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的基础学科 ,解剖标本在解剖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目前我国广大群众自愿捐献遗体的比率还很低 ,近年来全国各医学院校的尸体来源都相对较匮乏 ,与之相对的却是学生扩招人数的迅速增加 ,解剖标本短缺的问题已在日常教学中逐渐显现出来。为了解决尸体标本短缺的矛盾 ,我们一方面积极拓宽尸体来源渠道 ,另一方面我们更注重提高现有尸体标本的利用效率 ,其中利用局部解剖课使用后的废旧标本改制成系统解剖标本这一做法 ,有效地解决了系统解剖标本短缺的矛盾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局部解剖学研究的重点是身体…  相似文献   
2.
3.
4.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解剖教学中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是指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基础医学教程。这种教学法起源于1965年加拿大麦克斯脱大学医学院,这种教学法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临床问题来进行的.是一种纵向综合的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贯穿基础与临床.扩展横向知识.在解决临床问题中来学习基础理论,在解释各种现象时学习与运用基础科学。运用这种教学法可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只过分偏重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5.
医学高等教育要培养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医学生应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应加快解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医学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纽带,为学习其他基础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鳖甲煎丸对肝癌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小鼠分成实验组和正常组,对实验组小鼠进行肝癌荷瘤小鼠造模后,分为模型组和鳖甲煎丸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5d。流式细胞仪对荷瘤小鼠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CD4+T/CD8+T进行测定;采用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鳖甲煎丸可使荷瘤小鼠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显著增加(P0.01),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显著下降(P0.01),CD4+T/CD8+T升高显著(P0.01);同时,鳖甲煎丸还可以提高肝癌荷瘤小鼠血清IFN-γ水平(P0.01)和血清IL-2水平(P0.01)。结论:鳖甲煎丸抑制肝癌生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肝癌荷瘤小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亚群的比例和降低CD8+T细胞亚群的比例,来纠正CD4+T/CD8+T的失衡,改变Th1/Th2漂移现象,维持Th1功能亚群的优势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人宫颈癌中晚期不同部位淋巴管的形态和分布特点,为探讨宫颈癌淋巴道转移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将临床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材料,由癌组织周边区及正常区取材,应用半薄切片光镜观察、石蜡切片HE染色法,对宫颈癌淋巴管的形态分布和癌组织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 宫颈癌周边区较正常区淋巴管增多且扩张.结论 宫颈癌周边区淋巴管增多和形态改变增加了淋巴道转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人宫颈癌周边区淋巴管的形态分布特点,为探讨宫颈癌淋巴道转移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将临床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组织,按癌组织中心区、周边区及正常区取材,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法、半薄切片光镜观察法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法,对宫颈癌淋巴管的形态分布和癌组织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癌细胞已突破基膜并向间质浸润;宫颈癌周边区较正常区淋巴管增多,并可见淋巴管扩张,管壁模糊破损。结论宫颈癌周边区淋巴管增多和形态改变,对肿瘤细胞最终发生淋巴道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无菌传代培养2013年5月所购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设空白对照组与20μm、40μm、60μm、80μm和100μm五个浓度的隐丹参酮组,分别于6 h、12 h、24 h和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隐丹参酮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并观察药物作用24 h和48 h后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1刺激6 h和12 h后,各隐丹参酮组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均〈35%;刺激24 h后,随着隐丹参酮浓度的递增,其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从33%逐渐增加至72%;刺激48 h后,各隐丹参酮组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均〉50%。2刺激24 h后,隐丹参酮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IC50为59.11μM,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隐丹参酮组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均有抑制作用(P〈0.01),且除了20μM与40μM组及40μM与60μ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162和0.110),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丹参酮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究其原因可能是隐丹参酮能够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量肾上极动脉的长度与直径。在治疗肾脏疾病,尤其上端肿瘤时,能否对具有该动脉的病人行介入治疗。方法应用游标卡尺对i00具尸体中存在的左、右肾上极动脉分别测量。结果共发现有30例标本有肾上极动脉,包括左侧14例,右侧16例,左、右侧皆有6例。来源于肾动脉者16例,腹主动脉者8例,腹主动脉与肾动脉交角处者6例。其中,有15例仅为一单干,有7例为双干,多干者为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