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州市石牌社区60岁以上人群代谢异常患病现状及近五年来的变化,为制定心血管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广州石牌社区60岁以上人群(766人)进行代谢异常患病状况(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的调查,并与2002年在该社区进行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该社区60岁以上人群2007年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60.4%(标化率60.4%),18.4%(标化率18.4%),75.1%(标化率75.1%),2002年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53.2%(标化率49.6%),20.0%(标化率20.0%),76.0%(标化率76.1%),其中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市石牌社区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患病状况严峻,与2002年比较,高血压患病率有上升趋势,高血糖、血脂异常患病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胰岛功能减退和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是胰岛分泌胰岛素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促进β细胞新生以增加患者的β细胞数量、保护患者的胰岛功能成为T2DM治疗的一大热点.本文将对β细胞新生与T2DM的关系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1型糖尿病(T1DM)患者糖尿病肾病(DN)的现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广东省T1DM临床研究数据库登记2000年1月1日及以后就诊的T1DM患者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收集随访患者的全血及尿液标本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白蛋白/肌酐(UACR)的中心化检测?根据UACR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用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DN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共纳入814例患者,中位年龄29.4岁(四分位数间距20.2, 41.4,下同),糖尿病病程3.2年(0.8, 7.2),HbA1c为8.6%(6.9%, 11.0%)?其中正常白蛋白尿组636例(78.1%)?微量白蛋白尿组134例(16.5%),大量白蛋白尿组44例(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腰臀比(WHR)?HbAlc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该患者群体中患DN的比例较高(21.9%)?T1DM患者DN与病程?WHR?HbAlc相关?迫切需要加强对广东省T1DM患者的综合管理,提高DN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MEN1)的妊娠期临床特点和管理策略。方法 收集1例MEN1先证者的性别、年龄、详细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数据,并收集该MEN1家系中20名成员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为回顾MEN1妊娠期病例,以“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和“Pregnant”为关键词在PubMed搜索,以“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和“妊娠”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搜索。结果 本例MEN1先证者以垂体微腺瘤(溢乳、催乳素升高)、胰腺内分泌肿瘤(低血糖)及甲状旁腺腺瘤(无症状、甲状旁腺素和血钙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基因分析证实MEN1基因9号外显子(CGA>TGA,Arg415Term)突变为先证者致病基因。先证者的父亲和女儿携带该致病基因并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先证者在药物治疗垂体微腺瘤和手术治疗胰腺内分泌肿瘤、甲状旁腺腺瘤后顺利妊娠并成功分娩1名女婴,其间无再次出现溢乳和低血糖发作,血PTH和血钙水平稳定,胎儿生长发育正常。共检索到相关英文病例报道7例,中文病例1例。总结既往文献报道的8例MEN1妊娠期病例,所有MEN1患者均于育龄期起病。甲状旁腺、胰腺和垂体是最常出现临床症状的内分泌腺体,多数患者存在家族史和相应的MEN1基因突变,其中7例患者在严密病情监测和治疗下成功分娩。结论 临床医师对妊娠期MEN1患者的积极检测和诊疗,将有助于改善MEN1患者及其子代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管理对1型糖尿病(T1DM)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8月6日至2013年1月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随访的T1DM患者,实施综合管理,包括3个月1次的规律随访、糖尿病教育、治疗方案调整及免费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等。根据HbAlc是否达到相应年龄段的血糖控制目标将患者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AlC达标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44例T1DM患者,男64例,女80例,中位年龄29.0岁(四分位间距22.0,38.0,下同),糖尿病病程4.5年(2.8,9.0),体质指数(BMI)19.8kg/m^2(18.9,22.0),干预前HbAlc8.2%(6.7%,9.8%),41例(28.5%)HbAlc达标。完成3、6、9、12个月随访的患者分别为97、50、44、36例,HbAlC达标率分别为50.5%、80%、77%、63.9%。随访3、6、9、12个月HbAlc分别为7.2%(6.4%,8.3%)、7.2%(6.6%,7.9%)、7.0%(6.4%,7.7%)、7.0%(6.5%,8.0%),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BMI较小、自我血糖监测(SMBG)频率较高的和病程较短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结论综合管理有助于T1DM的血糖控制,增加自我血糖监测频率对血糖控制有利。  相似文献   
6.
<正>广州市石牌社区是已完成城市化进程的城中村,为了解广州市城乡结合地区老年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现状,笔者对2007年石牌社区60岁以上人群进行了调查,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1例Prader-Willi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方法1例18岁男性患者因体重进行性增加15年就诊,临床确诊为Prader—Willi综合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内分泌检查并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评价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结果患者身高156em,体重115kg,体质指数(BMI)47.3kg/m2;糖化血红蛋白6.8%,2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r)均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同步胰岛B细胞功能评价提示晚时相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胰岛素:0min43.7mU/L,1h247.6mU/L,2h230.9mU/L。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均正常。钳夹试验时基础血浆葡萄糖为4.5mmol/L,钳夹开始20-120min内葡萄糖输注率(GIR)为6.6mg/(kg·min),稳态期GIR为6.2mg/(kg·min)。结论Prader—Willi综合征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4周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转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20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艾塞那肽治疗24周。治疗前后检测体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骨密度、体脂分布和空腹血清中的骨转化标志物水平,包括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OC)、骨吸收标志物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结果: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24周艾塞那肽治疗后,FPG、PBG和HbA1c降低(P<0.01),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P<0.05),体重及体脂含量下降(P<0.05);虽然患者OC水平下降,骨吸收标志物(CTX和TRAcP5b)水平上升,骨密度增加,但均未达统计学意义。结论: 24周艾塞那肽治疗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使体重及体脂含量下降,但尚未对患者骨密度及骨转化标志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氧连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糖基化修饰介导的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对心肌细胞损伤的调节作用。方法为了分析O-GlcNAc糖基转移酶(OGT)对SIRT1功能的影响, 将H9c2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NG)组、高糖(HG, 30 mmol/L)组、HG+对照小干扰RNA(HG+siNC)组、HG+OGT siRNA(HG+siOGT)组、HG+对照质粒(HG+vector)组、HG+OGT过表达质粒(HG+OGT)组, 每组6个复孔。为了分析O-GlcNAc糖基化对SIRT1蛋白功能的影响, 将H9c2细胞分为NG组、HG组、HG+二甲基亚砜(HG+DMSO)组、HG+OGT抑制剂(HG+Ac-5SGlcNAc)组和HG+OGA抑制剂(HG+NButGT)组, 每组6个复孔。为了分析O-GlcNAc修饰位点突变对SIRT1功能的影响, 将H9c2细胞分为NG组、HG组、HG+Vector组、HG+SIRT1WT组和HG+SIRT1S549A组, 每组6个复孔。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SIRT1蛋白表达和O-Glc...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MBG)与糖化血红蛋白A1c(Hb A1c)及其它代谢、血糖波动指标的关系,分析影响该人群MBG的相关因素。方法:90例来自广东省4家医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及OGTT 2 h血糖、胰岛素,并进行72 h的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计算MBG以及血糖波动参数。结果:血糖波动参数[血糖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血糖波动最大幅度(DMMG)]、Hb A1c、空腹血糖以及服糖后2 h血糖均与MBG相关(P0.01);逐步线性回归提示Hb A1c、MODD、DMMG及空腹血糖与MBG有最强关联性(P0.05)。纳入以上4个指标的线性拟合方程较仅纳入Hb A1c的线性拟合方程更精确。结论:影响我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MBG的因素包括Hb A1c、空腹血糖、DMMG以及MODD。在临床上单纯依靠Hb A1c推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MBG可能存在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