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202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翼状胬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眼球穿通伤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眼球穿通伤是农村常见眼病之一。现将我科1990年1月至1995年12月收治的150例眼球穿通伤作以介绍。1 临床资料与治疗 本组男性110人占73.3%,女性40人占26.6%,均单眼。年龄在5~65岁,以15岁至35岁青壮年居多。农民120例,工人20例,其它10例。致伤部位伤于角膜98眼占65.3%,角、巩膜32眼占21.3%,巩膜11眼占7.3%,9眼延及后极部占6.0%。150眼中  相似文献   
3.
提上睑肌缩短术,既较符合生理功能,又能美容,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常用方法[1],但在临床中常发生矫正不足[2],对如何掌握提上睑肌的缩短量,使上睑提到合适的高度,是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3]。我科采用尹氏所倡导的Harley手术量[3]缩短提上睑肌3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9冽30眼皆为先天性上睑下垂,其中女12例13眼,男门例17眼,年龄在9~20岁。中度上睑下垂20眼(上睑遮盖角膜上缘3~4mm),重度上睑下垂10眼(上睑遮盖角膜上缘5~6mm),采用常规提上睑肌缩短术(前、后路结合法)。2结果手术结果以下列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囊袋内劈核术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应用卜氏劈核刀及劈核钩做囊袋内劈核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在77例(90眼)中,1次劈开75眼(83.3%),2次劈开14眼(15.6%);后囊膜破裂2眼(2.2%)。核瓣全部顺利娩出,角膜透明。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10.5者56眼(62.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62眼(68.9%)。结论囊袋内劈核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劈核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做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40-41)  相似文献   
5.
本院于 1998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重度翼状胬肉2 8例 32眼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 4例为双眼患者 ,男 17例 ,女11例 ,年龄 32~ 68岁。胬肉体宽 >5mm。组织侵入角膜内≥ 2mm ,有 9例达瞳孔缘 ,4例遮盖瞳孔区。1.2 手术方法 采用球后阻滞或表麻 ,在显微镜下操作。按常规胬肉切除术将胬肉组织从根部切除 ,注意勿伤内直肌 ,要求角膜、巩膜创面干净平滑。轻度烧灼止血。在术眼上方或颞侧角膜缘取植片。角膜缘组织植片大小等于胬肉颈部的宽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改良的HA义眼座1期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眼内容剜除后,球外剪断视神经,并将视神经剪除,将巩膜壳后极部及前部剪成瓣状,使HA义眼座的1/2植在巩膜腔内,1/2植在肌锥内,再将前面巩膜瓣交叉重叠缝合.结果 1例结膜裂开.未发生HA暴露、脱出及感染.义眼活动良好,矫正外形满意.结论 改良HA义眼座1期植入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改良的HA义眼座1期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眼内容剜除后,球外剪断视神经,并将视神经剪除,将巩膜壳后极部及前部剪成瓣状,使HA义眼座的1/2植在巩膜腔内,1/2植在肌锥内,再将前面巩膜瓣交叉重叠缝合.结果 1例结膜裂开.未发生HA暴露、脱出及感染.义眼活动良好,矫正外形满意.结论 改良HA义眼座1期植入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移动式轻量化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可部署于重症监护室、救护车等特殊场合,使床旁脑卒中监护成像、救护车上移动脑卒中成像成为可能。相比于中高场系统,超低场磁共振成像设备采用轻量化的永磁体设计,结构紧凑,方便移动,但在没有电磁屏蔽房的情况下其图像质量极易受外部电磁干扰噪声的影响且硬件设计上还存在诸多关键技术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从系统硬件设计及环境电磁干扰消除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研发了50 mT移动式无屏蔽磁共振成像系统样机,从磁体的永磁结构、梯度和射频线圈系统以及电磁噪声消除算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最终获得了高质量的人脑图像,为超低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