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现阶段,针对已知的炎性递质的干预措施对于减轻脊髓继发损伤的效果局限。白细胞介素17是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正逐渐受到关注。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17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 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制作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模型,假手术组仅剪开硬脊膜而不伤及脊髓实质。开放后测定肢运动功能评分观察急性脊髓损伤对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7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开放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假手术组大鼠BBB评分均为20-21分,脊髓损伤1,2 d大鼠BBB评分均为0分,损伤后7 d BBB评分为0-3分(P < 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6 h后,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肿胀,神经元突起减少;脊髓损伤12 h后,灰质、白质组织结构疏松、空泡化;脊髓损伤后7 d,胶质细胞增生,组织纤维化明显。RT-qPCR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17 mNA于脊髓损伤后3 h出现,并于6 h表达出现高峰(P < 0.01),随后表达减少,7 d后表达接近假手术组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脊髓损伤6 h后,白细胞介素17表达开始升高,并于损伤后12 h出现高峰(P < 0.05),随后表达减少,至伤后7 d表达接近假手术组水平。结果可见脊髓损伤12 h后组织损伤表现最严重,并与白细胞介素17表达改变存在时间的一致性,推断白细胞介素17可能参与了脊髓继发性炎症反应过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57小鼠脊髓钳夹区IL-17表达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SCI)提供新的靶点。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SCI模型组、假手术组和IL-17中和抗体组。模型组制作小鼠脊髓钳夹模型,假手术组只剪开硬脊膜不伤及脊髓;IL-17中和抗体组在脊髓钳夹1 h即刻尾静脉给予IL-17中和抗体。小鼠后肢功能变化按Basso提出的小鼠后肢行为学评分(BMS)于1~7 d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脊髓损伤区IL-17 mRNA各时间点表达变化,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脊髓损伤第7天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小鼠SCI后行为学显示,假手术组小鼠BMS在1~7 d均为9分;模型组小鼠BMS第1天为0分、第7天达2.9分;IL-17中和抗体组小鼠BMS第1天为0分、损伤第7天BMS评分达3.5分。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损伤区IL-17 mRNA的表达在损伤3 h升至最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后其表达水平开始下降,其他时间点与假手术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损伤第7天IL-17 mRNA的表达最低。HE染色结果显示,SCI后7 d,假手术组小鼠脊髓组织形态完整;模型组小鼠大量神经细胞坏死、凋亡,大量细胞空泡状形成;中和抗体组小鼠部分神经元核固缩,有细胞空泡状形成,但部分细胞仍保持完整形态。结论 IL-17参与了SCI的继发性免疫炎症进程,可能是SCI治疗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L-17参与脊髓损伤后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在细胞因子水平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新的靶点。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制作小鼠脊髓钳夹模型,假手术组只剪开硬脊膜不伤及脊髓, IL-17中和抗体组在脊髓钳夹1 h即刻尾静脉给予IL-17中和抗体,溶剂对照组在脊髓钳夹1 h尾静脉给予0.01μmol/L无菌PBS。小鼠后肢的行为学评分(mouse scale for locomotion, BMS)观察各组小鼠1~7 d后肢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各组小鼠脊髓损伤第7天脊髓NeuN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脊髓损伤区第7天IL-1β、IL-6、TNF-α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小鼠脊髓损伤后,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小鼠BMS评分1~7 d均为9分,模型组、IL-17中和抗体组、溶剂对照组小鼠脊髓损伤第1天BMS评分为0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小鼠的后肢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且IL-17中和抗体组小鼠后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呈优于假手术组以外其他各组趋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脊髓损伤后第7天,假手术组脊髓灰质内可见大量结构完整的NeuN染色阳性细胞;模型组和溶剂对照组小鼠脊髓灰质中,NeuN染色阳性细胞明显皱缩、突起消失,大量NeuN神经元呈细胞空泡状,数量大幅度减少;IL-17中和抗体组可见部分神经元细胞形态正常,具有完整的NeuN神经元胞体和分支的突触,且NeuN神经元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回升。脊髓损伤后第7天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PBS溶剂对照组IL-1βmRNA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PBS溶剂组相比, IL-17中和抗体组IL-1βmRNA明显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NF-αmRNA显著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PBS溶剂对照组TNF-αmRNA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 IL-17中和抗体组TNF-α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IL-17中和抗体组 IL-6 mRNA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各组IL-6 mRNA的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IL-17和IL-1β、IL-6、TNF-α共同作用加重了脊髓损伤的免疫炎症进程,抑制IL-17可减轻小鼠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4.
背景:现阶段,针对已知的炎性递质的干预措施对于减轻脊髓继发损伤的效果局限。白细胞介素17是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正逐渐受到关注。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17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 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制作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模型,假手术组仅剪开硬脊膜而不伤及脊髓实质。开放后测定肢运动功能评分观察急性脊髓损伤对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7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开放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假手术组大鼠BBB评分均为20-21分,脊髓损伤1,2 d大鼠BBB评分均为0分,损伤后7 d BBB评分为0-3分(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6 h后,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肿胀,神经元突起减少;脊髓损伤12 h后,灰质、白质组织结构疏松、空泡化;脊髓损伤后7 d,胶质细胞增生,组织纤维化明显。RT-qPCR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17 mNA于脊髓损伤后3 h出现,并于6 h表达出现高峰(P <0.01),随后表达减少,7 d后表达接近假手术组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脊髓损伤6 h后,白细胞介素17表达开始升高,并于损伤后12 h出现高峰(P<0.05),随后表达减少,至伤后7 d表达接近假手术组水平。结果可见脊髓损伤12 h后组织损伤表现最严重,并与白细胞介素17表达改变存在时间的一致性,推断白细胞介素17可能参与了脊髓继发性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CD4+ T 细胞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与 Th1、Th2细胞不同,新近发现的 Th17细胞通过其特征性细胞因子 IL-1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反应、移植排斥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 Th17细胞及 IL-17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