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annexin家族是钙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Ⅰ是其中第一个被发现的成员,可能参与炎症、分化和增殖有关的信号传导。annexinⅠ在不同正常组织中特征性分布和表达亦不相同(白细胞、组织细胞和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上皮和非角化鳞状上皮高表达,而在肝组织、胰腺外分泌腺无表达);在各种肿瘤组织和癌前病变中表达失调,如乳腺癌、肝癌和胰腺癌中表达增高,而食管鳞癌、前列腺癌、头颈部鳞癌和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表达下调,因而在肿瘤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我们对以食管鳞癌为主的15种不同部位器官相同或不同组织学类型癌组织中annexin Ⅰ表达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非典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已有研究表明mTOR相关信号通路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该信号通路在RCC细胞系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发现mTOR、S6K/p70S6K和4E-BP1磷酸化活化可引起RCC细胞系的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增强,并增强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使得RCC细胞系转移能力增强。mTOR相关信号通路的基因突变引起的mTORC1活性增高的RCC有着特定的组织形态学及临床预后特征,并对mTOR抑制剂治疗有良好的治疗反应,有望成为独特的新的RCC病理亚型。通过检测mTOR和(或)磷酸化mTOR(p-mTOR)的表达水平,有可能用于预测预后及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开发。mTOR通路多靶点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以及mTOR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疗效评价与病理评价之间存在差异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施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209例.新辅助化疗前均行核芯针穿刺活检.化疗结束后4周内实施乳腺癌根治术.新辅助化疗前后均对乳腺原发灶进行临床体检、乳腺X线检查和(或)超声检查.实施新辅助化疗后,依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对乳腺癌原发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依Miller和Payne(MP)分级系统进行病理评价.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的相关性.结果 (1)新辅助化疗后依临床体检结果进行临床评价:完全缓解33例,部分缓解124例,疾病稳定41例,疾病进展11例.(2)新辅助化疗前后均行乳腺X线检查87例,依乳腺X线检查进行临床评价: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42例,疾病稳定37例.(3)新辅助化疗后MP分级病理评价:1级14例,2级35例,3级106例,4级36例,5级18例.(4)临床体检相关的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存在统计学相关性(x2=33.668,P=0.001),乳腺X线检查相关的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存在统计学相关性(x2=22.404,P=0.004).(5)新辅助化疗病理评价与X线检查相关临床评价存在差异的病理学改变有:残存浸润癌以脉管瘤栓为主要表现形式;伴有大片黏液湖形成的黏液腺癌;导管内癌残存,伴明显沙砾样钙化及周围组织的沙砾样钙化;间质结节状纤维化等.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存在统计学相关性.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相应的病理学基础.伴有大片黏液湖形成的黏液腺癌、导管内癌的残存伴沙砾样钙化及间质结节状纤维化可能是临床评价低估治疗疗效的原因之一;而残存癌表现为脉管瘤栓可能是临床评价高估治疗疗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膀胱原发肿瘤的90%以上是移行细胞癌,我实验室的初步研究结果认为其发生可能与HPV-16/18感染相关。本文就10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形态学特征与HPV-16/18感染进行了研究,以期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内HPV-16/18感染形态学的有关特征。  相似文献   
5.
郑闪 《抗癌之窗》2011,(6):17-18
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是外科医师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就与手术方案有关的疾病诊断问题请病理医师快速进行的紧急会诊。适应证如下:  相似文献   
6.
 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是Wnt信号转导通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可影响APC基因 mRNA的转录和APC蛋白的表达,导致Wnt信号传导通路异常。近年来对妇科肿瘤的多项研究中发现了APC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就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57岁.右眼视力下降半年余,右侧颧弓处隆起5 cm×5cm肿块.查体:颅神经征(-).CT示颞下窝肿物,鼻咽CT示肿瘤位于颞下窝,向周围广泛侵犯颅内间隙及周围骨组织,并显示双侧颈上深、颈中深多处淋巴结.术中见肿瘤位于右颞下窝,实性、无完整包膜,累及翼突、颞骨底、颞窝、眶外侧壁、蝶窦、圆孔、卵圆孔、颞叶底及侧面大块硬脑膜,无明显边界.  相似文献   
8.
组织固定是病理技术工作的关键步骤,直接决定常规染色效果及分子病理检测项目的实验结果.多年来,病理科一直使用4%中性甲醛作为常规组织固定液,然而,甲醛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挥发性液体,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危害人体健康.无醛固定液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固定液,因其不含甲醛,对人体无伤害、环境无污染,是病理技术工作中理想的固定液.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py number changes on chromosome 3q26. 1 in 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and to explore its potenti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The micro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rray-CGH) approach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genome-wide copy number changes of 35 tumor tissue samples of bladder cancer. To confirm the loss of a small fragment in 3q26. 1 detected by Array-CGH,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PCR) was performed with 57 frozen tumor tissue samples and 34 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FFPE) tumor tissue samples. The urine sediment cells collected from 15 healthy volunteers and 29 bladder cancer patients were checked as above. Results The Array-CGH data showed that the copy number loss of a small fragment in 3q26. 1 was detected in 77.1% (27/35)of the tumor tissue samples investigated. Real-time PCR analysis validated this loss of a small fragment of 3q26.1 with high frequencies in both 57 frozen tumor samples and 34 FFPE tumor samples.The percentage of samples exhibiting loss was 78.9% (45/57) and 100. 0% (34/34) respectively.Furthermore, the relative copy number of the 3q26.1 small frag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urinary sediment cells of the patients (median=0. 0020), comparing with that of healthy controls (median=0. 0030) (P<0.01). Conclusions Loss of the small fragment in 3q26.1 could be a characteristic genetic change of 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It may serve as a potential molecular marker for bladder cance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于输尿管的滤泡性淋巴瘤(FL)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23年6月收治的1例输尿管原发F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老年男性, 因体检发现左侧输尿管中上段占位半个月就诊。既往有尿路结石病史。因术前影像资料难以明确诊断而行左肾及输尿管全长膀胱部分切除术。镜下形态学与结内滤泡淋巴瘤相同, 表现为排列紧密的淋巴滤泡, 生发中心极向消失, 肿瘤细胞以中心细胞为主, 可见散在分布的中心母细胞, 未见星空现象;免疫表型示B细胞标志阳性, 表达CD10、bcl-6及bcl-2, CD21和CD23显示滤泡树突细胞网存在;抗原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聚合酶链反应显示有B细胞受体克隆性重排;荧光原位杂交显示存在bcl-2基因易位。术后PET-CT检查未发现其他病灶, 支持输尿管原发FL诊断。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局部放疗。结论输尿管原发F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与输尿管癌在影像学上不能鉴别。肿瘤的形态学观察辅以免疫表型、抗原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可明确诊断。需行全身检查除外系统性FL累及输尿管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