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利用中药血清化学及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香青兰保护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物质基础。方法:测定和比较香青兰提取物及其灌胃给药前后大鼠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的HPLC,寻找香青兰入血成分;体外培养乳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及H9c2细胞,用Na2S2O4或N2为缺氧剂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以细胞活力、LDH释放量、T-SOD活力、MDA产量及细胞凋亡为指标,考察香青兰提取物及其含药血清、香青兰提取物不同给药剂量及不同给药时间段所采血清的处理物对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香青兰在血清中出现4个移行成分,其中3个为原型成分,1个可能为代谢产物;与模型组或空白血清组相比,香青兰提取物、含药血清及不同因素影响下的血清处理物显著降低缺氧/复氧心肌细胞LDH释放量和MDA产量(P<0.05,P<0.01),显著升高T-SOD及细胞活力(P<0.05,P<0.01),明显抑制细胞凋亡。结论:香青兰提取物4个入血成分可能为香青兰保护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皮质酮与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诱导的两种抑郁症模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行为学及分子水平比较皮质酮(CORT)与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诱导的抑郁症模型的异同,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及抗抑郁药物的筛选与评价模型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trl)、慢性不可预见应激组(CUMS)和皮质酮注射应激组(CORT)组,制作应激模型21d,期间每3d对小鼠进行称重。21d模型制作结束后,对小鼠进行行为学测试,并于第22天,通过眼眶取血收集动物血清,并用ELISA法测定血清皮质酮含量。眼眶取血后脱颈椎处死动物,取出动物的胸腺和脾脏进行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取出脑组织,置于液氮罐保存,尼氏(Nissl)染色法观察小鼠大脑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RT-PCR方法测定抑郁症相关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两种抑郁症模型组开场实验中的行为学指标均改变,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的累积不动时间显著升高。两个模型组的胸腺指数无明显变化,而CORT组的脾脏指数较对照组下降。CUMS和CORT组小鼠血清皮质酮含量高于对照组,CORT组与CUMS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CUMS和CORT两种模型均使海马CA1、CA3和DG区神经元密度降低,CORT模型变化更明显。两模型组的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CRH)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性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磷酸化转录因子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呈现明显地抑制,但CUMS和CORT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ORT模型和CUMS模型均能成功构建抑郁症模型,且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紊乱有关,两种模型在小鼠海马结构改变及大脑BDNF-pCREB和ERK信号通路激活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提示,CORT模型可用于抑郁症机制的研究及抗抑郁药的筛选与评价,尤其可用于以HPA轴功能紊乱所引起的抑郁症分子机制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