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脐带血血清体外培养体系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干细胞移植病人造血重建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用10%脐带血血清体外培养体系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计数BM-MSC的数目,观察其造血重建时间、不良反应。结果:采用10%脐带血血清培养体系培养BM-MSC,回输时达到2.82-3.96×106/kg,3例患者中性粒细胞〉0.1×109/L的时间为移植后第9-12天,血小板〉20×109/L的时间为移植后第9-15天,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0%脐带血血清培养体系是一种基于临床移植需要的分离、培养人BM-MSC的方法,此法培养的BM-MSC联合APBSC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加速了造血重建,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立减递增提速法”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的白细胞清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白细胞去除术一开始立即将全血流速减低为20ml/min,每隔5rain将全血流速增加10ml/min,直至达到机器自动运行的流速。开始采集白细胞时,将速率提升至5—10ml/min。结果:“立减递增提速法”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与传统方法比较,低血钙和低血容量症状发生率下降,去除时间缩短,病人在CR、PR、NR、早期死亡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立减递增提速法”白细胞去除术清除白细胞的效果与传统去除方法相同,不良反应低血钙、低血容量反应发生率下降,去除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岁,因反复发热10d人住我院小儿科,当时无咽痛、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查血常规:  相似文献   
5.
背景:为了解决造血微环境受损导致造血重建延迟或失败这一常见难题,国内外研究开始尝试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对2例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采用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5或6个周期。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前取自体骨髓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处理方案为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足叶乙甙或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回输单个核细胞2.98×106/kg,3.84×108/kg,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3.8×106/kg,3.96×106/kg。 结果与结论:例1移植后10 d白细胞下降至最低值,为0.1×109 L-1,中性粒细胞为0×109 L-1,移植后12 d 血小板下降至最低值45×109 L-1,外周血象恢复正常时间为移植后15 d。例2移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低谷时间为移植后5 d,外周血象恢复正常时间为移植后9 d。移植相关并发症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痔感染,经过相应处理感染控制。结果说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造血重建快,肿块或肿大淋巴结消失,近期疗效可,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PAD方案)与长春新碱联合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VA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PAD方案组41例患者给予硼替佐米1.3mg/m2静推,第1、4、8、11天;阿霉素10mg/d静滴,第1~4天;地塞米松20mg/d静滴,第1~4天,3周为1个周期,每例接受2~6个周期化疗。40例VAD方案组患者予长春新碱0.5mg/d静滴,第1~4天;阿霉素10mg/d静滴,第1~4天;地塞米松20mg/d静滴,第1~4天,4周为1个周期,每例接受2~8个周期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化疗2个周期后,PAD方案组获显效22例(53.7%),VAD方案组获显效10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症状、周围神经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感染,多为1~2级,经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结论 PAD方案治疗初治MM的显效率明显高于VAD方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05年7月至2006年1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120例(试验组)及健康体检者31名(对照组).CHD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各30例.所有入选对象于入院后24 h内采血样本,健康体检者于体检当时采血样本,分离、冷藏血清,用ELISA方法测定ET-1浓度.随访研究对象,了解CHD患者近期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①STEMI组、NSTEMI组、UAP组和SAP组血清ET-1水平分别为(28.67±4.09)ng/L、(16.69±1.68)ng/L、(14.33±2.39)ng/L、(6.04±1.01)ng/L,均较正常对照组血清ET-1水平(3.35±1.02)ng/L显著升高(P<0.01);STEMI组分别与NSTEMI组、UAP组、SAP组比较血清ET-1水平,SAP组分别与NSTEMI组、UAP组比较血清ET-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UAP组和NSTEMI两组组间比较血清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对象血清ET-1高水平组(22.53%)较低水平组(8.66%)近期心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率增高.结论 血清ET-1水平高低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性和近期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的分析能有效评价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状态,是判断多种心血管疾病预后的一个相对独立性较强、相关性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所致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多于中年以后发病,起病多隐匿,进展缓慢,30%以上患者在诊断时无症状,常在常规体检时发现脾大或血常规结果显示贫血、白细胞增多和/或血小板增多而被诊断.Sweet综合征(Sweet's syndrome,SS)又称为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皮病,最早由Douglas Sweet描述,主要表现为发热、疼痛性隆起性红斑、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组织学表现为真皮乳头高度水肿及致密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为了解决造血微环境受损导致造血重建延迟或失败这一常见难题,国内外研究开始尝试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2例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采用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5或6个周期。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前取自体骨髓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处理方案为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足叶乙甙或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回输单个核细胞2.98×106/kg,3.84×108/kg,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3.8×106/kg,3.96×106/kg。结果与结论:例1移植后10d白细胞下降至最低值,为0.1×109L-1,中性粒细胞为0×109L-1,移植后12d血小板下降至最低值45×109L-1,外周血象恢复正常时间为移植后15d。例2移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低谷时间为移植后5d,外周血象恢复正常时间为移植后9d。移植相关并发症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痔感染,经过相应处理感染控制。结果说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造血重建快,肿块或肿大淋巴结消失,近期疗效可,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