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氧磷酯酶1(PON1)与2型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将2型DM患者173例分为无高血压组(2型DM组)55例,轻度高血压组44例,中度高血压40例,重度高血压34例,并设健康对照组(NC组)49例。测量各组体重参数、血压,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及血清PON1活性。结果 2型DM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NC组(P〈0.01),2型DM合并高血压各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2型DM组(P〈0.05或P〈0.01),在2型DM合并高血压各组中随血压升高血清PON1活性降低。血清PON1活性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PON1降低,且血压越高,PON1活性降低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cadherin,VE-Ca)水平与血糖、血脂及2型糖尿病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将新诊断T2DM患者90例,根据有无CAS分为合并CAS组(A组)48例和无CAS组(B组)42例,设健康对照组(C组)35例。测量体重指数、血压,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和血清VE-Ca水平。结果3组血清VE-Ca水平依次为:C组(2.79±1.68)ng/mLB组(4.53±1.42)ng/mLA组(5.16±1.43)ng/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VE-Ca与FPG、HbA1c、TG、SBP、DBP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37、0.734、0.319、0.229、0.349,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Ca、DBP、FPG、TC是T2DM发生CAS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血清VE-Ca在新诊断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人群中升高,在新诊断T2DM合并CA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尚可  谭子新  刘冬青  孙亚威 《广东医学》2012,33(15):2286-2288
目的 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将MS患者124例根据有无心血管并发症分为MS无心血管并发症组(53例)和MS心血管并发症组(71例).非MS组54例具有MS的1~2个组分,但未达到MS诊断标准,另选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PON1的差异.结果 (1) MS组的血清PON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个MS组各指标及PON1水平相似.随着MS组分数增加,PON1活性降低.(2)相关分析显示,在MS患者血清PON1与体质指数(MB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相关.结论 PON1活性在MS患者降低,降低的PON1促进MS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9岁。主因间断发作胸闷、胸痛3个月,加重伴晕厥1h于2011年4月15日9:30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痔疮病史数年,近1年来反复出现便血、肛周疼痛,间断外用美辛唑酮栓1粒,每晚睡前塞入肛门治疗。无药物过敏史,有烟酒嗜好。患者于近3个月来间断发作胸闷、心慌、胸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服用复方丹参滴丸、美托洛尔片治疗后稍有缓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肥胖的相关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T2DM患者83例根据有无肥胖分为T2DM肥胖组(50例)和T2DM非肥胖组(33例),另设对照组(36例)。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PON1的差异。结果 T2DM肥胖组的血清PON1活性明显低于T2DM非肥胖组,且两组PON1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ON1与体重指数(MB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正相关。结论肥胖T2DM患者PON1活性降低,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姜海  谭子新  杨慧  尚可  孙亚威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392-1392,1429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肥胖的相关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T2DM患者76例根据有无肥胖分为T2DM肥胖组(41例)和T2DM非肥胖组(35例),另设对照组30例。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SVCAM-1的差异。结果 T2DM肥胖组的血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T2DM非肥胖组(P〈0.05),且两组SV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VCAM-1与体重指数(MB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负相关。结论 SVCAM-1在T2DM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肥胖参与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MS患者2型糖尿病(T2DM)患病情况的关系。方法将202例老年MS患者依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DM组(123例)和NDM组(79例)。并选取3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ELISA测定血清RBP4,同时测定血糖、血压及血脂等指标。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RBP4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DM组空腹血糖(FPG)、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RBP4,均高于NDM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患者并发T2DM的危险因素包括WC、SBP、TG、RBP4。结论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以及RBP4可能参与了MS合并T2DM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及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MS分为MS组和NMS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sVCAM-1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M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MS组的血清8VCAM-1水平明显高于NMS组(P〈0.05),且两组sV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VCAM-1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显著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VCAM-1、TC、BMI、WC、FIG是MS的危险因素。结论sVCAM-1在T2DM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可促进MS的发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参与了T2DM合并MS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药益心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AN)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为治法的中药加工成益心胶囊,按照1:1的比例将104例DA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西药对照组52例.2组均给予口服二甲双胍、VitB1、腺苷辅酶B12,治疗组加服益心胶囊,3个月为1疗程,观察益心胶囊治疗DAN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结果 益心胶囊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效率达90.3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显效29例,有效18例,无效3例,并能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益心胶囊对DAN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