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针刺镇痛中有衣的大致密核心小泡(CLDV)通过非突触部位胞吐递质参与疼痛的调节,为疼痛生理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取大鼠的“人中”、“四白”穴进行针刺镇痛,并将针刺显效时间分别延长至0.5、1、2、3、4小时,各组动物时间一致,立即杀死取材,制作电镜样品,电镜下观察、记录各针刺时间段内动物延髓三叉神经脊束交状质亚核中间部分神经元的CLDV于非突触部位的胞吐影像。结果:在三叉神经脊束交状质亚核内发现了各阶段CLDV的胞吐影像,实验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别(P<0.01)。结论:在针刺镇痛中CLDV借助其非突触部位胞吐内含的递质参与了针刺中痛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证实大颗粒小泡(LGV)参与突触传递的学说、为痛觉生理学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用形态和机能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延长针刺时间后LGV在抑痛过程中于突触部位的胞吐。方法:用辐射热致痛、针刺镇痛,并延长针刺时间,电镜下观察、记录了LGV于突触部位的胞吐。结果:观察发现,实验组动物中枢神经内有较多的LGV于突触部位胞吐其内含的递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高频率、较长时间的针刺过程中LGV于突触部位的胞吐增加。结论:LGV可能通过于突触部位的胞吐参与了痛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3.
半吻合、半埋入法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半吻合,半埋入法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方法。方法:首先于骨骼肌 上在选定肌桥的两端各做一“丁”宁形切口,横切口与肌桥长轴垂直,纵切口则与其平行,深度以能将神经断端埋入为宜,然后,将神经远,近端分别埋入相应的两个纵切口内,神经断端浅部一半的神经外膜与横切口处的肌外膜对齐,并做缘对缘吻合,纵切口处的肌外膜彼此吻合,结果:手术难度降低,时间缩短,吻合牢靠,神经纤维于肌束间隙,外膜下顺利通过肌桥与远端吻合,功能得到恢复,结论:半吻合,半埋入法是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理想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考试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高校教学改革掀起了一股网络化、数字化的热潮。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在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1])。伴随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教学改革,网络考试的形式也迅速被广大高校所接受。本校在2014年开始推行网络考试。解剖学作为本校第一批实行网络考  相似文献   
5.
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方法:首先于骨骼肌上在选定肌桥的两端各做一“丁”字形切口,横切口与肌桥长轴垂直,纵切口则与其平行,深度以能将神经断端埋入为宜,然后,将神经远、近端分别埋入相应的两个纵切口内,神经断端浅部一半的神经外膜与横切口处的肌外膜对齐,并做缘对缘吻合,纵切口处的肌外膜彼此吻合。结果:手术难度降低,时间缩短,吻合牢靠。神经纤维于肌束间隙、外膜下顺利通过肌桥与远端吻合,功能得到恢复。结论: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是理想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