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青蒿素对大鼠心梗后交感神经重构的作用并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10只,心梗组30只,心梗治疗组30只。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造心梗动物模型,术后24 h开始灌胃大鼠,心梗治疗组给予青蒿素75 mg/(kg·d),每天分3次灌胃,心梗组给予等剂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假手术组开胸仅冠状动脉下穿线但不结扎,同时给予等剂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治疗4周后,将动物处死并按需要取材。Masson染色法测量左室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梗死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与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交感神经纤维的分布和密度及巨噬细胞数目,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梗死周边区IKBα、GAP43、TH、NGF等的表达。RT-PCR检测心肌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心梗组与心梗治疗组心梗面积没有显著差异。心梗组GAP43和TH阳性交感神经纤维密度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梗治疗组GAP43和TH阳性交感神经纤维密度低于心梗组(P<0.05)。心梗组TNF-α和IL-1β的mRNA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梗治疗组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mRNA低于心梗组(P<0.05)。心梗组IKBα蛋白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梗治疗组IKBα蛋白表达低于心梗组(P<0.05)。心梗组NGF、GAP43及TH蛋白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梗治疗组NGF、GAP43及TH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心梗组(P<0.05)。梗死组巨噬细胞数目比假手术组高,而心梗治疗组巨噬细胞数目低于心梗组(P<0.05)。结论青蒿素可以抑制心梗后交感神经重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梗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LP)预测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事件的价值.方法 43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分为有症状组(24例)和无症状组(19例).采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检测所有患者的心室晚电位;动态随访(33.8±9.0)个月,观察研究人群中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有症状组中有22例(91.7%)患者晚电位阳性,无症状组中有7例(36.8%)晚电位为阳性.LP阳性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为72.4%,LP阴性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为14.3%,LP预测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为5.1,95%可信区间(CI)为[1.4,18.6](P=0.002). 结论 心室晚电位可以作为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静脉溶栓后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的临床意义.方法6例冠心病AMI病人静脉溶栓后提示血管再通,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提示血管狭窄50%~80%.6例病人均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分析血管内超声图像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结果6例病人中,冠状动脉造影术提示2例病人狭窄>50%,4例病人狭窄<50%;血管内超声检查提示血管病变为不稳定斑块.5例病人接受支架置入术,1例病人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论AMI病人静脉溶栓后血管虽再通,但原有病变仍存在.冠状动脉造影往往低估此类病变,血管内超声检查可以检出此类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MicroRNAs水平,评价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AMI患者24例,对照组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症状发作后3h、6h、12 h、24 h、48 h、72 h检测血浆中microRNA-1、microRNA-133a、microRNA-208a、microRNA-499的水平. 结果 miRNA-1在缺血性胸痛发作后3 h血浆水平明显升高达到高峰,72 h基本降至正常;miRNA-133a在6h后血浆水平明显升高,12h达到高峰,48 h降至正常;miRNA-1和miRNA-133a表达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相关,miRNA-1的峰值出现在cTnI之前,miRNA-133a峰值与cTnI发生在同一时间. 结论 循环中升高的miRNA-1、miRNA-133a可能是诊断早期AMI的一种有潜力的、新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28例,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A组)、2型糖尿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52例(B组)、2型糖尿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68例(C组),测定其血浆NT-pro BNP水平、左房内径(LA)、EF值.结果:持续性房颤组的NT-pro BNP(876.23±31.67pg/mL vs.546.18±26.58pg/mL)与LA(48.4±9.5mm vs.40.3±5.2mm)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阵发性房颤组患者的NT-pro BNP(546.18±26.58pg/mL vs.124.06±38.73pg/mL)与LA(40.3±5.2mm vs.36.4±4.3mm)高于非房颤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越高,房颤的可能性增大.结论: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NT-pro BNP水平升高,NT-pro BNP及LA可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房颤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接受DDD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中无症状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及临床意义。方法:47例安装DDD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分别于术后3、6个月随访程控起搏器,记录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及发生心房颤动时的症状。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时18例(38.3%)出现心房颤动,其中无症状性心房颤动9例,占总心房颤动人数的50%;术后6个月随访时19例(40.4%)出现心房颤动,其中无症状性心房颤动10例,占总心房颤动人数的52.6%。结论:永久起搏器置入后许多患者出现心房颤动,许多心房颤动事件是无相关症状的,通过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可以发现此类患者并进行适当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心肌酶学的影响。方法 67例行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P组)和对照组(S组),P组予磷酸肌酸钠2 g术前30 min输注,术后继续应用磷酸肌酸钠2 g。分别于术前、术毕时、术后24 h抽静脉血,测定血细胞比容和心肌酶。结果术毕时,两组心肌酶的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术后两组的心肌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心肌酶继续升高,且P组和S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脊柱手术的围术期给予磷酸肌酸钠可以减轻老年患者心肌酶的释放,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浆microRNA-22 (miR-22)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诊断中的价值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IPAH患者及匹配健康人血浆miR-22表达水平,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R-22靶基因MYCBP,并采用eGFP报告基因对靶基因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IPAH患者血浆miR-2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4;生物信息学分析及eGFP报告基因验证,MYCBP是miR-22的靶基因之一.结论 血浆miR-22在IPAH患者表达明显下调,可作为IPAH诊断分子标志物,miR-22通过靶基因MYCBP激活c-Myc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转录,是导致IPAH患者肺动脉中膜平滑肌增殖及肺血管重构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血管内超声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偏心性,并探讨斑块的性质及偏心性与分泌型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心痛的病例,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以明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偏心性,同时检测外周血分泌型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以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和向心性斑块为主,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以软斑块、偏心性斑块为主;软斑块组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最高,纤维斑块组次之,钙化斑块组最低;偏心性斑块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向心性斑块高.结论 冠心病病情与斑块性质相关;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间接反映斑块的性质和偏心程度,有助于判断斑块的易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比伐卢定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4例择期行PCI的患者,术中分别采用肝素(n=32)或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n=32)抗凝。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5min、用药结束、用药结束1、3、24、48h检测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组用药后活化凝血时间(ACT)值迅速升高,用药过程中保持稳定,用药结束后1h与用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用药后ACT值升高,然后逐渐下降,用药结束后3hACT值均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6、24、48、72h比伐卢定组与肝素组心电图、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常规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肝素抗凝相比,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在PCI术中可以获得更稳定的抗凝效果及更好的安全性,其作为抗凝剂用于PCI术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