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3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吡喹酮抗日本血吸虫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我所1977年合成吡喹酮以来对该药所进行的疗效、毒性、代谢、杀虫作用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结果。 吡喹酮对发育各阶段的血吸虫均有作用。病兔1次灌胃100mg/kg,病犬每次灌胃20mg/kg tid×1,均获治愈。小鼠于感染前数小时服药,有抑制尾蚴侵入和杀死童虫于皮下的作用。吡喹酮不杀虫卵,但杀孵出的毛蚴。  相似文献   
2.
8-氨基喹啉类药物是最早被发现且至今仍用于临床的合成抗疟药。1926年人们发现了扑疟喹啉(pamaquine)的抗疟作用,并用于临床,同年,即有该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的第1例报道。当时对溶血反应的研究仅限于对被检者作血片检查,发现如红细胞减少,红细胞不均,异形红细胞等异常血象。四十年代,由于战争,使8-氨基喹啉类抗疟药的需求量增加,才对这类化合物的溶血毒性研究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3.
应用Ames等建立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微粒体系统检测氯喹、伯喹、乙胺嘧啶和阿的平的诱变性。结果,当阿的平浓度为100~1,000μg/皿时对TA1537菌株有诱变性,回变菌落数随浊度的递增而增加,但阿的平  相似文献   
4.
When pyronaridine was given ig to 2 infected monkeys at a single dose of 6 mg (base)/kg, parasitemia was not cleared, but it was cleared in three of four monkeys treated at dosages of 6 mg/kg/d×3. With chloroquine at a single dose of 6 mg/kg, parasitemia of 2 monkeys turned negative, so did the parasitemia of 4 other monkeys treated at dosages of 6 mg/kg/d×3. Five of 6 monkeys treated with pyronaridine at 30 mg/kg recrudesced whereas only 1 of the 6 monkeys receiving the same dose of chloroquine recrudesced.  相似文献   
5.
我所生化代谢的研究发现氟乙酸钠有显著的杀日本血吸虫的作用,作者等据此合成了125个氟乙酰胺类化合物。动物实验治疗结果证明,122个化合物有抗血吸虫作用,其中21个化合物的减虫率达90~100%,而毒性较之氟乙酸大幅度地降低,有些化合物剂量可高达5~10mg/鼠,但离进行临床试验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咯荼啶(咯)/磺胺多辛(磺)/乙胺嘧啶(乙)伍用时,明显延缓伯氏疟原虫对咯或三药产生抗性,不增加咯的毒性。为探讨三药伍用的合理剂量方案,1986~1990年,在海南省多重抗药性恶性疟流行区,先后伍用咯/磺/乙4种不同剂量,治疗观察恶性疟274例,结果如下: (1)咯500/磺1009/乙50mg顿服,治疗142例,平均退热时间30.1±15.1~46.3±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恶性疟原虫先后对氯喹和喹哌等药产生了抗性,问题日趋严重,给抗疟带来新的困难。为探讨抗药性疟疾的防治方案,1986年以来,我们在海南省东(陵水)、西(昌江)、南(三亚)部3个抗氯喹恶性疟流行区,先后联用咯荼啶、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单剂治疗现症恶性疟200余例,均获得满意的疗效。1989年复在陵水县吊罗山地区,按体内抗性测定要求进行了治疗观察,并以喹派和氯喹作平行对照,  相似文献   
8.
脑型疟是恶性疟中最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以T淋巴细胞参与为主的细胞免疫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在鼠脑型疟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感染恶性疟原虫的宿主红细胞表面结节与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导致的脑微血管床阻塞则是人脑型疟的主要病理特征。已阐明了与结节有关的三种蛋白质,鉴定出三种与细胞粘附直接有关的宿主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受体。研制针对这些细胞粘附相关的蛋白质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可望开拓出特效的脑型疟防治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皮层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用CO_2临界点干燥制样的扫描电镜术观察大陆品系日本血吸虫所发现的一些新形态结构。血吸虫口吸盘深部有丝状绒毛;口、腹吸盘内壁的棘至少有3种形态。雄虫抱雌沟内壁的棘呈尖刀状,底壁的棘呈钝圆形。两性血吸虫颈部的背、腹面均查见有棘。其体表皮层有乳突状、盘状、丘状和球状4种隆起物,且以前2种为较多。乳实状隆起主要分布在口、腹吸盘的内、外缘以及颈部、体部皮层等处;盘状隆起则分布在背、腹面、颈部和雄虫的抱雌沟内壁。此外,血吸虫的皮层还见有许多皮孔。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小鼠及田鼠比较了硫蒽酮、海蒽酮、硝唑咪及Oxamniquine对曼氏血吸虫的预防作用。药物系溶解或混悬于25%的Cremophor EL中。动物于感染前开始给药,连给4天。可采用的疗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