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探讨发育过程中伏膈核神经元的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特性 ,运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合细胞内标记技术对出生后 3 d(P3 ) 3 0 d(P3 0 )的伏隔核神经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出生后随着动物的不断成熟伏隔核神经元的树突野半径和树突总长度逐渐增长 ,树突分支逐渐增多 ;静息膜电位 (RMP)和输入阻抗 (IR)降低 ;动作电位的幅度升高 ,时程降低 ,突触后电流则无显著性变化。但在 P7以前 ,5 7.9%的神经元对刺激无反应 ,这类神经元主要见于幼稚动物 ,其静息膜电位与输入阻抗较高。提示 ,发育过程中伏隔核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成熟密切相关 ,幼稚与成熟神经元在细胞形态学和电生理学以及突触功能上的显著差异表明幼稚和成熟神经元对信号的输入、输出整合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探讨双眼形觉剥夺对大鼠视皮层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1,NR1)的影响。方法对出生后14、21和28 d龄正常、双眼形觉剥夺和去除剥夺大鼠视皮层脑片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正常组大鼠睁眼后,视皮层NR1阳性神经元的相对密度随天龄增加而逐渐减小(P<0.05),双眼形觉剥夺和去除剥夺组大鼠视皮层的这一相对密度亦随天龄增加而逐渐减小(P<0.05)。结论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大鼠视皮层神经元NR1的表达呈年龄依赖性变化,不受双眼形觉剥夺影响。  相似文献   
3.
伏膈核棘状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伏膈核 (nucleusaccumbens,NAC)是边缘系统和锥体外运动系统的分界面 ,在行为、动机、奖赏尤其是毒品成瘾和神经精神性疾病中的作用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 ,NAC内约 95 %的神经元为小到中等大小的棘状 (mediumspiny,MS)神经元 ,研究表明MS神经元具有显著的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特征 ,且在不同发育阶段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大鼠睁眼前后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电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变化,探讨视皮见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的细胞内机制。方法:应用脑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获得4-28d Sprague-Dawleg(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细胞内微电极记录,记录突触后电流(Post synaptic currentsd,PSCs)的变化,结果:(1)共记15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根据其电生理学特性可将神经元分为3种类型:无反应型,单突触反应型和多突触反应。睁眼后无反应型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而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数量明显增多。(2)在同一刺激强度和钳制电压下,对视皮层神经的输入阻抗和PSCs的各项指标进行组间比较;(1)输入阻抗IR:睁眼前与睁眼后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3周龄与4周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2)PSCs的峰值,到达峰值所需的时间,10%-90%上升时间,10%-90%下降时间,半波宽和潜伏期;1周期组与2周龄,3周龄,4周龄组之间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视皮层神经元在出生后发 过程中,其功能的成熟表现为在形觉刺激以及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作用下,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  相似文献   
5.
大鼠吗啡成瘾脑电图系统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吗啡成瘾不同阶段行为特性为指导系统观察脑电图变化并作数字化分析,结果表明,成瘾不同阶段大鼠脑电图具有特征性波形。  相似文献   
6.
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电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探讨相邻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功能。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盲法)获得4~28d龄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全细胞记录,在电压钳下应用强度为0.1—1.0mA刺激来引起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Post synaptic currents,PSCs)。结果 15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PSCs可分为无反应型、单突触反应型和多突触反应型3种类型。大鼠睁眼后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所占的百分率显著增加。某些细胞在不同的刺激强度下有不同的突触反应;个别细胞在相同刺激强度下,多突触反应的曲线不同。双脉冲刺激视皮层神经元引起的时间整合作用的形式表现为突触反应增强型、压抑型和无影响型3种类型。结论 多突触反应的神经元可接受两个或多个延时不同的突触输入。视皮层神经元在出生后发育过程中,其功能的成熟表现为在视觉刺激下,视觉依赖性突触的重新分布,表明了相邻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伏膈核的发育变化的形态学规律。方法:选取出生后一个月内不同时期的大鼠,常规切片染色后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测量不同组别大鼠伏膈核细胞的密度及直径。结果:细胞直径随年龄呈增长趋势,至PD30已基本接近成年水平。细胞密度在PD0-PD15呈下降趋势,之后基本不再变化。结论:表明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伏膈核细胞在形态上仍要经过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电流的发育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神经元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后电流的发育变化。方法 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记录出生后 14、2 1、2 8d龄Wistar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然后在人工脑脊液中加入荷包牡丹碱 ( 2 0 μmol/L) ,记录谷氨酸受体电流 ;接着在人工脑脊液中同时加入荷包牡丹碱 ( 2 0 μmol/L)和 6 氰基 7 硝基喹啉 2 ,3 二酮 ( 2 0 μmol/L) ,记录NMDA受体电流 ,并计算NMDA受体和谷氨酸受体的峰电流的比率。结果 大鼠睁眼后 ,视皮层神经元的NMDA受体电流的下降时间显著变短 (P <0 0 5 ) ,而上升时间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NMDA受体电流和谷氨酸受体电流比率逐渐变小 (P <0 0 5 )。结论 随着视觉输入的增加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NMDA受体电流的时程变短 ,其电流成分在谷氨酸受体电流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9.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电流的发育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的发育特性。方法:对出生后7—28d龄大鼠进行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并根据输入阻抗的大小对神经元进行分类,以及分析其突触后电流的特性。结果:随着输入阻抗减小,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的峰值、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增大。结论:在大鼠生后早期的发育过程中,视觉经验调制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10.
伏膈核 (nucleusaccumbens,NAC)是腹侧纹状体的主要构成部分 ,作为边缘系统和锥体外运动系统的分界面 ,它在行为、动机、奖赏和毒品成瘾中起重要作用 ,并与多种神经精神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这类疾病的发生与NAC等脑结构的发育紊乱密切相关。为探讨NAC的发育变化规律 ,本研究从形态学角度对出生后 1个月内大鼠NAC进行研究。随机选取健康Wistar大鼠 ,雌雄不限 ,出生日定为生后 0d(PD0 ) ,分为PD0、PD5、PD10、PD15、PD2 0、PD2 5及PD30共 7组 ,每组3只。戊巴比妥钠 (40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