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涎腺分泌癌(secretory carcinoma,S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S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ETV6-NTRK3融合基因。结果 10例SC中,男性8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2~62岁,平均45岁。9例发生于腮腺,1例发生于颌下腺;首发症状均为局部无痛性肿块。眼观:肿瘤呈结节状和分叶状,多数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肿物直径1~3.5 cm,平均1.8 cm;切面呈实性,其中1例伴囊性变,灰白、灰黄或灰红色。镜检:肿瘤组织呈推挤式浸润性生长,少数呈膨胀性生长;肿瘤细胞排列成微囊状、囊性乳头状和腺泡状,微囊和腺泡腔内可见均质红染的嗜酸性分泌物。免疫表型:10例CKpan均弥漫强阳性,9例S-100、Mammaglobin、vimentin和CK7均弥漫强阳性,CD117、Dog-1、p53、p63、SMA和GATA3等均阴性。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PAS阳性,黏液卡红阴性。10例中4例行ETV6-NTRK3融合基因检测,3例阳性。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35年,除1例术后16年复发和转移死亡外,其余9例均健在。结论 SC是新近认识的罕见涎腺肿瘤,其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预后良好。组织学上微囊状结构和嗜酸性分泌物的存在是SC的重要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S-100和Mammaglobin均呈弥漫强阳性,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分子遗传学上,有ETV6-NTRK3融合基因可确诊该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单纯性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Sm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9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及青岛市市立医院诊断膀胱原发单纯性SmCC 15例, 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观察, 并与同期诊断的28例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进行预后比较。结果 15例SmCC中, 男性12例, 女性3例, 年龄54~86岁。13例表现为肉眼血尿, 1例腰部疼痛, 1例体检发现。8例行膀胱根治性切除(5例)或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 5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2例行活检术。瘤组织镜下呈片状或弥漫排列, 细胞小至中等大, 核深染, 染色质细腻, 核仁不明显, 核分裂象易见。6例间质脉管内可见癌栓, 3例手术时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瘤细胞对CD56、突触素、嗜铬粒素A(CgA)、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细胞角蛋白(CK)7、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p16的阳性表达比例分别为13/13、15/15、10/14、11/11、6/11、9/12和9/9。15例SmCC中13例获得随访, 中位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68岁,因左侧腮腺区肿物1 年入院.1 年前出现左眼无法闭合、嘴角歪斜,半年前发现左侧腮腺区有一约花生米大小肿物,增长迅速伴疼痛.入院后查体:左侧耳垂前下方扪及一质硬包块,活动度欠佳.B超示左侧腮腺内见低回声区,大小4. 0 cm × 3. 7 cm × 3. 0 c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