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制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对策.方法:随机抽查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1周儿科门诊处方409张,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55%,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和林可霉素类应用最多.结论: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订合理的对策,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小儿急性腹泻病继发急性假性肠梗阻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儿急性腹泻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病,继发急性假性肠梗阻临床报道较少.收集本院自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确诊为小儿急性腹泻病继发急性假性肠梗阻10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 脂肪源基质血管组分:是指来源于脂肪组织的基质血管组分细胞,它广泛存在于脂肪组织中,主要包含脂肪来源干细胞、内皮祖细胞、造血干细胞、抗炎细胞、T细胞等混合细胞成分。由于它相对较易获取且对供体不会造成过大的损伤,同时可以避免细胞培养等优点,被认为是干细胞医学良好的细胞来源。 物理方法:酶解法为国际公认的富集基质血管组分的方法,但加入了外源性消化物质,国际上不允许用于临床试验,故使用不加入外源消化物质的物理方法获取基质血管组分即成为了研究的主要方向。 背景:脂肪源基质血管组分和脂肪源性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当前,分离脂肪源基质血管组分的方法主要有酶解法和推注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 目的:寻找一种更加高活性、安全、简便的制备脂肪源基质血管组分的方法。 方法:以无任何处理的脂肪组织为阴性对照,酶解法为阳性对照,通过细胞量、存活率、细胞碎片、细胞活性、增殖率等指标来比较酶解法、普通推注法、改良推注法、玻璃珠破碎法(简称玻璃珠法)及内置式超声波破碎法(简称内置超声波法)的差异。酶解法及普通推注法为目前分离脂肪源基质血管组分细胞普遍使用的方法;改良推注法是在普通推注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后得到的方法;玻璃珠法是利用玻璃珠震荡产生的剪切力,在脂肪颗粒中加入玻璃珠后在2 500 r/min的条件下震荡9 min以制备基质血管组分细胞;内置超声波法则是利用空化效应,在25 W的功率下对脂肪组织处理36 s以获得基质血管组分细胞。 结果与结论:①5种方法获得的基质血管组分细胞的大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阴性对照组细胞活性最低,酶解法细胞活性最高,酶解法、玻璃珠法及内置超声波法的细胞活性高于改良推注法和普通推注法(P < 0.05);③酶解法、玻璃珠法及内置超声波法的细胞存活率、细胞增殖率高于改良推注法和普通推注法   (P < 0.05);④酶解法、玻璃珠法及内置超声波法细胞碎片比例、细胞凋亡率要远远低于普通推注法和改良推注法(P < 0.05);⑤结果表明,玻璃珠法和内置超声波法富集基质血管组分细胞的效果优良,但玻璃珠法加入了外源物质进行处理,增加了污染的风险,而内置超声波法尽管将超声探头插入脂肪组织中,但只要将超声探头彻底灭菌,即可将污染风险降到最小。总的来说,内置超声波法和玻璃珠法优于普通推注法及改良推注法。 ORCID: 0000-0003-1692-6038(张玲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构建物资材料管理系统,规范低值医用耗材收费,实现低值医用耗材购、销、存信息统一.方法:针对低值医用耗材收费普遍存在问题,分析其成因及现行管控现状,以领用限制收费为原则,采用客户机与服务器(C/S)架构,Powerbuilder开发语言,以Oracle为数据库构建物资材料管理系统,设置出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血浆脑钠肽检测与小儿心力衰竭的关系研究。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小儿心力衰竭患者90例,同期入选我院体检健康者90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检测两组的N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应用心脏彩超检测两组的左室后壁厚度(LVPWT)、间隔厚度(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评估比较两组的NT-Pro BNP、LVPWT、VST、LVDD等指标水平,评估比较心衰不同程度的患者的NT-Pr0BN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NT-Pro BNP、心胸比值、LVDD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LVEF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IV级患者的NT-Pro BNP指标水平显著高于Ⅲ、Ⅱ级(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的NT-Pro BNP指标水平显著高于Ⅱ级(P0.05)。结论血浆BNP的浓度是反映左室舒张末期压的生化指标,与小儿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以反映心室功能的变化可用于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预后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5例腹泻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谱(AST、LDH、CK、CK—MB)和肌钙蛋白测定、心电图检查;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与对照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阴性)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对心肌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异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最多见,其次是ST—T波改变。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出现心肌酶、肌钙蛋白和心电图改变,多属于潜在性和亚临床型心肌损害,在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时应注意观察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25 618例临床感染标本分离株培养鉴定后,监测常见分离菌的多重耐药菌株(MDRO).结果 1 087株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925株为主,革兰阳性菌162株.革兰阴性菌中分离率前5位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中分离率前5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5.53%、37.14%;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78.2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84.60%.13株屎肠球菌中发现3株万古霉素耐药株(VRE).结论 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分布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MDRO的增多是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临床上应改进治疗手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MDRO的产生和播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CI)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急性CI住院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大剂量组(n=43)与小剂量组(n=43)。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大剂量组给予氯吡格雷150 mg,小剂量组给予氯吡格雷常规剂量75 mg,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大剂量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且显著低于小剂量组(P 0.05)。大剂量组短期脑梗死复发率2.33%,低于小剂量组9.30%,出血发生率11.63%,高于小剂量组4.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大剂量组神经功能恶化率4.65%,低于小剂量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标准剂量75 mg氯吡格雷比较,大剂量150 mg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更加显著,能有效促进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推注法与常规推注法制备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SVF)胶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改良推注法和常规推注法从抽吸获取的脂肪组织中分离制备SVF胶,并对所获取的SVF胶进行细胞计数、增殖率、细胞成活率、细胞碎片率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结果改良推注法获取的SVF胶的细胞成活率较高(P0.05),细胞凋亡、细胞碎片率显著低于常规推注法(P0.05)。结论采用改良推注法制备脂肪移植SVF胶更加快捷、方便,并且可提高移植细胞的成活率、降低细胞碎片率,在疾病治疗及创伤修复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临床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燕红  蔡海明 《医药导报》2011,30(9):1222-1223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感染病原菌及耐药菌分布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16 128份临床感染标本分离株培养鉴定后,监测常见分离菌的耐药菌株。结果3 639株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2 544株(69.91%),革兰阳性菌852株(23.41%),酵母样菌243株(6.68%)。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8.86%,26.06%;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的检出率为27.2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82.43%。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非发酵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已占到临床分离细菌第2位,比例达29.0%。结论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是感染菌谱中的主要病原菌。耐药菌株的增多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