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1例CXCR4基因突变所导致的WHIM综合征患儿临床及免疫学特征。方法对1例以反复呼吸道感染、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粒细胞缺乏和疣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PMA刺激前后淋巴细胞CXCR4表达变化。结果确诊1例由CXCR4基因杂合突变(c.1000CT,p.R334X)导致的WHIM综合征患儿,PMA刺激后淋巴细胞CXCR4表达无降低,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提示T、B细胞绝对数及相对数均减少,NK、中心记忆和效应记忆T细胞相对数升高,初始T细胞相对数明显降低。与健康人相比,患儿Tfh细胞相对数降低,进一步亚群分析显示Th1样细胞相对数升高而Th17样相对数降低。结论本研究从功能上证实该杂合突变可导致CXCR4内化功能受损,使CXCR4/CXCL12结合后下游信号持续活化,影响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变化。发现WHIM综合征患者Tfh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异常,提示此类患者体液免疫受损可能与Tfh数量变化所致生发中心功能障碍有关。CXCR4在维持免疫细胞稳态与功能行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例无外胚层发育不良、反复感染伴淋巴结肿大患儿临床特征、IKBKG(NEMO)基因突变、NEMO蛋白表达及免疫学特征。方法对1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支气管肺炎及颈淋巴结肿大患儿行免疫学初筛、免疫相关基因高通量测序、蛋白印迹法检测NEMO蛋白表达及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检测。结果基因分析示IKBKG基因第9号外显子拼接位点发生g.21819 GA杂合突变,其母为该突变携带者。患儿NEMO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B细胞增殖功能明显受损。结论在国内首次确诊1例IKBKG基因突变致NEMO-ID患儿,不具备外胚层发育不良的反复感染患儿应考虑本病可能。假基因可能干扰高通量测序结果,仔细分析序列原始数据对最终获得确诊结果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JAZF1基因抑制对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构建JAZF1小发夹RNA (shRNA)表达载体并转染3T3-L1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JAZF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氢三放射示踪法检测3T3-L1细胞糖摄取率;蛋白印记法检测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蛋白水平;油红O染色检测脂肪细胞甘油三酯(TG)含量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JAZF1-shRNA;转染脂肪细胞48 h后,JAZF1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氢3放射性示踪法显示转染组葡萄糖摄取率明显降低(P<0.05);PPAR-γ蛋白表达升高(P<0.05),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内脏脂肪素(Visfatin)、胰岛素诱导基囚-2 (Insig-2)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油红O染色显示JAZF1转染组细胞内脂质积聚明显,比对照组升高约25%(P<0.05).结论 JAZF1基因抑制可减少基础糖转运,增加脂质与胆固醇合成,减少脂质分解并减少相关脂肪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枢nesfatin-1表达下调对SD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食喂养+人工脑脊液(aCSF)组(NCA组,n=10),普食喂养+Ad-shGFP组(NCG组,n=10),普食喂养+Ad-shNUCB2组(NCN组,n=10),高脂喂养+aCSF组(HFA组,n=10),高脂喂养对照组(HFC组,n=10),高脂喂养+Ad-shGFP组(HFG组,n=10),高脂喂养+Ad-shNUCB2组(HFN组,n=10)。构建大鼠脑室内微量给药系统;测定中枢Ad-shNUCB2病毒干预后各组大鼠摄食、体重、血糖、血脂及血浆胰岛素;采用3-3H葡萄糖和2-脱氧-~3H葡萄糖(~3H-2DG)为示踪剂的扩展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价各组大鼠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和NCA组相比,HFA组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血浆游离脂肪酸(FF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P0. 05或P0. 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均P0. 05);和NCA组和HFA组相比,NCN组和HFN组的血浆相关脂代谢指标未见显著差异(P 0. 05)。在钳夹稳态期,NCN组葡萄糖输注率(GIR)及葡萄糖清除率(GRd)显著低于NCA及NCG组(P0. 05),而HFN组GIR及GRd同样显著低于HFA和HFG组(P0. 05);NCN组和HFN组肝糖输出分别被抑制24. 7%和20. 3%,显著低于NCG组和HFG组(均P0. 05)。HFA组各组织葡萄糖摄取率明显低于NCA组(均P0. 05),HFN和NCN各组织葡萄糖摄取率分别显著低于HFG组和NCG组(均P0. 05)。结论中枢nesfatin-1低表达降低SD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加重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加重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测人血浆锌α2糖蛋白(Zinc-α2-glycoprotein,ZAG)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并探讨血浆ZAG在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42例研究对象,完善临床指标和血浆ZAG水平的检测,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等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根据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结果,将210例发现有其中任一部位动脉粥样硬化者纳入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32例未发现粥样动脉硬化者纳入非动脉粥样硬化组(非AS组)。采用t检验分析AS组与非AS组的血浆ZAG水平的统计学差异。采用Spearman分析ZAG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ZAG诊断不同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效能,并分析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AS组血浆ZAG水平低于非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79±5.39)μg/ml:(54.24±2.69)μg/ml,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MI、腰围、WHR与ZAG呈负相关(P<0.01或<0.05);HDL-C与ZAG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ZAG是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的影响因子(B=-0.424,95%CI:0.564-0.760,P<0.01)。血浆ZAG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度分别为89.8%、83.6%、76.8%,特异度分别为91.2%、78.5%、81.1%。结论:血浆ZAG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血浆ZAG水平的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浆ZAG水平的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价值大于对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的筛查价值。  相似文献   
7.
彭红  张兴平  常颖  贾彦军  祝银萍 《重庆医学》2018,(15):2004-2006,2010
目的 探讨人血浆锌α2糖蛋白(ZAG)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42例研究对象,完善临床指标和血浆ZAG水平的检测,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CAD组)和对照组.Gensini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分为不同程度的亚组,比较血浆ZAG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Spearman分析ZAG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估ZAG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能,并分析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CAD组患者血浆ZAG水平(45.12±5.02)μg/mL明显低于对照组(53.93±2.96)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ensini评分的增加,血浆ZAG水平呈下降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MI、腰围、腰臀比(WHR)与ZAG呈负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ZAG呈正相关(P<0.05).血浆ZAG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度为89.8%,特异度为91.2%.结论 血浆ZAG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其水平的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白藜芦醇对小鼠血小板氧化应激和衰老指标水平及储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6周大小的C57 black 6品系小鼠,制备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将每个样本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加入白藜芦醇,并使用二甲基亚砜标定至50μmol/L;对照组加入等量二甲基亚砜;分别于储存第1、2、3、4、5、6、7 d进行取样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部分在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防治蠕形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分别对医学技术系本科09、11级各5个班级4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皮肤蠕形螨检查。结果蠕形螨总感染率为28.19%,09、11级感染率分别为36.93%和17.74%。不同年级本科生之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女性感染率分别为22.11%和30.03%。不同性别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油性、中性和干性肤质者感染率分别为36.53%、25.41%和13.33%。油性和中性肤质与干性肤质比较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翼、额和面部其他部位感染率分别为35.68%、15.00%和23.07%。鼻部与额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鼻与面部其它部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额与面部其它部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感染率分别占85.07%、10.45%、4.48%和1.49%。结论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大多为毛囊蠕形螨。蠕形螨感染可以通过同一宿舍增加相互感染的机会,因此应加强集体居住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