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胃癌组织中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G3BP1和G3BP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早期胃癌组织89例和正常对照组织3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G3BP1蛋白和G3B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早期胃癌组和正常组G3BP1的阳性率分别为87.64%和60.00%,G3BP2阳性率分别为86.51%和54.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早期胃癌G3BP1和G3BP2的表达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P=0.000);早期胃癌组织中G3BP1与G3BP2表达呈正相关(rs=0.252,P=0.017)。结论早期胃癌组织中G3BP1和G3BP2呈高表达,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紧密相关,两指标异常表达可能在早期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五味子乙素介导人胃癌HGC27细胞凋亡发生的作用及对Traf6/TAK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五味子乙素(12、24、48μg/ml)干预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HGC2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五味子乙素诱导HGC27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免疫印迹法分析五味子乙素对HGC27细胞中Bax、Bcl-2、Traf6、TAK1及p-TAK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五味子乙素能显著抑制HGC27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诱导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蛋白表达;显著抑制Traf6、p-TAK1蛋白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五味子乙素能明显抑制HGC27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raf6/TAK1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肪因子PTX3水平,并探讨PTX3与胰岛素抵抗以及氧化应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合并胰岛素抵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1例(A组),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3例(B组)以及140例健康对照组(C组)血清PTX3脂肪因子水平,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空腹胰岛素和糖脂代谢参数等资料。探讨PTX3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获得检测时脂肪因子PTX3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胰岛素抵抗诊断效能。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患者血清PTX3脂肪因子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2±1.2)ng/ml vs.(2.0±0.6)ng/ml,P=0.000];合并胰岛素抵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组PTX3脂肪因子浓度均显著高于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4.5±1.2)ng/ml vs.(2.5±0.6 ng/ml),P=0.001]。相关分析表明PTX3脂肪因子与HOMA-IR(r=0.236,P=0.001),空腹血糖(r=0.312,P=0.012),MDA(r=0.004,P=0.001)呈正相关,但与GSH(r=-303,P=0.001)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TX3脂肪因子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的的独立因素(OR 1.45,95%CI:1.13~1.912,P=0.041),血清PTX3脂肪因子鉴别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否合并胰岛素抵抗ROC曲线下面积为0.712,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否合并胰岛素抵抗最佳截点为3.86 ng/ml(敏感度:51.9%,特异度:94.5%,P=0.012),进一步以PTX3脂肪因子截点为参照,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当血清PTX3脂肪因子高于3.86 ng/ml时合并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增加(OR=3.6,95%CI:3.19~13.36,P=0.00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GSH、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为影响PTX3脂肪因子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PTX3脂肪因子与胰岛素抵抗以及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有助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情发展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FSF15基因rs3810936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D)易患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收集有关NFSF15基因rs3810936多态性与CD易患性病例对照研究,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病例组与对照组NFSF15基因rs3810936位点基因模型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结果共5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1178例,对照1550例。Meta分析表明,NFSF15基因rs3810936多态性与CD易患性相关[纯合子比较模型(CC vs TT):OR=0.34,95%CI 0.170.72,P=0.004;杂合子比较模型(TC vs TT):OR=0.62,95%CI 0.540.72,P=0.004;杂合子比较模型(TC vs TT):OR=0.62,95%CI 0.540.72,P<0.01;显性遗传模型(CC+TC vs TT):OR=2.18,95%CI 1.190.72,P<0.01;显性遗传模型(CC+TC vs TT):OR=2.18,95%CI 1.194.02,P=0.01;隐性遗传模型(CC vs TC+TT):OR=0.46,95%CI 0.254.02,P=0.01;隐性遗传模型(CC vs TC+TT):OR=0.46,95%CI 0.250.84,P=0.01]。结论 NFSF15基因rs3810936多态性与CD易患性有明显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青年人(〈45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探讨其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青年AMI患者和同期40例中老年(≥45岁)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危险因素、诱因、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组以男性为主,且男性所占百分数明显高于老年组[85.3%(29/34)vs.60.0%(24/40),P〈0.05],大量吸烟史患者百分数明显高于老年组[82.3%(28/34)执45.0%(18/40),P〈0.05],起病时呈典型胸痛症状患者百分数明显高于老年组[88.2%(30/34)vs.50.0%(20/40),P〈0.05];青年组AMI后心脏超声下左心室扩大、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百分数明显低于老年组[70.6%(24/34)vs.35.0%(14/40),P〈0.05;64.7%(22/34)vs.35.0%(14/40),P〈0.05],左心室短轴切面室壁节段性变薄患者百分数明显高于老年组[52.9%(18/34)vs.15.0%(6/40),P〈0.05];青年组表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百分数高于老年组[76.5%(26/34)vs.40.0%(16/40),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患者百分数明显高于老年组[88.2%(30/34)m25.0%(10/40),P〈0.05]。结论青年AMI患者以男性为主,吸烟为其主要危险因素,症状典型,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心肌受损程度较小,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Se-methyl selenocysteine,MSC)抑制原发性肝癌大鼠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清洁级SD大鼠1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30只)、MSC低剂量组(30只)、MSC中剂量组(30只)和MSC高剂量组(30)只,采用小剂量间断DNE法制备原发性肝癌大鼠模型,MSC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使用12.5 mmol/L、50 mmol/L和200 mmol/L MSC灌胃,给药剂量为5 ml/kg,对照组使用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周5次,共进行6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ST和AL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水平,观察大鼠肝脏病理状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与组织内VEGF、HIF-α的表达。结果 MSC低剂量组AST水平最高,对照组ALT水平最高,组间大鼠血清AST、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057、12.991,P值分别为0.015,0.023)。对照组大鼠HIF-1α、VEGF及MVD水平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054、12.973、13.068,P值分别为0.029、0.014、0.032)。MSC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内VEGF、HIF-1α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3.521、14.205,P值分别为0.042、0.033)。结论 MSC可有效抑制原发性肝癌大鼠模型瘤体中新生血管的生成,其机制与MSC抑制癌组织内HIF-1α和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9年-2012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年-2012年)中关于参麦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标准的所有试验数据用RevMan5.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对7篇文献的不同数据进行系统评价显示,治疗后2周,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效应Z=8.32(P<0.000 01),OR=5.05,其95%可信区间(3.45,7.40),说明治疗组改善病人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周,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总效应Z=4.85(P=0.000 01),OR=4.03,其95%可信区间 (2.30,7.09).试验未发现严重的副反应,漏斗图近似对称,发表偏移较小.结论 在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方面,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参麦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病人心绞痛症状,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临床经验是最重要的。因此,逐渐形成了以个人临床经验和推论为基础的认识方式,以病理生理学实验或临床指标为评估标准的临床实践,以及以小范围或小规模临床研究结果指导临床的传统医学模式。随着临床流行病学的深入开展及临床科研  相似文献   
9.
10.
<正>胃溃疡是一种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多数患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病情易反复发作,甚至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幽门梗阻、穿孔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根除Hp、抑制胃酸及胃黏膜保护药物的综合利用,胃溃疡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然而少数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差,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最终演变为胃癌[1]。目前已明确胃溃疡的发病与机体免疫紊乱、遗传、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