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析超声造影(CEUS)技术对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为后续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价总有效率、病灶增强方式、时间、强度。结果:CEUS总有效率优于CT诊断;治疗后增强时间长于治疗前,增强强度低于治疗前。结论:超声造影可显示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残留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及未灭活区域等,可以作为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在肢端水肿患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32例肢端水肿行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给予中药外敷,比较两组水肿消退效果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24、48 h水肿消退效果及周径差均优于对照组(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6.000,P=0.040)。结论:中药外敷对肢端水肿患者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华佛综合征的临床诊治要点,以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尸检法医鉴定的华佛综合征3例的临床及尸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以皮肤淤点或淤斑就诊,误诊为过敏性紫癜及过敏性休克;1例以咳嗽、喘息及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3例均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很快死亡,尸检并法医病理诊断为流行性脑膜炎并急性肾上腺功能衰竭(华佛综合征)2例,急性肾上腺功能衰竭(华佛综合征)1例。结论本病临床少见,病情进展快,易误诊。临床上一旦明确华佛综合征诊断,治疗应争分夺秒,若发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应尽早使用肝素及抗纤维蛋白原溶解药物,积极抗休克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交通颅脑撞击损伤在交通事故中很常见,但由于旋转致伤实验装置复杂,旋转角加速度难于准确控制,因此颅脑旋转运动与颅脑损伤之间的关系及耐限还有待研究。针对上述技术瓶颈,本研究设计并构建了颅脑旋转碰撞实验平台。空载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气体输出压力为200 k Pa时,角加速度峰值为(19 615.2±75.9)rad/s~2;气体输出压力值为400 k Pa时,角加速度峰值为(45 565.7±315.2)rad/s~2。通过空载实验测试验证,该平台在不同输出气压时均能获得稳定可调节的角加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体表膀胱及骶神经电刺激联合冷热交替膀胱冲洗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5例SCI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表电刺激+冷热冲洗组、体表电刺激组和常规组3组,每组1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无菌性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体表电刺激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体表膀胱及骶神经电刺激;体表电刺激+冷热冲洗组在体表电刺激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冷热交替膀胱冲洗。对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及停止导尿时间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膀胱容量多于治疗前、残余尿量少于治疗前(均P<0.05);体表电刺激+冷热冲洗组及体表电刺激组的膀胱容量明显多于常规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常规组(均P<0.05);体表电刺激+冷热冲洗组的膀胱容量明显多于体表电刺激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体表电刺激组、停止导尿时间短于体表刺激组(均P<0.05)。体表电刺激+冷热冲洗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6.7%,体表电刺激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40.0%,常规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46.7%,体表电刺激组及常规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体表电刺激+冷热冲洗组(均P<0.05)。结论体表膀胱及骶神经电刺激联合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法能有效地减少SCI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残余尿量,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并缩短导尿时间,有效地促进了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自然演变过程,为其外科干预指征的把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3年内有连续超声资料的20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分析其病变的大小、数目的超声影像学动态变化特点。结果:20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中,单发79例(39.5%),多发121例(60.5%);息肉直径≥5 mm113例(56.5%,其中单发45例),5 mm 87例(43.5%),无1 cm者。在3年的随访中,息肉缩小8例,消失10例,不变161例,三者占总数的89.5%(179/200),息肉增大21例(10.5%),但均未超过1 cm;53例由单发息肉变为多发息肉,6例由多发息肉变为单发息肉。结论:绝大多数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生长非常缓慢,为良性病变,可定期随访观察,无需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一种减速撞击装置,对小动物肝脏减速撞击过程中的受力方式进行研究,以便对汽车交通事故中驾乘人员可能存在的肝脏损伤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通过肝脏自身的粘性将其置放于一可移动撞击平台上.此外.无其它约束。之后,使肝脏随同移动平台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并撞击一固定台面。通过对撞击前后的肝脏照片情况进行比对.可以明确肝脏的损伤方式进而确定肝脏的受力方式。结果:在肝脏的减速撞击过程中.在对冲部位出现了明显的撕裂伤,该部位的伤情也是整个肝脏最严重的伤情所在位置。此外,在肝脏的撞击部位未见明显的撕裂伤。提示,在肝脏的减速撞击过程中,其对冲部位受到了相对较大的拉伸应力的作用。讨论:一般而言,生物体软组织的抗拉伸致伤的性能较弱,而其抗压缩致伤的性能相对较好。因此,在肝脏的减速撞击过程中,其对冲部位在较大的拉伸应力的作用下易于损伤并且往往是最严重的损伤发生的部位。结论:该装置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于肝脏减速撞击损伤机制的研究。在交通事故中,组织器官对冲部位潜在的撕裂伤产生的可能性往往是最大的,这部分组织需要得到更多更有效的保护。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这种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应是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杨光瑜  尹志勇  赵辉  刘盛雄  刘军  车兴平  谢静茹 《创伤外科杂志》2011,13(3):285+289-285,F0003
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图、照片,询问笔录,伤者照片、病历资料,通过比对,分析伤者右股骨骨折和右股动脉断裂是由于轿车撞击造成的还是货车碾压或轮胎挤压造成.分析结果表明,伤者是因轿车撞击导致右股骨骨折,骨折形成的锐利尖角加上碰撞造成的牵拉导致右股动脉断裂;货车与伤者有擦挂,但不至于导致右股骨骨折及右股动脉断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