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惠州市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为今后对青年学生开展宣教活动,完善宣教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表采用调查对象不记名自填问卷方式。调查的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情况、艾滋病知识、性行为经历、是否有吸毒及注射吸毒行为、接受有关预防艾滋病服务情况等。结果对外表健康的人可以是感染者的知晓率为89.8%,每次性行为都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艾滋病的传播危险的知晓率为75.4%,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可感染艾滋病的知晓率为97.0%,共用注射器可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为93.9%,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知晓率为40.3%,感染的母亲可传给胎儿的知晓率为91.1%。有性行为经历的占6.8%。获得艾滋病知识信息途径较单一,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及报刊杂志。结论惠州市青年学生对感染艾滋病的各种危险因素的知晓不全面,部分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也较低。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仍十分必要,学校应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力度以提高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肺炎症状的症候群的监测资料,通过对肺炎病例症状的监测,将肺炎查因病例与普通肺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以85例肺炎查因病例与108例普通肺炎病例为对象,比较两组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资料的差异。结果查因肺炎病例组和普通肺炎对照组的家禽养殖接触史(16/85vs9/108,χ2=4.64,P<0.05),气促(48/85vs34/108,χ2=12.15,P<0.01)和全身酸痛出现率(36/85vs18/108,χ2=17.04,P<0.01)、平均发热持续时间(8.46±8.10vs6.6±6.76d)(t=2.67,P<0.05)、出现低氧血症的例数(31/85vs22/108,χ2=6.19,P<0.05)、病灶高峰时平均受累肺叶数(1.8±1.2vs1.03±0.86,t=5.18,P<0.0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普通肺炎病例相比,肺炎查因病例有更多的家禽养殖接触史、发热、气促和全身酸痛等症状及低氧血症更明显,病灶范围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1—2012年惠州市狂犬病暴露人群及狂犬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广东省急性传染病监测信息平台系统》和《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中惠州市的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2012年惠州市狂犬病暴露69666例,年均暴露率为761.71/10万(69666/9145969)。其中男性42085例,女性27581例,男、女性年均暴露率分别为873.75/10万、637.06/10万,男性暴露率高于女性(P〈0.01);以15~44岁人群为主,占39.87%(27773/69666)。全年各个月份均有暴露,以6—8月较多,共占31.33%(21823/69666),呈现夏季高峰现象。全市5个县区均有暴露。犬伤暴露54186例(占77.78%)。2年共报告狂犬病发病23例,病例全部死亡,到犬伤处置门诊处理伤口的2例(占8.70%),注射过狂犬病疫苗的3例(占13.04%),但均未全程注射。结论2011_2012年惠州市狂犬病发病呈散发状态,发病率较平稳,但还应提高犬只兽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率,动物咬伤后,应严格做好伤口处理、疫苗接种和被动免疫制剂注射。  相似文献   
4.
惠州市吸毒人群危险行为及HIV、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惠州市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率,为探索与制订该人群的艾滋病(AIDS)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统一的调查表对2004年新进入惠州市强制戒毒所的所有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其吸毒及危险性行为的情况,同时抽取其3~5 ml静脉血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2 161名吸毒人员,其中以本市户籍的男性青年居多(占70.3%);注射吸毒的占吸毒人员的64.1%(1 386/2 161),其中有共用过注射器的占30.2%(419/1 386);有6.2%(134/2 161)承认曾通过钱或毒品交易与他人发生过性行为,但只有7.5%(10/134)的人自述每次都能使用安全套,从未使用安全套的则有56.0%(75/134);HIV抗体阳性率为1.2%(25/2 161);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3.5%(131/970)。结论惠州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较低,属于低流行,但吸毒人员的相关危险行为普遍存在,应加大宣传干预等工作力度,预防HIV从该人群向多性伴人群扩散。  相似文献   
5.
惠州市2006-2007年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了解惠州市动物伤人情况,寻找有关因素,为控制狂犬病疫情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07年期间在全市各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登记的所有狂犬病暴露人员情况进行常规的汇总统计分析.结果 惠州市2006-2007年狂犬病暴露人员男性略多于女性,年平均暴露率为23.4/万,6、7、8月狂犬病暴露人员较多,伤口部位主要在四肢,93.2%的暴露人员受伤后曾进行过伤口处理,暴露源动物以家犬为主,两年均有一犬伤多人事件.结论 惠州市2006-2007年狂犬病暴露率分别为22.7/万和24.1/万.预防暴露对防制狂犬病疫情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防制策略是控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需要政府、卫生、公安、畜牧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加强"管、免、灭".同时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暴露后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7—2011年惠州市居民伤害死亡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伤害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于医疗机构的病例,使用根本死因编码进行死因构成及顺位分析。结果2007—2011年惠州市居民伤害死亡1414例,占总死亡12.42%,居死因顺位第3位。伤害死亡主要发生在青壮年(占74.05%),是5—44岁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占总死亡27.84%~32.03%)。居民伤害死因顺位前5位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运输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合计占79.92%,其中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39.04%。结论2007—2011年惠州市死于医疗机构病例分析提示,伤害是惠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危害青壮年人群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政府应根据伤害死亡谱和目标人群制订有效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高危行为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影响因素,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惠州市2015—2016年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咨询检测的223例MSM进行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特征调查,检测其HIV抗体,了解其高危行为,分析HI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艾滋病知识知晓率79.8%。HIV抗体阳性率10.8%(24/223)。单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同性性行为中的性角色、最近1次肛交时使用安全套、最近6个月肛交时自己出血和对方出血等因素与HIV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近6个月肛交时自己出血(OR=4.29)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最近1次肛交时使用安全套(OR=0.30)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应开展以VCT为切入点的MSM高危行为干预,引导该人群改变高危行为,以遏制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惠州市博罗县2011年人间布鲁菌氏病(布病)病例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布病病例报告卡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博罗县共报告布病5例(男4例,女1例),发病率为0.5/10万;年龄34~56岁;病例发生在6~9月;职业以牲畜养殖、贩运、销售和屠宰加工为主。5例病例的血清中均分离培养出布氏菌,其中2例病例的菌株为羊种1型布氏菌。结论 2011年博罗县人间布病疫情的发生主要与羊只等牲畜的养殖、贩卖、屠宰加工有关,需加强动物间及人间布病监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综合防治,严防人间布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惠州市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为今后对青年学生开展宣教活动,完善宣教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表采用调查对象不记名自填问卷方式。调查的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情况、艾滋病知识、性行为经历、是否有吸毒及注射吸毒行为、接受有关预防艾滋病服务情况等。结果对外表健康的人可以是感染者的知晓率为89.8%,每次性行为都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艾滋病的传播危险的知晓率为75.4%,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可感染艾滋病的知晓率为97.0%,共用注射器可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为93.9%,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知晓率为40.3%,感染的母亲可传给胎儿的知晓率为91.1%。有性行为经历的占6.8%。获得艾滋病知识信息途径较单一,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及报刊杂志。结论惠州市青年学生对感染艾滋病的各种危险因素的知晓不全面,部分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也较低。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仍十分必要,学校应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力度以提高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