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基于CT重建的肩胛上角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方法 根据志愿者肩胛骨CT重建形态进行分型。设肩胛上角为A点,肩胛切迹最低点为B点,肩胛冈与肩胛骨内侧缘之交点为C点,A点在CE连线上的垂点为D点,冈盂切迹为E点,肩胛下角最低点为F点。研究参数:A点厚度;AB、AC、AD距离;∠A(AB连线与AC连线的夹角);∠ACF在矢状面的度数;∠ACF在冠状面的度数。 结果 CT重建下肩胛上角分为3型:山丘型48%,冠状面∠A(93.76±7.69)°;山峰型47%,冠状面∠A(86.69±6.23)°;烟囱型5%,冠状面∠A(85.33±7.10)°。其中,山丘型及烟囱型A点均较山峰型薄(P<0.05);在AB、AC、AD、∠A、∠ACF(冠状面)中,山丘型与山峰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AD、∠A中,山丘型与烟囱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CT重建下肩胛上角分为3型:山丘型、山峰型、烟囱型;不同的肩胛上角分型可能对颈肩痛及肩胛提肌综合症有着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骨直型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Ⅴ型肩胛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胸骨直型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28例Ⅴ型肩胛盂骨折患者。末次随访时根据Neer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6~10个月。无畸形愈合,无创伤性关节炎、肩峰撞击征、冻结肩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10例,可7例。结论采用胸骨直型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Ⅴ型肩胛盂骨折,术中塑形方便,可进行环形内固定,使固定更牢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2D-CT与3D-CT显像对跟骨距下关节面损伤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探讨CT检查的诊断优势.方法 4名骨科高年资医师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76例跟骨距下关节面损伤的病例,分别使用2D-CT和3D-CT影像对骨折分型和骨折特征做出判断,以一致性检验分析骨折分型判断结果 的评定者间信度和评定者自身信度,分析骨折特征判断结果 的标准效度(手术记录描述作为金标准),并用McNemar检验比较2D-和3D-CT判断结果 与金标准的差异.结果 3D-CT对跟骨距下关节面损伤分型的判断结果 的信度与2D-CT无明显差异,对骨折特征的判断结果 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则显著高于2D-CT(P=0.005).结论 使用3D-CT检查能够提高对跟骨距下关节面损伤评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可更好指导手术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及罗哌卡因混合液对膝骨关节炎(OA)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77例OA患者分为观察组(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与罗哌卡因混合液)与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相关炎症指标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下降,Lysholm评分、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IL-1β、TNF-α、CRP、Lysholm评分、总体健康、生理功能、活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罗哌卡因混合液能明显缓解OA患者疼痛,抑制炎症反应,促其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2011年1月,笔者应用多轴钉棒系统固定治疗11例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38~61岁。爆裂骨折4例,单侧脱位3例,双侧脱位2例,压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