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虽然肝移植技术已经成熟,但肝动脉血栓形成仍是造成肝移植后移植物丢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肝动脉血栓形成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处理,只有再次肝移植才能挽救患者生命.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后并发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体会.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从2004-01/2009-12共实施726例成人尸肝移植,共14例患者经造影证实在肝移植后出现肝动脉血栓形成,回顾性分析以上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9%(14/726),发生的平均时间为移植后10 d(1~41 d).14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中,6例表现为急性的肝功能恶化,4例表现为胆漏,1例表现为肝脓肿,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3例行急诊肝动脉再血管化,2例行肝动脉溶栓治疗,3例行肝动脉再血管化联合肝动脉局溶栓治疗,6例行再次肝移植.本组肝动脉血栓形成相关的死亡率为42.9%(6/14),其中2例行肝动脉再血管化后因胆道坏死、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溶栓后再次血栓形成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肝动脉再血管化联合肝动脉溶栓后因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死亡;2例再次移植后早期因严重感染死亡.8例患者康复出院,并常规随访18~66个月,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肝移植后18,29个月因肝癌复发死亡,以上患者随访过程中移植肝功能正常,肝动脉畅通.提示肝动脉血栓形成是肝移植后的严重并发症,在造成不可逆的胆道和肝实质损伤前,尽早恢复肝动脉血流可以避免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2007-2009年肝移植术后不同类型胆道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胴道并发症的类型,处理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23例,包括胆漏患者12例,计胆管吻合口漏7例,肝断面胆管漏3例,胆囊管漏1例,迷走胆管漏1例;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11例,其中吻合口狭窄4例,非吻合口性狭窄7例.7例吻合口漏患者中,胆管重建2例(Roux-en-Y吻合和胆肠襻式Warren吻合);胆道吻合口修补1例;单纯依靠外引流管引流1例,活体双供肝肝移植的患者剖腹探查纠正胆漏失败后行再次肝移植1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植入支架2例.肝断面胆管漏3例中,行肝断面胆管缝扎1例,ERCP联合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2例,引流2个月后胆漏闭合,拔除引流管,但是随后又出现胆道狭窄,ERCP术后,病情好转.胆囊管漏1例,行胆囊管缝扎.迷走胆管漏1例,行胆囊床缝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4例,3例经ERCP治愈,1例行胆肠吻合重建胆道后治愈.非吻合口性狭窄的7例,行ERCP治疗3例,ERCP失败后,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ic drainage,PTCD)1例;再次肝移植3例,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危害大,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病学、细菌学及临床结果。方法选择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12年间本院肝移植患者资料。对其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8例肝移植患者中,19(2.5%)例出现产ESBL革兰阴性杆菌血行感染,共分离到革兰阴性杆菌菌株共2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产气大肠杆菌、阴沟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较少。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高达100%,但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妥布霉素等多种抗生素出现耐药。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则对头孢曲松出现完全耐药。肝移植术后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患者与非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患者之间的15d、30d、1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敏感: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并未明显增加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使用脑死亡来源供肝肝移植的临床经验,初步分析脑死亡来源供肝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器官移植科共实施9例脑死亡来源供肝肝移植。供体年龄16~43岁,死于颅脑外伤7例,死于脑血管意外2例,器官切取前平均动脉压(105±5.2)mmHg(1mmHg=1.333kPa)(6例需使用升压药物),肝功能检测丙氨酸转氨酶(175±40)U/L,天冬氨酸转氨酶(180±46)U/L,总胆红素(40±8.6)mmol/L。受者年龄(48.6±10.1)岁,男性8例,女性1例;术前诊断为肝硬化5例,肝癌4例,术前MELD评分(27.6±6.7)分。结果供肝冷缺血时间为(7.4±2.8)h,所有患者手术顺利。1例于术后7天死于肾功能衰竭。8例受者康复出院并随访6~24个月,1例于术后24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其他并发症发生包括急性排斥反应2例,胆道狭窄并感染1例,胆道缺血1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按照我们选择脑死亡供肝的原则,肝移植受者术后近期及中期预后良好,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肝移植术后激素7 d撤离方案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76例供受者血型相同的首次肝移植患者动态随机法分为两组:术后7 d激素撤离组(7 d组,40例)和术后3个月激素撤离组(3个月组,36例),两组均采用以他克莫司(FK5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7 d组激素用法:术中静脉滴注1000 mg甲泼尼龙,术后按500、240、200、160、80、40和20 mg依次递减,7 d后停用;3个月组激素用法:按7 d组方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7 d后,改用甲泼尼龙口服,每隔3 d依次按48、40、32、24、16、8和4 mg递减18 d,然后4 mg口服至术后3个月.随访6个月并评价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共有69例完成全部随访,7例患者因死亡和严重细菌感染等原因于相应时间终止实验.两组患者在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高脂血症、高血压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组术后糖尿病的发生率(17.5%比38.9%,X2=4.335,P=0.047)明显低于3个月组.结论 供受者血型相同的肝移植采用以FK5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时,术后7 d激素撤离是安全有效的,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并可以明显降低术后糖尿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两剂激素联合两剂达利珠单抗及他克莫司(FK506)的免疫抑制方案在肝移植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共实施成人肝移植74例,排除3例血型不合、4例围手术期死亡外,余67例纳人本研究,其中男性54例,女性13例,年龄28~66岁,平均(46.9±8.7)岁.将67例成人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免疫抑制方案(激素3个月撤离)组(n=35)和两剂激素免疫抑制方案组(n=32),比较两组术后代谢并发症、感染(含细菌、真菌及巨细胞病毒感染)及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早期高血糖发生率,高血糖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平均剂量,随访期内糖尿病、高血压及感染的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高血压发生率及随访期内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和高脂血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两剂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是安全有效的,其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并可显著减少长期使用激素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的合理用药方案。方法收集本中心共实施的10例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手术病例,其中5例为上腹部肿瘤伴腹腔多发转移病灶患者接受了肝脏、胰腺及上消化道全切除术后行器官簇移植,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单纯肝切除术后行器官簇移植。10例患者均采用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激素+霉酚酸酯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肝脏、胰腺及十二指肠功能恢复良好。5例肿瘤患者最长存活326d,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肿瘤复发。5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除1例于术后4周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外,其余4例均存活,最长生存时间已超过21个月。随访期内及至患者死亡,10例患者均未发生排斥反应。结论采用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激素+霉酚酸酯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可以有效预防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RCP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采用ERCP治疗39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5例胆道狭窄患者(吻合口狭窄14例,非吻合口狭窄11例)行括约肌切开、胆管扩张、鼻胆管引流和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6例胆漏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及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16例胆道结石和胆泥形成患者(其中合并胆道狭窄8例)行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冲洗引流及取石网篮取石等治疗.结果 ERCP手术成功率为95.9%(94/98),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愈率为100%(14/14),非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愈率为27.3%(3/11),胆漏的ERCP治愈率为83.3%(5/6),结道结石和胆泥形成患者的ERCP治愈率为81.3%(13/16).结论 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安全性较高、疗效较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急性粒细胞缺乏是肝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发生3例严重的肝移植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中心近期获取无心跳供体小肠1例,移植给1名短肠综合征患者,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供肠获取及保存:取经脐大十字形切口进腹,进腹后即倒入少量冰屑,将肠管轻柔推向上腹部,暴露髂总动脉分叉处,游离出腹主动脉,于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结扎腹主动脉,近心端剪开并插入Foley导尿管,插入深度以带气囊尖端超过腹腔干以上为宜,向气囊内注入15 ml水,阻断灌注液流向心脏,经导管灌注0℃~4 ℃高渗枸盐酸盐嘌呤溶液1500 ml(为重力灌注,高度100 cm,以下同);于腹主动脉插管相应位置游离出下腔静脉,插管开放流出道,管的另一端接无渗漏塑胶袋盛装引流液;自肠系膜下静脉插管灌注嘌呤液1500 ml;用50 ml注射器穿刺胆囊,抽吸胆汁,剪开胆囊底插入灌注管,灌注嘌呤液500 ml,冲洗胆道;迅速游离肝周部分韧带及打开肾周脂肪囊,查看肝、肾灌注情况,肝、肾周围放入适量碎冰屑;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下静脉各灌注1500 ml嘌呤液后,分别再灌注0 ℃~4 ℃ UW液1000 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