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方法:对138例符合CCMD-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调查患者的饮酒史,肝功能及电解质情况.结果:85 例(61.6%)患者心电图发生改变,主要心电图异常改变的顺序为: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较多见,治疗时应注意躯体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首次躁狂发作转相抑郁发作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转相规律。方法:对115例首发躁狂症住院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后第2周、第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应用躁狂量表(BRMS11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17项)、大体评定量表(GAS)进行评估,并对评估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例患者在一年中发生转相,出现抑郁发作,占16.5%,且其入组时的首次HAMD评分较未发生转相患者的HAMD评分高(13.1±8.7VS5.5±2.9,P〈0.05)。结论:首发躁狂症患者发生转相出现抑郁发作的风险与病程初发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三年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年首诊为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的病人三年后仍维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进行逐个随访面谈,对其目前情况进行BPRS量表评分,如BPRS量表评分≤35分,且病人近亲属认为近三个月病情稳定,计为病情稳定组,不能同时满足两项条件的病人计入病情不稳定组,检索两组病人的病历资料,对其基本情况八项及干预治疗四项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是否在婚、家族史、病前性格、不良嗜好、复诊次数、住院治疗、用药品种及坚持服药对疾病转归有重大影响。结论: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控制,特别是干预治疗措施的到位,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女大学生对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IAPS)中不同类型性图片(异性恋夫妇性图片、男性性图片、女性性图片)认知加工的神经机制差异.方法 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比较18例正常女性观看中性图片和不同类型性内容图片时N2、P3及PSW波幅的差异.结果 异性恋夫妇性图片诱发,前额区N2[(0.99±1.69)μV]成分、顶区P3[(17.27±1.45)μV]成分最大,其次是男性性图片[(-0.02±1.83)μV,( 15.92±1.26) μV],再次是女性性图片[(-0.22±1.56)μV,(15.49±1.34)μV],且N2、P3波幅在异性恋夫妇性图片和女性性图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异性恋夫妇性图片[(15.22±1.98)μV]与女性性图片[(14.53±1.75)μV]诱发的PSW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大于男性性图片[(10.93±2.60)μV](均P<0.05).结论 高度暴露的异性恋夫妇性图片诱发女性最强的性唤起及消耗最多的注意资源,性唤起维持时间也最长.  相似文献   
6.
平板运动试验不同时段QT离散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QT离散度(QTd)和校正QT离散度(QTcd)在平板运动试验(TET)时是否随心肌缺血的诱发而增大,以及选择那一时段的QTd、QTcd值作为判断标准。方法随机测量100例TET阳性者的运动前、运动中心率最高时、运动中或后ST压低最大时及运动后2分钟的QTd、QTcd,并与100例TET阴性者作对比研究。结果阳性组运动中心率最高时、运动中或后ST压低最大时及运动后2分钟的QTd、QTcd较运动前显著增大(P<0.01),尤以运动致ST压低最大时为明显,而阴性组运动心率最高时、运动后2分钟的QTd、QTcd与运动前比较无明显增大(P>0.05)。结论TET中QTd、QTcd的变化或无变化与ST改变有良好的相关性,QTd、QTcd值增加可作为TET结果判定的新的参考指标,QTd、QTcd值的选择应以ST压低最大时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心理干预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将入院治疗的283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83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40)和对照组(n=143),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心理干预措施,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对疾病认知变化情况和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精神病人故意杀人案的特点.方法:对3年中63例故意杀人案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比较.结果:在无刑事责任能力组中,被鉴定人多为男性,多无作案前预谋,全部患有精神疾病且多为精神分裂症,与有刑事责任能力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使用作案工具则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刑事责任能力的被鉴定人有不同的特征,积极治疗精神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是减少精神病人行凶杀人,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展特殊工娱治疗对患者心理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对78例住院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基础上针对性的开展特殊工娱治疗。两组均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在入院时评定一次,治疗6周以上者出院时评定一次,未满6周者脱落。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DSQ各项因子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时对照组DSQ因子中不成熟因子、中间型因子、成熟因子有明显改善(P〈0.05)。而掩饰因子改善无差异性(P〉0.05)。而研究组在出院时,患者治疗后不成熟因子、成熟因子、中间型因子、掩饰因子分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P〈0.001)。二组患者治疗后DSQ各项因子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开展特殊工娱治疗更能够改善病人的防御方式,从而巩固病人疗效及改善预后,提高心理应激能力及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友辅导"干预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自知力、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在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7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加以"病友辅导"干预;选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量表(MAR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作为测评工具,在干预前、干预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进行评定,分析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结果:(1)研究组实际完成45例,对照组实际完成47例.(2)PANSS评分干预前后存在时间效应(F时间=16.95,P<0.01),2周末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3.17,P<0.01).(3)ITAQ评分干预前后存在时间效应(F时间=23.29,P<0.01)、分组效应(F分组=11.73,P<0.01)、交互效应(F交互=32.81,P<0.01),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MARS评分干预前后存在时间效应(F时间=37.73,P<0.01)、分组效应(F分组=14.25,P<0.01)、交互效应(F交互=20.16,P<0.01),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友辅导"干预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治疗阶段症状改善具有快速起效的辅助作用,在8周的干预期间能持续提升自知力水平、增强服药依从性,初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