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职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高职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法对490名高职大学生学校适应性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①高职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性不存在性别显著差异;②理科高职大学生相对文科高职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和环境总体认同上得分高;③高职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④农村高职大学生在生活自理适应性上显著强于城市、城镇高职大学生;⑤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性。结论高职大学生的学科、大学受教育时间、生源地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等对其学校适应性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大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现状以及其对自尊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量表(JWS)和自尊量表(SES)对86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及其各个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4.75~8.02,P0.001);(2)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内在公正与终极公正都与自尊显著正相关(r=0.270~0.324,P0.01),内在不公正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126,P0.01);(3)在控制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变量后,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对自尊水平有独立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对自尊水平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班级环境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初中生班级环境对其学校适应的影响,为改善学生班级环境,提高学生的学校适应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对596名初中生知觉的班级环境和学校适应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班级环境的各个维度与学校适应的各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相关;班级环境可以分为良好型、一般型、问题型三种类型。班级环境类型越好,学生学校适应越好;班级环境对学校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班级环境对初中生学校适应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高中生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同伴关系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WJZ心理测验中的自我概念量表(SCT),岳冬梅等人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以及以同伴提名形式的社会测量法对258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高中生父母的过度保护,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与其自我概念有显著正相关,消极提名的同伴关系指标与自我概念呈负相关;父亲的过度保护与消极提名的同伴关系指标对大部分的自我概念因子有显著预测力。结论 高中生的父母养育方式的部分因子与同伴关系对自我概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父母参与和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亲子亲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对4所流动儿童较集中的学校共53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流动儿童的父母参与(总分)、母亲参与、亲社会行为得分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t=-3.30,-2.65,-2.19;P0.05)。男女生报告的父亲参与、父子亲和、亲社会行为得分存在显著的差异(t=1.98,2.08,-2.53;P0.05),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年级差异显著(F=4.59,P0.05)。流动儿童父母参与、亲社会行为与亲子亲合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12~0.35,P0.05),亲子亲合在父母参与和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8.63%。结论:父母参与可以通过亲子亲和对流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孤儿自杀自残行为与暴力遭遇、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6名在校中学生孤儿和271名在校中学生非孤儿,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评估自杀自残行为,中学生暴力行为量表(MSSVBS)评估暴力遭遇,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评估心理韧性。结果:孤儿自杀自残行为得分与暴力遭遇得分呈正相关(r=0.34,P<0.01),与心理韧性得分呈负相关(r=-0.40,P<0.01);心理韧性在暴力遭遇与孤儿自杀自残行为之间起到调节作用(β=-0.03,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心理韧性可能调节了暴力遭遇与孤儿自杀自残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修订后的马斯洛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493名农村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初二和初三年级留守儿童的人际信任感明显高于初一(F=3.15,P<0.05),男生的自信感水平高于女生(t=2.71,P<0.01),但指向问题的应对得分上显著低于女生(t=-2.94,P<0.01);②除情绪安全感外,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及其他因子与指向问题的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6,0.26,0.29;P<0.01),安全感及各因子与指向情绪的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35,-0.15,-0.14,-0.30;P<0.01);③人际安全感能正向预测指向问题的应对(t=5.67,P<0.01),情绪安全感能负向预测指向情绪的应对(t=-5.53,P<0.01)。结论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人际敏感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84名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及人际敏感状况进行调查,考察贫困大学生人际敏感的性别差异及其积极心理资本与人际敏感的关系。结果:1贫困大学生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人际敏感的总均分为2.72,检出率为63.28%。贫困大学生的人际敏感存在性别差异(t=3.35,P0.001);2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人际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2~0.57,P0.01);3在控制性别变量后,韧性可以显著地预测人际敏感(P0.01);自我效能和韧性可以显著地预测神经质(P0.01),而韧性可以显著地预测拒绝敏感(P0.01)。结论:人际敏感是贫困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积极心理资本中的韧性是贫困大学生人际敏感最强有力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聋生的身份认同及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以196名聋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测查其身份认同和社交焦虑.结果:①聋生双文化认同程度最强,边缘型身份认同程度最弱;边缘型和双文化身份认同程度在致聋时间上主效应显著.②聋生健听文化、边缘型和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程度与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双文化身份认同与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③聋生的四种身份认同程度能湿著地预测其社交焦虑.结论:聋生的身份认同与社交焦虑有一定的关系,双文化身份认同有助于增强其社会交往和减轻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0.
548名中学生的班级环境和生活满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班级环境及其生活满意度。方法:采用中小学班级环境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48名中学生的班级环境和生活满意度进行断面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相关、聚类和方差分析。结果:男生感知的竞争、学习负担大于女生(2.44±0.72/2.21±0.73,2.13±0.66/2.00±0.63,t=3.64、2.33,P<0.01、0.05),但学校满意度评分低于女生(4.32±1.24/4.65±1.16,t=-3.17,P<0.01);城市学生的师生关系、家庭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评分低于乡镇(2.73±0.80/2.94±0.73,4.93±1.28/5.32±1.07,3.24±0.99/3.65±1.05,4.09±1.20/4.29±1.05,t=-2.97、-3.86、-4.58、-2.06,均P<0.05);除学习负担、家庭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以外,其他方面均存在年级差异(F=3.63~33.19,P<0.05),大体上呈年级越高评分越低的趋势;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纪律和竞争与学生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r=0.13~0.47,P<0.01),而学习负担与学生的家庭、学校、学业、自由和环境满意度呈负相关(r=-0.20~-0.09,P<0.05);班级环境可以分为良好型(26.8%)、一般型(48%)和问题型(25.2%)三种,学生生活满意度在不同班级环境类型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0~47.81,P<0.01),表现为班级环境越差,生活满意度越低。结论:中学生班级环境与生活满意度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