巴结分期晚者后组颅神经损伤增加,放射野分组中以第1组后组颅神经损伤发生的危险性大,其次为第2组,第3组后组颅神经损伤的危险性较小.34例鼻咽腔内后装放射者仅1例发生前后组颅神经损伤.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颅神经损伤并不少见,随着生存期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前、后组颅神经放射性损伤的影响因素不同,可能与其解剖部位及走向有关.控制外放射总剂量、面颈野放射有助于减少颅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手术后对患者心理和生理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乳房重建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放疗能够降低局部区域复发,但术后放疗对重建乳房美容效果的影响及技术实施上的难点成为近年来引起关注的特殊临床问题[1].笔者回顾28例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术加即时乳房重建及放疗后的近期结果 ,分析即时乳房重建后放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评价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伞乳放疗的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探讨影响局部控制的因素.方法 近10年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术者335例,其中术后单纯放疗、序贯化放疗、同期放化疗、化放化疗分别为25、194、80、36例.312例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2例前哨淋巴结活榆.310例接受辅助化疗.256放疗范围为单纯乳房,79例包括区域淋巴结照射.全乳和区域淋巴结照射剂量为50 Gy分25次,中位瘤床剂量为60 Gy分30次.放疗和手术间隔时问<4、4~8、>8~20、>20周的比例分别为16.4%、23.6%、37.3%、22.7%.结果 中位随访期48.0个月(25.3~146.7个月).5年局部一区域控制率和同侧乳房控制率分别为94.5%和95.6%;5年无病生存率、无转移牛存牢和总生俘率分别为88.6%、93.2%和98.8%.单因素分析发现脉管受侵、神经受侵犯和Ⅱ期切除的5年局部控制率下降,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化疗与放疗结合方式的局部榨制率均相似.多因素分析发现脉管侵犯和Ⅱ期切除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序贯化放疗+单纯放疗、同期放化疗、化放化疗≥3级皮肤反应(湿性脱皮)发生率分别为4.5%、80.0%、77.0%(χ2=226.00,P=0.000).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加术后伞乳放疗等可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和牛存率.脉管受侵与否和Ⅱ期切除是影响局部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未发现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放疗与化疗结合方式对局部控制率有影响,但同期放化疗或化放化疗者发生皮肤湿性脱皮的概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7.
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对放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及转移阳性的比率对术后放射治疗及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95~1998年在我院行锁骨上区及内乳区放射治疗的Ⅱ、Ⅲ期乳腺癌术后女性患者251例。统计其术后送检淋巴结数目及病理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数目。随访其进行术后放射治疗后3年、5年生存情况和无病生存情况。结果251例患者术后淋巴结数目为0~45个,中位数12个,淋巴结数目<10个93例。术后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为0~31个,中位数4个。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4个组与1~3个组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率≥1/3与<1/3分组比较发现,3年和5年总生存率在两种分组中均见统计学差异。在淋巴结<10个的患者中,发现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4个和1~3个组仅3年生存率见统计学差异,与未见淋巴结转移组比较,3年及5年生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率≥1/3和<1/3分组比较3年和5年生存率均见统计学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并用Logrank检验无病生存率时,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4个与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1~3个未见统计学差异,而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率≥1/3和<1/3分组比较则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后淋巴结转移数目≥4个可以作为判断患者具有局部复发的高危因素,但在淋巴结数目<10个时,结合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率可以更加准确判断是否需要术后放射治疗和作为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重点介绍了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在项目技术决策和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通过科学化管理攻克难点的举措,同时聚焦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工匠精神是一种心无旁骛、志如磐石、锲而不舍的技术追求,也是一种敢于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品格。发扬工匠精神,重铸质量根基,对于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促进医疗安全质量提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排头兵,过去一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实施医院十三五规划为主线,以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为中心,在关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积极适应公立医院改革新趋势,以改革创新为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是乳腺癌骨转移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乳腺癌骨转移接受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的分析,探讨了影响局部控制及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2000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186例乳腺癌术后因骨转移而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其中323处骨转移灶接受了放疗,316处有临床症状.放疗技术采用单一野或前后对穿野的 60Co或6MV X线,照射剂量范围为20~60 Gy,中位剂量30 Gy.结果:乳腺癌骨转移好发部位在胸腰椎、肋骨和髂骨.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4个月,术后首发为单纯骨转移的112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7.5个月.放疗后临床缓解(PR CR)者占90.8%(287/316处),完全缓解者占42.1%(133/316处).临床症状缓解起始时间在4周以内者占75.3%(238/316),缓解持续中位时间为23个月.生物等效剂量达到39 Gy及以上剂量组患者的中位缓解时间在22个月及以上,而30 Gy及以下者仅为8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激素受体情况、转移淋巴结数目、内脏转移情况、初发单/多发骨转移情况是影响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放射治疗是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姑息治疗的有效方法,大部分患者能达到临床缓解,缓解时间约占中位生存时间的2/3.生物等效剂量达到39 Gy及以上能获得更长的缓解时间.激素受体情况、转移淋巴结数目、内脏转移情况、初发单/多发骨转移情况是影响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