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附10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03年1月105例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患者资料.男83例,女22例.年龄32~78岁,平均60岁.随访时间9~82个月,平均40.5个月.结果 发生远期并发症27例(25.7%),其中导尿插管困难4例(3.8%),3例行尿道扩张后治愈,1例再次手术利用末段回肠重建输出道;贮尿囊结石5例(4.8%),4例行贮尿囊切开取石治愈,1例无自觉症状者未行处理;贮尿囊穿孔1例(0.9%),行手术修补后痊愈;贮尿囊过度扩张1例(0.9%),行贮尿囊缩小术;肾积水8例(7.6%),合并输尿管返流1例,合并下段输尿管狭窄4例,其中2例行狭窄段输尿管切除再吻合,1例术前为氮质血症者发展为尿毒症需行规律血透;血氯增高7例(6.7%),1例出现高氯性酸中毒需长期口服碳酸氢钠;单纯表现为症状性泌尿系感染1例(0.9%).27例中另合并症状性泌尿系感染10例,根据尿培养结果予敏感抗生素治愈.结论 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多与症状性泌尿系感染相关,积极防治泌尿系感染,规律、充分的贮尿囊冲洗及定时清洁导尿对远期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较为难治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复发率高。近年来,随着革兰染色阴性(G~-)双球菌等所致性病的蔓延,慢性前列腺炎不但发病率有所增高,而且治疗也变得复杂化了。我科对9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以抗生素单用或联用治疗,借以探讨提高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的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94例,年龄17~52(平均32.6)岁。病程2周~7年。其中73例承认有不洁性交史(77.6%)。诊断标准:①曾患尿道炎和(或)急性前列腺炎,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HyTK基因转移对人膀胱癌的治疗作用,采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转移联合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对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导了HyTK基因的人膀胱癌细胞株EJ细胞(EJ/TK)进行体外杀伤。对分别培养及混合培养的EJ细胞及EJ/TK细胞,用不同浓度GCV进行处理,然后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及测定活细胞数量。结果:在GCV作用下,EJ细胞形态及数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而EJ/TK细胞受到GCV明显杀伤,细胞形态破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含10%EJ/TK的混合培养细胞就可观察到很明显的杀伤作用。表明:转导HyTK基因的EJ细胞获得了对GCV的敏感性,并存在很强的“旁观者效应”。提示HyTK基因转移联合GCV可能适用于人膀胱癌治疗。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4岁,1994年2月发现右乳包块约黄豆大小,在外院行切除术,病理示:“乳腺癌”。2000年右侧乳腺包块复发并逐渐增大,出现皮肤破溃、出血,于2001年4月再次行病理活检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同年9月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并反复肉眼血尿,于2001年12月18日首次入我院。查体:轻度贫血貌。右乳可见一约3cm×4cm的肿物,质硬,高出胸壁约2cm,基底可推动,表面皮肤破溃,创面呈鱼肉样,触之有少量渗血。腰腹部无明显阳性体征。CT示:膀胱右侧壁可见约5.0cm×4.0cm×4.0cm大小的肿物。膀胱镜检见膀胱底壁右侧大片绒毛状赘生物生长,范围约7.0cm×7.0cm,…  相似文献   
5.
吡柔比星腔内灌注致膀胱挛缩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7岁。因尿频、尿急、尿痛6个月于2005年3月28日入院。膀胱镜检示三角区大量滤泡增生,呈“铺路石”样改变。活检病理示腺性膀胱炎。行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术,术后第5天开始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THP)20mg加30ml蒸馏水,保留30min,1次/N。前5次灌注顺利,第6次灌注后患者自行保留4h排出,随即感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灼痛,每次尿量约100ml,伴下腹部胀痛,排尿后减轻,服用泌尿灵、可乐必妥、诺石帕等药物治疗3周症状无好转,于2005年6月1日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6.
良性占位性病变误诊为肾癌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提高肾脏良恶性占位的诊断水平 ,降低误诊率。 方法 肾占位性病变患者 12例 ,年龄 35~ 6 9岁 ,平均 5 2岁。腰部胀痛不适 9例 ,其中 2例伴全程血尿 ;体检超声偶然发现肾脏占位 3例。术前均行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肾癌。 结果  12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 7例 ,提示为肾脏良性占位 ,行肿块剜除或单纯肾切除术 ;按肾癌行根治术 5例 ,术后病理均为肾脏良性病变。随访 1~ 3年 ,无复发。 结论 临床医师不应过高评价CT及超声等影像检查的诊断学意义 ,对无法确诊病例可行手术探查 ,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提高确诊率。多数误诊的良性肾占位与肾癌的影像学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癌相关抗原G250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瘤苗体外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特异性抗肾癌免疫效应.方法 自健康人外周血中提取单核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刺激活化、经肾癌相关抗原G250致敏(同时设未致敏的DC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细胞和T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MTT检测肾癌相关抗原G250致敏的DC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以及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不同靶细胞(肾癌细胞株786-0、肺癌细胞株A549)的杀伤活性.结果 两组细胞均高表达CD40、CD80、CD83、CD86、HLA-DR,较低表达CD1a,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经G250蛋白致敏的DC激发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强于未致敏组的DC,由其激活的CTL对786-0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对A549细胞均无明显杀伤活性.结论 肾癌相关抗原G250致敏的DC瘤苗体外可有效的诱导特异性抗肾癌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溶瘤病毒与丝裂霉素联合应用对膀胱癌T-24细胞体内外生长的抑制效应和机制.方法 将溶瘤病毒不同的感染复数或与丝裂霉素(0.1 mg/L)联合应用,通过细胞生长抑制实验及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其对膀胱癌T-24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 与单独应用相比,溶瘤病毒与低剂量的MMC联合可明显抑制T-24细胞体外生长,诱导T-24细胞凋亡,裸鼠体内肿瘤发生时间延迟,4周后肿瘤体积与单独应用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体外处理结果一致.结论 溶瘤病毒与MMC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MMC对T-24细胞的杀伤作用,进一步提高膀胱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尿道球部多发巨大结石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2岁。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稍受限,尿线略变细;自己能于会阴部触及肿物,可活动;肿物移动后常可排尿顺畅,无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因症状不重,一直未进行诊治。2005年3月到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尿道结石,于2005年4月25日以“尿道结石”收入我科。入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2例肾细胞癌组织中HIF-1α及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肾细胞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57.1%,癌旁及正常组织不表达;肾细胞癌VEGF阳性表达率为61.9%,与癌旁及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癌转移患者与无癌转移者HIF-1α、VEGF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HIF-1α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Kappa=0.41,P〈0.01)。结论HIF-1α在肾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与VEGF有相关性,有望成为判断肾细胞癌转移和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HIF-1α是VEGF表达的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