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生物标记技术不断的发展,免疫分析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例如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由于放射分析技术存在污染性和局限性,限制其进一步发展与应用,继由放射免疫分析技术之后,又研究形成了各种非放射免疫技术,包括酶标记分析技术、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 fluoreimmuoassay,TRFIA)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牛Fcγ2R胞外区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方法:提取健康成年牛的白细胞总RNA,经RT-PCR扩增牛Fcγ2R胞外区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载体pGEM-T Easy,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和 Not I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再将其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R,转化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组氨酸融合蛋白.结果:获得682 bp的编码牛Fcγ2R胞外区基因片段.以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R转化E.coli BL21(DE3)后,经IPTG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0 000的重组蛋白.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的蛋白主要以不溶性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E.coli BL21(DE3)的胞质中,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蛋白能和牛IgG2结合.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R,并表达出重组蛋白.为研究牛IgG和受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介导的免疫反应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牛Fcγ2R胞外区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方法:提取健康成年牛的白细胞总RNA,经RT-PCR扩增牛Fcγ2R胞外区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载体pGEM-TEasy,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和Not I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再将其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R,转化E.coli BL21(DE3)经LPTG诱导表达组氨酸融合蛋白。结果:获得682bp的编码牛Fcγ2R胞外区基因片段。以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R转化E.coli BL21(DE3)后,经IPTG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0000的重组蛋白。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的蛋白主要以不溶性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E.coli BL21(DE3)的胞质中,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蛋白能和牛IgG2结合。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R,并表达出重组蛋白。为研究牛IgG和受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介导的免疫反应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人口众多而奶牛数极少,人均年消耗奶量仅有1—2千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奶牛急需较大的发展,如仅靠纯种繁殖及杂交改良等常规技术发展奶牛极为缓慢;采用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即借黄牛之腹怀奶牛之胎让黄牛生出高产奶牛,这样既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黄牛资源,又是快速发展奶牛的捷径。本项研究的目的除上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合成并鉴定了AFB1人工抗原,制备AFB1的单克隆抗体(AFB1mAb)。方法采用NHS法将AFB1分别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和OVA上,分别合成W人工抗原AFB1-BSA和AFB1-OVA,紫外分光光度法和SDS-PAGE进行鉴定;AFB1-BSA免疫BALB/C小鼠,通过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法选择细胞融合备用鼠;用杂交瘤技术制备AFB1mAb,并对其效价、亲和力、敏感性、特异性、亚型进行鉴定;体内诱生腹水法大量制备单抗。结果 UV图谱和SDS-PAGE图表明结半抗原AFB1和载体BSA及OVA偶联成功;筛选出2H5-F6、2H5-C9、2H9-C3三株杂交瘤细胞;鉴定单抗亚型均为IgG1;细胞上清效价1:2.0×102~1:1.28×103,2H5-F6的腹水效价1:1.28×106,AFB1mAb亲和常数Ka为2.65×1010 L/moL,对AFB1的IC50为2.58 ng/mL;与AFB2的交叉反应率为1.61%,与其他类药物无交叉反应。结论通过试验获得高效价、敏感、特异的AFB1mAb,可用于各种食品中AFB1残留的快速免疫学检测试验。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Aspergillus flavus toxin,AFT)主要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分别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P1、Q1、H1、GM、B2a和毒醇,黄曲霉毒素B1、B2、G1、G2是粮油制品中黄曲霉毒素存在的主要形式[1].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划定为Ⅰ类致癌物,主要作用于肝脏,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2].  相似文献   
7.
IgA Fc受体(FcαRI,CD89)属于免疫受体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表面。FcαRI能特异的与血清型和分泌型IgA结合,并通过γ链介导一系列免疫反应,包括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及细胞吞噬作用等。FcαRI是一种双功能受体,在不同的生理条件下可以介导免疫系统的活化和抑制反应。FcαRI在机体免疫防御和在维持系统免疫平衡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望成为治疗人类疾病的新靶点。本文对FcαRI的结构、功能及其应用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M1免疫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是黄曲霉毒素的一种,是在动物摄入含有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饲料后,AFB1在体内经羟基化所形成的代谢物。AFM1主要存在于动物的乳汁中,在肝肾、肉、蛋以及尿液也有存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及乳制品以其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由于"蒙牛问题奶"、"光明奶粉碘超标"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AFM1的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一种异源杂交瘤细胞株建立的方法.方法:以CSFV分点肌肉注射健康猪,成功诱导机体产生抗CSFV的抗体.取免疫猪脾脏与鼠骨髓瘤细胞NS0融合,经筛选与克隆以获得猪源抗CSFV的mAb,并测定mAb的中和性及其效价.结果:成功筛选到15株抗CSFV的猪源mAb,中和实验结果表明9株mAb具有中和性,且同样识别重组的E2蛋白.结论:猪源mAb的成功制备为揭示CSFV在猪体内的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59年,Yalow等[1]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与免疫反应相结合建立了放射免疫测定法,实现了痕量分析化学方面的重大突破,从而开创了标记免疫分析这一崭新领域。此后,一系列标记免疫分析方法纷纷涌现并不断发展,如酶联免疫吸附法、荧光免疫测定法、免疫层析测定法、免疫传感器测定法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