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喉咽清水蜜丸的制备、质量控制方法及其药效学和毒理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喉咽清水蜜丸中甘草酸的含量 ;对制剂的抗炎、镇痛、祛痰作用进行研究 ;对制剂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进行研究。结果 :喉咽清水蜜丸中甘草酸的线性范围为0 0384~0 615mg/ml ,回收率为 (99 20±1 75) %。本制剂具有抗炎、镇痛、祛痰作用 ,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结论 :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 ,质量可控 ,疗效确切 ,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更广泛的抗菌性,为广谱抗生素,尤其高效抗绿脓杆菌的活性。通过结构改造,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显示出抗肾脱氢肽酶(DHP-1)活性,低神经毒性并可通过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免疫系统的异常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TLR4是机体重要天然免疫受体分子之一,可识别内源性、外源性配体,并通过信号转导机制引起NF-KB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活化,启动和调节天然免疫并诱导获得性免疫反应。本文就TLR4目前的研究进展及在EMs发病机制中起到的作用进行综述,以促进对其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及其抑制剂 (TIMP 2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0例异位内膜组织标本 ,2 0例在位内膜组织中MMP 2 ,TIMP 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 2在 50例异位内膜组织中有表达者 41例 ,阳性表达率为 82 % ,而在 2 0例在位内膜组织中 ,有表达者 2例 ,阳性表达率为 1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检测同时发现 ,MMP 2随EMs临床分期增高表达上调 ,TIMP 2则随临床分期增高表达下调 ,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MMP 2表达增强和TIMP 2表达下降 ,可能在EMs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两者表达的平衡失调程度可作为评估EMs进展及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患者常有上腹不适、疼痛、腹胀、返酸等症状。我们应用胃动力药吗丁啉与胃粘膜保护剂胃疡灵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疗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历选择:全部患者均由胃镜诊断,治疗30例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率增高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 ,探讨解决办法。方法 通过对 2 95 6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指征掌握不严 ,主要指征为胎儿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程异常、巨大儿、珍贵儿、高龄初产及社会因素。结论 加强孕产期监护 ,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 ,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合理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LSAB法),分别检测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和非异位症(25例)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2%,而非异位症的子宫内膜组织中无VEGF表达.结论:VEGF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临床表现、B超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肿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盆腔包块、月经不调、下腹胀痛和异常阴道流血.B超声像图提示附件表现为以囊性为主的包块,内壁见不规则乳头状实性回声或无回声,囊壁厚,囊液混浊.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加化学治疗为主.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治疗原则以选择根治性手术为宜,在术后常规化疗的同时应加用孕激素和雌激素拮抗剂.  相似文献   
9.
VEGF及MVD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0例子宫内膜癌和 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 VEGF和 MVD的表达。结果  VEGF的表达与 MVD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0 % ,MVD为 43.96± 1 7.68,而正常内膜组无阳性表达。结论  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呈高表达 ,它能促进肿瘤中微血管形成 ,血管形成在子宫内膜癌的生长和转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Expression of VEGF and MVD in Carc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它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但是却具有恶性肿瘤的种植和转移能力,它所引起的慢性盆腔痛、痛经和不孕等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921年,Sampson首先提出种植学说,虽然被大多人接受,但是它不能解释为什么70%~90%的妇女有经血逆流,而只有10%~15%的妇女形成EMT这一现象。近年来国内郎景和等人提出了"在位内膜决定论"。Gazvani R等人的研究也提出:可以肯定的是经血倒流的子宫内膜只有在免疫发生改变的基础上才产生内异症。近年来发现EMT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免疫调节在EMT的发生、发展各环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免疫机制在内异症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