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四肢骨折内固定钻孔时钻头螺纹内自体骨屑回植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40例四肢骨折患者资料,男93例,女47例;年龄11~75岁,平均44.1岁.骨折类型:简单横形、短斜形、缺损较少的蝶形四肢骨干骨折或简单关节面骨折.根据骨屑是否回植分为回植组(术中收集钻头螺纹内自体骨屑重新回植入骨折吻合端)和未回植组(直接行钢板内固定手术),每组70例.术后随访通过骨折部位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骨屑回植组患者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5±0.3)个月]明显短于骨屑未回植组[(2.3±0.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骨屑未回植组患者骨折端愈合率[55.2% (37/70)]明显低于骨屑回植组[100% (7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 四肢骨折内固定时钻头螺纹内自体骨屑回植能明显提高骨折愈合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损伤与单纯骨盆骨折对男性性功能影响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10—2015-01诊治的40例男性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为单纯性骨盆骨折(A组),15例伴后尿道完全断裂(B组),所有患者采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对其勃起功能进行自我评价,测定时间为回顾创伤前、创伤后;对IIEF-5评分21分的患者进行夜间勃起(NPT)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B组均发生了勃起功能障碍(ED),受伤前后IIEF-5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将2组受伤后IIEF-5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B组不同年龄段患者受伤后IEF-5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NPT检测,2组N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损伤的患者与单纯骨盆骨折患者相比更易发生勃起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骨棘球蚴病在放射治疗后棘球蚴囊的病理改变,探讨放射治疗骨棘球蚴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羊肝脏中无菌取出子囊,剪碎、去除囊皮,用0.9%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沉淀,反复3次,HE染色计数,制成含头节为12×106个/L的混悬液20ml.健康子午沙鼠(简称沙鼠)140只,雌雄各半,鼠龄2~3个月,体质量(38±6)g.将含棘球蚴头节悬液按每只0.2 ml注入沙鼠后腿胫骨骨膜下,12个月后拍摄X光片.根据接种部位骨骼破坏情况,以沙鼠后腿胫骨有明确锯齿状骨质破坏为纳入标准,选取沙鼠骨细粒棘球蚴病动物模型72只,雌雄各半.将72只沙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40贝可勒尔放射(Gy)组、50 Gy组、60Gy组,每组18只,雌雄各半.采用分次放疗法,分5次进行,每次放疗间隔2d,照射剂量率为300 cGy/min.放疗后处死各组沙鼠,无菌条件下取出放疗区骨内细粒棘球蚴囊,用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抽取囊内囊液,将囊液用0.9%的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沉淀,取最后沉渣,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头节形态及活动情况.结果 对照组囊液中细粒棘球蚴头节形态、活动正常;40 Gy组细粒棘球蚴头节形态尚正常,活动较对照组差,但未被红染;50 Gy组细粒棘球蚴头节形态异常、变形萎缩、红染;60 Gy组细粒棘球蚴头节红染、变形,且有碎裂迹象,周围有不明颗粒包绕.光镜下,对照组照射区细粒棘球蚴囊角质层、生发层育囊及原头节组织学结构基本正常;40Gy组以细粒棘球蚴囊变性为主,结构失常,角质层广泛水肿,生发层变薄,育囊少见;50 Gy组角质层广泛断裂,且生发层部分出现水肿,屈曲皱褶明显,细胞减少,少见育囊及头节;60Gy组以细粒棘球蚴囊坏死为主,角质层广泛断裂,角质层与生发层分离,生发层萎缩、紊乱,未见育囊及头节.电镜下,对照组细粒棘球蚴囊角质层结构清晰,微绒毛排列整齐,生发层细胞及细胞器结构、形态正常;40 Gy组细粒棘球蚴囊生发层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微绒毛内微丝及内容物减少;50 Gy组细粒棘球蚴囊微绒毛基本消失,核膜模糊不清,内质网、线粒体扩张,淋巴细胞核染色质结块边集,呈环状排列;60Gy组微绒毛基本消失,核膜界限不清破裂,部分核仁碎裂、边集,内质网广泛扩张,线粒体固缩及明显空泡变,淋巴细胞核染色质结块边集,溶酶体及巨噬细胞出现.结论 放射治疗可破坏骨棘球蚴囊的形态与结构,放射活度在50 Gy时对棘球蚴具有致死作用,放射方法治疗骨棘球蚴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AO/ASIF锁骨钩钢板与常规手术方法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1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采用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对19例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用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的11例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伤13感染,1例术后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应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的19例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伤13感染,1例术后螺丝钉断裂.1例术后钢丝断裂.3例术后肩锁关节复发脱位,3例术后出现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结论:AO/ASIF锁骨钩钢板设计合理,符合肩锁关节的解剖生理特征.其疗效优于常规手术治疗的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尚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6.
双膝半月板钙化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患者 ,女 5 9岁 ,10d前行走时不慎扭伤左膝 ,当即剧烈疼痛 ,随后出现肿胀不能行走。卧床休息 1周后疼痛、肿胀减轻 ,但是行走时仍疼痛。故来本院就诊 ,门诊以“左膝半用板损伤”收入院。患者既往曾患糖尿病 8年 ,风湿性关节炎 2 0余年。查体 :一般情况良好 ,头颅五官无异常 ,心、肺、腹正常。脊柱生理弯曲存在 ,活动尚可。轻度跛行 ,左膝肿胀 ,浮髌征( )、内侧关节间隙压痛 ( )、麦氏征 ( ) ,活动度 (10 0° -30°-0°)。右膝活动自如 ,无压痛 ,浮髌征 (-)。辅助检查 :X线片示 ,双膝后关节囊亦部分钙化 (图 1)。腰椎正侧位片见骨关节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pilon骨折患者33例,其中对19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术后平均1年的随访。结果:按Helfet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13例Ⅱ型损伤的病人中,优良率84%,Ⅲ型损伤的6例中,优良率62%,总优良率为78%。术后骨折复位影像学标准解剖复位12例,复位一般6例,复位差1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2周~52周,平均15.2周,其中骨折延迟愈合3例。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疗效确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胸腰段椎管内硬脊膜囊肿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46岁。因双下肢麻木不适2年 ,加重 5个月 ,以“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收入院。 2年来感足底不适、双踝麻木 ,近 5个月来双侧小腿外侧麻木 ,左小腿肌萎缩 ,左踝不能背伸。无外伤史。查体 :一般情况尚好 ,脊柱生理弯曲存在 ,无侧弯及压痛 ,无局部多毛及色素沉着。双下肢等长 ,大腿周径两侧相等 ,小腿周径左侧少 2cm。双侧小腿外侧、足背外侧感觉减退。膝腱反射左侧较右侧弱 ,无病理反射。肌力 :左侧股四头肌、腓骨肌、踝关节屈肌群Ⅴ级 ,长伸肌Ⅳ级 ,踝关节伸肌群Ⅲ级 ;右侧下肢肌力正常。实验室检查 :血、尿、便常规正常 ,碱性磷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男性复杂骨盆骨折的疗效及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77例男性复杂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改良Stoppa入路组(20例)、髂腹股沟入路组(31例)、前后联合入路组(26例),术后1年采用国际勃起功能问卷5(IIEF-5)评估性功能,采用Majeed评分评估患者骨盆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Stoppa入路组、髂腹股沟入路组及前后联合入路组IIEF-5评分、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Stoppa入路组Majeed评分高于前后联合入路组[(88.15±9.54)分vs.(79.58±11.89)分](P<0.05)。结论 对于男性复杂骨盆骨折,不同手术入路对性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在疗效方面,改良Stoppa入路优于前后联合入路。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与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是近年来较流行的修复骶骨骨折的微创方法,但因缺少相关循证医学支持,临床上对于选择何种术式存在分歧。 目的:对比经皮骶髂螺钉与经皮重建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修复TileC型骶骨骨折的效果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单侧TileC型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37例行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X射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并依据Matta标准和Majeed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6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组,但手术风险更大,对技术要求更高,适合有经验的治疗小组应用;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在临床疗效方面虽不如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但在手术时间、X射线暴露次数方面更优,且操作相对简单,便于基层医院推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