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时采用"手风琴"技术对延长骨段骨质矿化的影响.方法:自2017 年5 月至2019 年10 月,采用Ilizarov 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患者22 例,在骨搬移结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0~60(42.6±13.3)岁;骨缺损...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骨搬移技术:将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与胫腓骨坚强固定后,在胫骨骨缺损的远端或近端截骨,形成滑移骨段;按照既定调节速率牵拉滑移骨段,向骨残端靠近,逐步填充骨缺损区;在牵拉应力的作用下,机体再生信号系统被激活,新生骨痂逐渐产生、增多、聚集、矿化、塑性,填补搬移区,最终治愈骨缺损。 手风琴技术:基于牵拉组织再生技术衍生出的手风琴技术,改变了原有的单纯的牵拉应力,在此基础上引入压缩应力,使断端受到交替性的牵拉-压缩应力刺激,从而刺激新骨及血管再生,以期达到断端骨愈合的目的。 背景:Ilizarov技术在治疗胫骨骨缺损方面优势明显,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胫骨骨缺损,但该技术仍存在诸多不足,急待解决。 目的:就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优势、不足及改进策略进行综述。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71至2019年PubMed、CNKI及万方数据库,以“bone defect,bone transport,accordion maneuver,ultrasonography,energy spectrum CT,pin site infection”为英文检索词,以“胫骨骨缺损,骨搬移技术,手风琴技术,超声,能谱CT,针道感染”为中文检索词,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57篇,并以此对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优势、不足及改进策略作一综述。 结果与结论:①Ilizarov技术在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损伤、感染及畸形的胫骨骨缺损方面优势明显;②对于骨搬移技术的并发症,如针道感染、搬移区新骨矿化不良、对合端愈合困难等问题,可采用新的消毒剂、手风琴技术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能谱CT等辅助检查来解决,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③仍需改善现有的治疗技术或选择新的方法来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ORCID: 0000-0003-3985-1091(贺国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正骨搬移技术起源于19世纪,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开放性骨折、骨感染及先天性的肢体短缩及挛缩畸形等~([1])。随着肌骨超声的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外有研究~([2-3])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骨折愈合骨痂生成及血管形成的监测中。本组报道10例高频超声在骨搬移各时期截骨端骨痂生长变化、周围软组织变化、骨痂内及周围组织血流信号的监测,探讨超声对于骨痂监测的价值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内侧与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明确内外侧锁定钢板各自的优势及适应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某院收治的97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内侧组和外侧组,内侧组53例、外侧组44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及并发症的情况,应用John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内侧组:40例实施微创复位内固定,13例因微创复位失败改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外侧组:9例采用微创复位,35例因微创复位失败改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间:内侧组为105(80-130)分钟,外侧组为125(102.5-150)分钟;术中出血量:内侧组为70(50-100)毫升,外侧组为100(52.5-200)毫升;骨愈合时间:内侧组为16(14-18)周,外侧组为18(16-20)周;内固定取出时间:内侧组为19(16-31)周,外侧组为20(18-23)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内侧组出现皮肤刺激反应8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手风琴技术促进胫骨搬移术后对合端骨愈合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16例在超声监测下利用手风琴技术促进对合端骨愈合的胫骨搬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45.3±14.3)岁(范围:6~61岁)。在实施骨搬...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高频超声在骨搬移截骨端骨痂形成不同时期骨痂生长变化、周围软组织变化、骨痂内及周围组织血流信号,以及对搬移过程中并发症的监测,探讨高频超声对于骨痂监测的价值及局限性。 方法: 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接受骨搬移治疗的患者10例,分别在术后1周内、开始牵拉1-2周、6-8周、14-16周行超声检查,根据二维半定量评分及Alder血流评级进行记录,观察骨痂及其血流的变化。 结果:骨痂在不同时期的形态可表现为孤立点状、点条状状融合型、长线状三种,在中期牵拉,骨痂周围血流达到峰值,以及在搬移早期骨痂区无回声区的发生。 结论:高频超声在骨搬移早期对骨痂生长及并发症的监测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