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对确诊为胆道疾病的762例患者(男277例,女485例)进行血流变检测;结果表明.男性组患者血流变异常者186例,占82%;女性组383例,占7g%;绝大多数胆道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流变不正常。作者从中选择172例暂不适宜或本人拒绝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以中草药为主的非手术疗法1-3个月.随访后全部复查血流变.结果发现在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的同时.血流变参数(三项以上)亦基本恢复至正常值.表明有明显疗效者,在男性组为88%;女性组为91%。临床症状与血流变改变有明显相关性。胆道疾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摘要)@单云珠$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3000…  相似文献   
2.
100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检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肺心病,肺脑病常见的并发症与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逐渐为临床工作者所重视,已有不少报导,死亡率虽不尽同(24%—75%),总的来讲死亡率都很高。这主要是因为医生多在发现病人合并有DIC的症状或  相似文献   
4.
高粘血症见于许多疾病.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重要影响。在心、脑血管疾病时常伴有高粘滞血症.两者是否有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方法.共收集了57例无症状的高粘血症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23例.年龄在42~79岁,平均年龄57岁。对照组选择出年龄.性别相仿的无高粘滞血症的正常人54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0例,年龄在40~67岁之间,乎均53岁。 研究结果表明:在血流动力学的10个参数中.有6个参数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CO为毛.吕7土1。,瞩<。。1;of为丞.吕。土。。1,卜。。1;W瓦为;m …  相似文献   
5.
血液粘滞度与血脂浓度相关性的初步分析总医院临床病理生理裴爱萍杨巍伟刘欣已知,血浆脂质浓度升高,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均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近年来又证实,血液粘滞度(简称血粘度)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有密切关系。多数冠心病患者血液流...  相似文献   
6.
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是研究血液流动性、凝固性、血细胞间聚集性及粘弹性的一门新学科。目前国内对健康成人血流变学各指标正常值的报道逐渐增多,但对健康儿童血正常值的报道尚不多见。我们自1989年3月~1990年5月对144例(男78例、女66例)1个月至12岁健康儿童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测定,并统计出不同年龄组的正常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的以肾血流减少为特征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动物模型。方法:家兔双侧肾动脉不完全结扎造成肾缺血,20 min后恢复肾血流。检测动物在肾动脉不完全结扎前、后及恢复血流后的尿量、血清肌酐、电解质、血气分析并做肾脏病理学检查。结果:肾血流减少后,动物尿量明显减少,而血清肌酐水平显著升高;同期血清钾水平升高,pH降低,HCO3-及BE明显减少。恢复肾血流后尿量增多并逐步趋向正常;至恢复血流1 h时血清肌酐水平已降至正常,但代谢性酸中毒持续发展,血清钾水平降低后又有所回升。缺血20 min及恢复血流1 h和5 h的兔肾病理检查无明显改变。结论:双侧肾动脉不完全结扎法复制出的动物模型具有ARF的多重表现和功能性ARF的特点,体现了肾血流因素在ARF发生及治疗方面的临床意义,可供教学和科研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