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富含Gla蛋白(GRP)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钙化(CAC)程度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选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并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12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脉钙化组52例、冠脉钙化组68例,依据CAC程度分为轻度23例、中度18例、重度27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随访1年(失访10例)后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两个亚组:发生组15例、未发生组43例。分析血清GRP水平与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载脂蛋白(Apo)B、碱性磷酸酶(ALP)]、CAC程度相关性及影响CAC的危险因素。分析GRP对CAC程度、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冠脉钙化组血清GRP水平<非冠脉钙化组<对照组,重度钙化<中度<轻度,差异显著(P<0.05);血清GRP水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且与CAC程度、TG、LDL-C、ApoB、ALP呈负相关(P<0.05);吸烟、糖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9年肠道病毒71型广州分离株GZHY09的全基因组序列,并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结论从GenBank上选不同地区的EV71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相互重叠的覆盖病毒整个基因组序列的12对引物,采用RT-PCR扩增出12个基因片段,通过测序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并参考国内外各EV71基因型的分离毒株,用MEGA4软件进行进化树分析,用DNAStar软件中的MegAlign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2个重叠基因片段序列拼接获得EV71全基因组序列,共7404个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VP1区,GZHY09株与中国大陆的Anhui08、Zhejiang08、Shenzhen08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高,其中以Anhui08最高(97.7%)。结论 GZHY09属EV71病毒的C4亚型,与近年我国大陆地区流行的EV71株在进化上属于同一基因型,与Anhui08、Zhejiang08、Shenzhen08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2010年广州市分离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和2009年中国大陆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的变异情况,为甲型H1N1流感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广州市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病人的咽拭子标本,用H1N1流感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扩增分离到的H1N1病毒HA片段,测序后与2009年的H1N1毒株进行比对和分析,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抗原位点和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426份标本,甲型流感阳性211份,其中H1N1流感4株,与2009年分离的甲型H1N1流感相比,有12个氨基酸碱基位点发生了有意义突变,其中6个位点位于抗原位点上;4株毒株HA基因145位氨基酸都发生了变异;其中2株毒株在第180位氨基酸位点的抗原位点发生了变异。进化分析表明4株毒株与2009年中国大陆分离的8株毒株进化关系较远。结论 2010年广州市甲型H1N1毒株与2009年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异。HA基因145位和180位氨基酸位点变异对H1N1毒株抗原变异有重要意义。本文分离的A/Guangdong/ZS03/2010(H1N1)和A/Guangdong/ZS01/2010(H1N1)毒株可能已经发生了抗原性漂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金属β-内酰胺酶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流行状况及其流行亚型,完善广州地区金属β-内酰胺酶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法和双纸片增效法对164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的菌株,采用PCR检测5类金属β-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IMP家族、VIM家族、GIM-1、SPM-1和SIM-1),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检测到的金属β-内酰胺酶亚型进行比对分析并制作分子进化树.结果:164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筛选出22株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的菌株,IMP阳性15株(9.1%),其中11株为IMP-9亚型,另外4株携带一个新的亚型,命名为IMP.25,VIMI阳性5株(3.0%),均为VIM-2亚型,未检测到GIM-1、SPM-1和SIM-1型金属β-内酰胺酶.结论: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已经出现多型化的特征,同时存在IMP型和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流行,本次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金属β-内酰胺酶亚型(IMP-25),为IMP家族金属p.内酰胺酶的多样性及其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中Ⅰ类整合子及携带的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整合子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状况及其主要类型,研究Ⅰ类整合子的结构特征并探讨其与细菌多重耐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检测3类整合子整合酶的编码基因,并扩增整合子的可变区,运用DNA测序技术分析整合子可变区的耐药基因及其排列顺序,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检测到的可变区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在20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中,15株检测到Ⅰ类整合子,未检测到Ⅱ类和Ⅲ类整合子,其中一株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全长序列含有Ⅰ类整合子整合酶、Aac A4氨基糖甙乙酰转移酶、IMP-25金属β-内酰胺酶、OXA-30 β-内酰胺酶和Cat B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编码基因及其相应的基因重组位点,GenBank登录号为EU588392,其中IMP-25为一个新的金属β-内酰胺酶亚型.结论 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存在的整合子类型是Ⅰ类整合子,并且该整合子可变区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盒,其中一个是金属β-内酰胺酶新亚型IMP-25,在分子水平上阐述了I类整合子参与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改良DCF(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巨野县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80例按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改良DCF方案,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CA199、CA724、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细胞迁移能力(CD9、CD63、CD151、CD168)、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ORR、DCR分别为62.50%、87.50%,高于对照组的40.00%、67.50%(P<0.05)。治疗后研究组CA125、CA724、CA199、CEA、CD151、CD16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9、CD63、CD3+、CD4+、CD8+、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后保留导管治疗患者的观察重点以及护理对策.方法:该院于2014年1月至今收治的肿瘤患者中,将经过综合评价及结合外科会诊意见确定保留导管治疗的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治疗过程中的观察方法与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2例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后保留导管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并顺利拔管,经复查血管内均未见明显异常,随访1年中未发生血栓复发.结论:正确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可以保证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后行保留导管治疗患者的安全,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PICC相关性血栓诊治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淋巴囊肿是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选择术中局部应用生物制剂(如纤维蛋白封闭剂、明胶凝血酶基质和氨基丙烯酸正丁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腹膜开放法、网膜成形术、术后应用奥曲肽及术后使用中药大黄、芒硝外敷联合内服等多种方法可降低术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术、中药大黄、芒硝外敷和超声介导下注入硬化剂(乙醇、聚桂醇和博来霉素等)是目前治疗淋巴囊肿的常用方法。此外,饮食调整和手术治疗也是治疗淋巴囊肿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总结近年来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术中和术后预防及治疗盆腔淋巴囊肿的多种方法,对比分析其有效性及优缺点,从而总结出降低淋巴囊肿发生率及提高淋巴囊肿治愈率的有效方法,为临床促进淋巴漏口的愈合及预防淋巴囊肿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2010年广州市分离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和2009年中国大陆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的变异情况,为甲型H1N1流感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广州市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病人的咽拭子标本,用H1N1流感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扩增分离到的H1N1病毒HA片段,测序后与2009年的H1N1毒株进行比对和分析,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抗原位点和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426份标本,甲型流感阳性211份,其中H1N1流感4株,与2009年分离的甲型H1N1流感相比,有12个氨基酸碱基位点发生了有意义突变,其中6个位点位于抗原位点上;4株毒株HA基因145位氨基酸都发生了变异;其中2株毒株在第180位氨基酸位点的抗原位点发生了变异。进化分析表明4株毒株与2009年中国大陆分离的8株毒株进化关系较远。结论 2010年广州市甲型H1N1毒株与2009年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异。HA基因145位和180位氨基酸位点变异对H1N1毒株抗原变异有重要意义。本文分离的A/Guangdong/ZS03/2010(H1N1)和A/Guangdong/ZS01/2010(H1N1)毒株可能已经发生了抗原性漂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010年从广州市分离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与2009年中国大陆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变异情况,为甲型H1N1流感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2010年广州市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标本,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扩增分离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片段,测序后与2009年的H1N1毒株进行比对和进化分析,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耐药位点和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 194份咽拭子标本,检测到甲型流感病毒阳性327份,其中H1N1流感病毒6株,与2009年分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比,有16个位点发生了有义突变,3个位点和NA活性相关,其中222位氨基酸的变异位于NA活性位点上。结论成功扩增了2010年广州市6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NA基因并测序,未发现H275Y耐药位点的变异。3毒株在NA活性位点222位、228位和425位等氨基酸位点处发生了变异,需继续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