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骨代谢及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行钙尔奇D联合唑来膦酸盐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仙灵骨葆胶囊治疗。于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疗程后及6个疗程后,测量患者的腰椎正位(L2-4)和右股骨颈的骨密度(BMD),并检测患者的骨代谢指标包括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及骨转换指标包括骨钙素(OC)和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 同时,分析BMD与OC、CTX-1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BMD较治疗前均增加(P均<0.05),但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BMD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OC均较治疗前上升(P均<0. 05)、CTX-1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 05);但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OC、CTX-1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 0. 05)。BMD与OC呈正相关性(r = 0.352,P =0.21),与CTX-1呈负相关性(r = -0.453,P =0.017)。结论 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显著,能有效增加患者的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及骨转换状态,控制骨量减少;且OC、CTX-1与患者BMD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 POP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膝骨关节炎的综合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斌武  覃裕  杨梅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234-1235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保守治疗常采用口服消炎镇痛及活血化瘀类药物,效果并不满意。自2002年以来,我科采用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然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及配合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膝骨关节炎12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其中男27例,女98例。年龄在38~86岁。发病部位:左膝52例,右膝47例,双膝26例。病程5个月至23年。临床症状以膝周疼痛为主,行走时疼痛加重,尤以上下楼梯时明显,局部压痛、肿胀,不同程度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伴…  相似文献   
3.
目的:急性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所引起的剧烈疼痛,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痛症之一,本文报告我科近5年来以神经阻滞治疗治疗45例AHZ及18例PHN,并取得满意疗效。方法:针对不同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神经阻滞,同时给予以其它治疗措施。结果:45例AHZ全部治愈,未遗留PHN;PHN治愈10例,好转7例,1例无效,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AHZ及PHN患者经过精确定位的神经区域神经阻滞治疗后,疗效确切且疗效稳定,说明了该疗法是治疗AHZ及PHN较为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颈源性头痛头晕是临床常见症状,是颈椎退变、小关节增生及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导致椎动脉血流改变或上位颈神经卡压所致。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09年11月共收治96例该类患者,经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椎旁注射治疗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侧经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共39个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椎体,在C臂X光机透视下,均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并对疗效进行观察评估.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和消失,椎体高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经双侧椎弓根(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有很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效果好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6.
神经阻滞和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来说,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病人,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其病程不很长,多在皮疹出现后3周内皮肤即能痊愈,疼痛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逐渐消失,但更多的因素可促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发生,如严重的HZ皮损、皮疹前存在前驱痛、过度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发热等[1].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唑来膦酸盐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对照1组21例和对照2组21例。观察组患者行唑来膦酸盐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对照1组患者行单纯的唑来膦酸盐治疗,对照2组患者行单纯的脉冲电磁场治疗。测量、评价并统计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正位 (L2-4)和右股骨颈骨密度(BMD)、疼痛程度(VA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同时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转换生物标记物,包括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血清骨钙素(OC)。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腰椎正位(L2-4)及右股骨颈 BMD值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 < 0. 05);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患者平均VAS和ADL评分均低于对照1组 和对照2组(P <0. 05);同时,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平均ALP、OC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唑来膦酸盐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快速缓解骨痛,且降低骨转换生物标记物水平,控制骨量减少。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海螵蛸支架:以中药海螵蛸为载体支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二者共同培养构建复合生物支架,经过各项生物安全性测评后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制作过程为:选用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0.25%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将细胞浓度调整为5×108 L-1,用移液枪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缓慢逐滴滴加于24孔板中的海螵蛸上,200 μL/孔,分2次缓慢接种,尽量不使细胞从材料上溢出,置于培养箱中培养4 h,待细胞充分黏附于海螵蛸支架材料后,缓慢逐滴加入培养液700 μL,将支架与细胞复合培养8 d,两三天换液1次。细胞毒性评估:是采用受试物与细胞共同培养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毒理学风险评估。生物材料应用于体内后,可能与体内细胞的细胞膜、细胞器、蛋白质合成、DNA合成等相互作用,产生细胞毒性。根据ISO10993-5标准,在复合支架应用于临床治疗前,需通过复合材料浸提液试验以测定其对细胞活性、功能、遗传的影响。  摘要背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修复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降解吸收性,许多学者在此方面也做了较深入的研究,但中药复合细胞生物支架的研究较少。目的: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螵蛸生物复合支架进行体外细胞毒性检测,评估复合支架的毒性等级,为临床应用生物支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照ISO标准按“材料面积∶浸提介质体积=3-6 cm2∶1 mL”制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螵蛸生物复合支架材料浸提液。制备L-929细胞悬液,将细胞浓度调整至1×107 L-1进行接种培养,设置阳性对照组(含苯酚的DMEM培养液)、实验组(材料浸提液)、阴性对照组(新鲜DMEM培养液)。培养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L-929细胞吸光度值,计算各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评估复合支架毒性等级。结果与结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吸光度值在不同时间点不完全相同(P=0.000 < 0.01),各时间点内比较,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 < 0.01);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螵蛸生物支架细胞毒性为1级。结果说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螵蛸生物支架无明显毒性作用,符合生物材料应用要求。  ORCID: 0000-0002-0003-6228(彭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性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P)经脉冲电磁场治疗前后PTH、25OHD2、25OHD3指标值的变化情况,探讨脉冲电磁场治疗POP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绝经后患骨质疏松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对象的血清PTH、25OHD2、25OHD3指标及骨密度( BMD)进行检测,对比分析治疗前2组对象的各指标值,分析PTH、25OHD2+25OHD3与BMD的相关性。同时,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其血清PTH指标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25OHD2、25OHD3指标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PTH与BMD呈负相关(r=-0.57,P<0.05);25OHD2+25OHD3与BMD呈正相关(r=0.68,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TH水平降低(P<0.05);血清25OHD2、25OHD3水平及BMD升高(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通过对POP患者血生化及骨代谢的调节,能够有效提高提高骨密度,起到治疗POP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来膦酸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内科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相关临床特征及分析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唑来膦酸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提示,PINP、β-CTX、BMD与发热骨痛发生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L1-L4骨密度BMD AUC=0.910,P<0.001,(95%CI:0.831~0.99);β-CTX AUC=0.984,P<0.001,(95%CI:0.733~0.961);PINP AUC=0.889,P<0.001,(95%CI:0.789~0.99);25-OH-D与发热骨痛发生存在弱相关,AUC=0.744,P=0.007(95%CI:0.087~0.426);年龄与发热骨痛存在相关性,AUC=0.906,P<0.001(95%CI:0.006~0.0.181),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研究提示:年龄与发热骨痛存在负相关,Rs=-0.672,P<0.001;BMI与发热骨痛存在正相关,Rs=0.623,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