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多由于中央椎管狭窄,引起硬膜囊和(或)神经根压迫的病理改变。该病病理改变以黄韧带增生肥厚,关节突增生内聚,侧隐窝狭窄为主。传统全椎板或大部分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损伤大,破坏脊柱后柱结构,影响腰椎稳定性,再者术后瘢痕填充粘连,术后远期效果不佳。因此,国内外脊柱外科专家一直在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效果临床报道不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髂骨钉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后路髂骨钉联合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腰骶椎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间植骨手术治疗腰骶椎结核患者12例。结果术口一期愈合,术后4星期可佩带护腰支具下床活动,8个月以上随诊X线片显示植骨均骨性融合。结论采用后路髂骨钉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加同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椎结核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脊柱结核植骨融合时间与术后血沉多样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脊柱结核患者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的血沉变化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有一定的联系,分析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血沉多样性和植骨融合时间的相关性。 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和CNKI 数据库1997-01/2007-12相关文章,以了解脊柱结核患者植骨块骨融合时间与血沉的关系。同时收集2007-01/2008-1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60例进行临床验证。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27~66岁,平均44岁,均行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术,并经病理证实。患者术后1,7,14 d晨间空腹血沉检查,按血沉平均值分4组:轻度增快、中度增快、高度增快组和极度增快组。术后12,16,24周行X射线或CT检查及复查血沉,记录植骨块骨性融合情况并记录融合时间,对4组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血沉多样性和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 结果:检索结果证明,血沉是非特异性指标,许多因素均可引起血沉升高。临床验证表明,脊柱结核患者轻度增快组16例,中度增快组20例,高度增快组13例,极度增快组11例;骨性愈合时间:≤ 12周8例,≤16周34例,≤24周18例。4组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差异性分析显示,χ2=10.814, P= 0.01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r=0.414,P= 0.001。 结论:术后血沉多样性与脊柱结核术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创面是指机体皮肤和软组织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缺损,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更换敷料、清创缝合、植皮和皮瓣转移术等,但具有治疗时间长、愈合后外观臃肿等缺点。因此,亟需寻找一种愈合快、瘢痕少的治疗方法。皮耐克是以无末端猪胶原蛋白为支架、硅胶膜为表层的人工真皮,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利于创面愈合,在联合植皮和皮瓣转移术中可提高皮片和皮瓣成活率,广泛用于糖尿病足、骨骼和肌腱外露、烧伤等创面的治疗。本文就皮耐克在创面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骶骨肿瘤术后伤口相关并发症类型及相应危险因素,探讨骶骨肿瘤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为降低骶骨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年8月至2008年6月进行手术切除的30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类型、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骶骨肿瘤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及内脏损伤及术后大出血。切口局部发生延迟愈合的46例,占15.2%。切口感染31例,占10.3%,内脏损伤12例,占4.0%。术后伤口不愈合、术后伤口感染及内脏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肿瘤直径>10cm、二次手术及放疗。术后11例患者出现大出血,其中7例患者经介入治疗病情稳定,2例患者伤口加压包扎,加快输血,病情稳定,2例患者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多发内脏转移及骨转移死亡。结论:充分了解骶骨肿瘤患者的手术风险因素有助于判断术后的情况,术前积极的防范及术后有效的预防及处理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的超微结构观察的报道甚少.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并染色鉴定,利用电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成骨染色鉴定向成骨方向诱导分化,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成骨诱导前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培养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高、活力强,成骨诱导后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染色、钙化结节染色均呈阳性.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经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态铺展,不规则,其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空泡明显增多,表明细胞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的方法,62例均用四联抗痨治疗至术后l~1.5年。结果术后随访9~18个月,全部患者结核均治愈,植骨与取骨区全部骨性愈合,融合时间平均7~8个月,后凸矫正角度平均16°。全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早期稳定性、融合率高、可预防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建后柱棘上韧带复合体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单一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重建后柱棘上韧带复合体60例(A组),同期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行切除后柱棘上韧带复合体50例(B组),比较A、B组手术前、后下腰痛功能量表(FRS)评分和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下腰痛评分.结果 手术前M-JOA下腰痛评分:A组平均23.83分(19~30分),B组平均21.68分(17~3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M-JOA下腰痛评分:A组平均9.05分(8~12分),B组平均11.95分(9~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下腰痛FRS评分:A组平均28.85分,B组平均26.5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FRS评分:A组平均68.22分(46~84分),B组平均46.87分(39~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治疗中重建后柱棘上韧带复合体,有利于术后胸腰椎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创伤性截瘫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76例创伤性截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患者出院3个月进行随访,评价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与入院时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出院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出院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性截瘫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得到家属的支持,提高家属的照顾品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创伤性截瘫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