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神经元在丝素蛋白材料上的生长发育,为神经干细胞结合丝素蛋白材料用于临床移植修复神经系统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新生大鼠脑室下区(SVZ)分离细胞,培养在柞蚕、家蚕两种丝素蛋白溶液制成的薄膜材料上,分别选取各时间段的细胞进行β-Ⅲ-tubulin特异性免疫荧光染色,并统计不同时间段神经元在丝素材料上的成活率及复杂度。结果神经元在柞蚕丝素薄膜上的成活率和复杂度明显比家蚕丝素薄膜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柞蚕、家蚕丝素薄膜支持神经元的生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柞蚕丝素薄膜比家蚕丝素薄膜更适合神经元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辛莲  徐锡春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78-179
目的:使用盐酸利多卡因缓解丙泊酚无痛人流时的注射痛。方法:分别使用20mg和40mg盐酸利多卡因预注射,观察丙泊酚注射痛。结果:20mg和40mg盐酸利多卡因能缓解丙泊酚注射痛,但40mg缓解较好,未见利多卡因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利多卡因40mg可以有效的预防丙泊酚无痛人流时的注射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原代培养体系并进行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研究.方法:原代混合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细胞;混合培养体系用血清培养基培养6 d后换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显色鉴定此培养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细胞类型,并在不同时间段加入 BrdU,用于分析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状况.结果:换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后,出现明显的细胞分层现象;神经元及其前体细胞的比例逐渐上升,而神经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缓慢下降;增殖细胞的比例在0~24 h、24~48 h、48~72 h时间段里逐渐增加,而在72~96 h、96~120 h时间段里逐渐减少.结论: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细胞混合培养体系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促进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大脑皮层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原代培养并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条件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DMEM分别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6h和24h;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鉴定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神经样细胞。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106、CD90、CD29和CD44标记物,不表达CD71、CD45和CD34,回收得到的条件培养基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这些神经样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呈β微管蛋白Ⅲ、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巢蛋白阳性,且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大脑皮层细胞条件培养液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ac1蛋白表达与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分化的关系。方法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原代培养获得混合细胞培养体系,在含10%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6 d细胞汇合后更换无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实验中设计4个时间点,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技术鉴定细胞种类以及Rac1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ac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建立了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原代混合细胞培养体系,此体系底层主要是由Ⅰ型胶质细胞组成的单层细胞,GFAP染色呈阳性;在单层细胞上面有一些小圆形强折光性神经前体细胞生长,βⅢ-Tubulin染色呈阳性。更换无血清培养基后上层神经前体细胞大量增殖,βⅢ-Tubulin、Rac1染色呈阳性。Western blot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过程中Rac1蛋白表达上升,而分化过程中Rac1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Rac1蛋白表达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脉压连续心排量监测的护理.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0 例,采用经外周动脉压连续心排量监测评估心功能,定时冲洗桡动脉并记录心排量、每博量、心指数、每博指数和每博变异度.结果:20 例患者均成功应用,为心功能的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数.结论:经外周动脉压连续心排量监测可很好地评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纯化和定向成脂诱导。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法检测BMSCs表面抗原。脂肪诱导剂诱导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利用油红O染色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BMSCs表达CD29、CD44、CD90、CD106,不表达CD34、CD45。BMSCs经脂肪诱导剂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油红O阳性细胞比例增加。结论体外培养的BMS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能够向脂肪细胞分化,并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脂肪细胞比例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心衰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因和护理对策。方法:收集60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心衰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因,总结护理对策。结果:合理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减轻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结论: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应该采取多方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才能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择期拟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每组20例。D3组颈丛神经阻滞后,给予负荷量右美托咪定,并以0.3μg/(kg.h)维持至手术缝皮;D6组维持改为0.6μg/(kg.h)。观察并比较颈丛神经阻滞前(T0)、阻滞后5 min(T1)、阻滞后10 min(T2)、切皮时(T3)、分离甲状腺上极时(T4)和缝皮时(T5)的SBP、DBP、HR和SpO2,T0、T3、T4和T5的Ramsay评分,T3、T4、T5的VAS评分。结果在T5时,D6组SpO2低于D3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在95%以上。SBP、DBP、HR、Ramsay评分、VAS评分和SpO2(T5时点除外)在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后,右美托咪定给予负荷量并以0.3μg/(kg.h)或0.6μg/(kg.h)维持均能获得良好的镇静效果,作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小儿口服和肌注术前用药的效果,以探讨小儿更佳术前用药途径。方法:选择60例小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口服组采用口服咪唑安定和阿托品,作为观察组;肌注组采用苯巴比妥钠和阿托品肌注,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小儿对术前药的接受程度,给药后的镇静评分,与父母分离的程度和静脉穿刺时的反应。结果:肌注组小儿不能接受术前给药,给药时哭闹,给药后镇静评分低,静脉穿刺困难,不易与父母分离;口服组小儿易于接受术前给药,给药时平静,给药后镇静评分高,静脉穿刺抵抗少,易于与父母分离。结论:小儿术前口服咪唑安定和阿托品优于传统方法肌注苯巴比妥钠和阿托品,是一较好的术前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